志愿填报中的梯度设置

2021-02-04 07:58左钊
求学·文科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投档专业组调剂

左钊

传统的平行志愿填报采用的是“院校+专业”的模式,即考生可以填报若干个平行的院校志愿,在每个院校志愿下再选报若干个专业志愿。

新高考改革后的14 个省市采用的志愿模式有两种,一种是“院校专业组”模式,另一种是“专业+ 院校”模式。无论是哪种模式,其本质都是平行志愿。

·小知识·

“院校专业组”&“专业+院校”

“院校专业组”:由院校根据不同专业(或专业类)的人才培养需要和选考科目要求设置,是志愿填报的基本单位。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类)。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类)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一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内一般设6 个专业栏和一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目前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的新高考省市及各自的志愿数量:上海(24)、海南(24)、北京(30)、江苏(40)、福建(40+20)、湖北(45)、湖南(45)、广东(45)、天津(50+25)。

“专业+ 院校”:以“1 个专业(类)+1 个院校”为1 个志愿,不再设置“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考生填报志愿须符合所填高校招生计划类别和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

目前采用“专业+ 院校”模式的新高考省市及各自的志愿数量:浙江(80)、山东(96)、河北(96)、重庆(96)、辽宁(112)。

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即依据分数高低将考生进行排序,依序进行投档。在这个规则下,考生填报志愿面临的主要风险是滑档或退档。

滑档:如果考生定位不准,轮到其投档时,他所填报的所有志愿均已满额,即他的分数未能达到院校的调档分数线,导致其档案未能投出,这种情况即称为滑档。

退档:考生的档案投到院校后,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考生仍可能因为分数较低、专业志愿无法满足、身体或单科成绩条件不符合要求等各种原因而无法被院校录取,档案被退回。

遭遇滑档或退档后,考生的档案都将进入本批次的征集志愿或直接到下一批次的投档环节。有效降低滑档或退档风险的途径是设置合理的志愿填报梯度,即根据预估的院校录取分数,将所填报的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拉开一定的差距,形成“冲”“稳”“保”的层次阶梯。以下就对志愿填报中的梯度设置做解读。

一、志愿梯度解读

志愿梯度包括批次梯度、院校梯度与专业梯度三种。具体说明如下。

1. 批次梯度

批次梯度指的是在打算填报的不同批次之间形成一定的主次关系,并采取不同的填报策略,保证前后的相互衔接。

在具体操作中,关键点在于填报重点即主报批次的确定,主报批次整体要“稳”,次报批次就可以“冲”,可以不服从调剂。

以传统高考模式为例,如把本科第一批作为主报批次的考生,提前批次可以作为次要批次,采取“冲”的策略,不选择服从调剂。这样如果运气好的话,有可能在提前批次捡漏,冲不上去也不影响后面批次的录取。需要注意的是,考生不能因为提前批次不是主填报批次而随意填报,造成高分低录的后果。

分数没有优势的一本线上考生一般需要同步考虑本科第一批次和本科第二批次。如果考生选择本科第一批次为主报批次,则该批次整体上就以“稳”为填报策略,对所选报的院校一定都勾选“服从专业调剂”;如果考生选择本科第二批次为主报批次,则本科第一批次整体上就可以“冲”为填报策略,对所选报的院校可以不勾选“服从专业调剂”,这样如果能冲到自己满意的院校和专业,那就是赚到,冲不到也还有主报批次接住。

2. 院校梯度

院校梯度主要是指在采取平行志愿模式的同一批次中,各个院校志愿前后之间的预估录取分数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关系。

无论是传统的“院校+ 专业”模式,还是新高考的“院校专业组”模式,为了增加被录取的概率,考生最好填满所有志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考生可依据自身情况和意向,把志愿按“冲”“稳”“保”三个不同的层次做选择和组合。

以下就以传统的“ 院校+ 专业” 模式为例介绍“冲”“稳”“保”梯度的设置思路。

(1)冲一冲:理想大学

“冲”是为了用較低的分数获得较高层次院校的录取,但并不能盲目冲高,同样需要权衡和计算。

用线差法或位次法换算后,近三年的投档最低分与考生的分数相当的院校可选择为“冲”。“冲”的院校不宜过多,建议一所即可,放在A 志愿位置。

“冲”院校就意味着放弃专业选择权,如果不想被退档而落到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考生就必须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说明:在选择“冲”的院校时,考生须看清其在本省(区、市)所招的全部专业是不是自己都可接受,若多数专业不适合考生时建议不要“冲”;对专业有要求的考生,不建议“冲”。

(2)稳一稳:院校与专业兼顾

近三年的投档平均分与考生成绩(指经过位次法或分差法换算后得到的分数,下同)相对应的院校即为比较稳妥的院校志愿,可根据个人意愿,放在B、C、D 志愿位置甚至A 志愿位置。“稳”的院校之间也要有分数梯度。

说明:如果想要被录取到目标院校的热门专业、特色专业或强势专业,考生分数必须达到院校近三年录取的中上分数段[即(平均分 + 最高分)/2]甚至更高;如果要保证较好的专业,考生成绩就要达到院校近三年录取平均分以上;如果要满足一般专业,考生成绩则应达到院校近三年录取的中下分数段[(平均分 + 最低分)/2]以上;如果有特定目标专业,则考生成绩应达到该专业近三年的录取平均分以上。

(3)保一保:有备无患的预案

保底院校志愿放在后面,至少要有一个,建议两个。保底志愿建议选择预估录取平均分为考生成绩以下20 分甚至更低的院校。

说明:保底的志愿建议选择招生计划比较多或上一年有征集志愿的院校。

3. 专业梯度

在传统的“院校+ 专业”模式或新高考的“院校专业组”模式下,为了增加被录取的概率,我们建议考生填满院校志愿下面所有可填的专业志愿。而在选报专业志愿时,考生同样需要注意各专业之间的分数梯度。如果考生填报的所有专业都集中在同一水平线上,就容易造成专业滑档而被调剂或被退档。在新高考的“专业+ 院校”模式下,考生也同样需要考虑专业的梯度设计。

以下就以传统的“院校+ 专业”模式为例,介绍在对专业做梯度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第一,院校的相关规定。在档案投到高校后,考生具体会被录取到哪个专业,不仅取决于考生的成绩和专业排序,还受院校的专业录取原则影响。因此考生在填报前要认真研究想报考的目标院校招生章程中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第二,分数梯度的设置。考生需比较所选报的专业近三年的录取平均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列。

第三,考生的个人倾向。考生可以将自己最想读的专业放在前面。

二、志愿梯度的设置

在院校梯度中,每两个志愿之间到底该拉开多大梯度才比较合适,这是考生和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

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通用的答案,需要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来操作。比较实用的办法是平均梯度值和局部零梯度组合。以下仍以传统的“院校+ 专业”模式为例做介绍。

1. 平均梯度值

平均梯度值指的是在一定分数范围内,将院校志愿按录取分数从高到低往下排列,院校与院校之间的分差值是一样的。

计算平均梯度值的关键是确定保底学校(即最后一个平行院校志愿)所对应的分数,然后算出这个分数与个人高考分数的分差,再除以5(按6 个平行院校志愿算),所得到的数据就是平均梯度值。

示例:2020 年某理工类考生的分数是508 分,对应的一本线是496 分,由于超一本线分数有限,因此该考生在填报一本批次时,只能以往年录取分数线与一本线持平的学校作为保底学校,因此其平均梯度值为(508-496)÷5=2.4。

对于高分考生来说,自由度就大了很多,如2020 年同省的另一理工类考生,其分数是587,他选择的保底学校的预估录取分数是567,则他的志愿平均梯度值是4 分。

平均梯度值是一个比较好理解也容易掌握的梯度设置方法,当然在实际填报志愿时,院校与院校之间并不是非要保持绝对平均的梯度不可,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分数层次和个人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和设置志愿。最重要的是有这样一个意识,即在一定分数范围内,将院校志愿从高到低往下排列。

2. 局部零梯度组合

在保持总体梯度从高到低排列的情况下,考生还可以采用局部零梯度组合的方式来填报志愿。

所谓局部零梯度组合,即在考生最有希望被录取的局部位置,有意将几个同层次的院校放在一起,不拉开院校之间的梯度,仅根据考生自己对院校的倾向性来进行排序。

示例:某考生的6 个一本志愿中,A 志愿是“冲一冲”的院校;B、C、D 志愿是“稳一稳”的院校,有把握能上并且有一定专业选择空间; E 志愿和F 志愿是“保一保” 的院校。在这个考生的志愿设置中,他最为看重“稳一稳”的三个志愿,有意选择了三个层次相当的院校,不拉开梯度,即所谓的局部零梯度,仅按照自己对三个院校的喜爱程度来进行排序。

在“冲稳保”的基础上引入局部零梯度组合,是一种实用的志愿填报技巧,考生最重视哪个局部位置,局部零梯度组合就放在该位置。

局部零梯度组合的方式同样有利有弊,弊端是如果一个投档不成功就很可能三个都不成功,好处是大大增加了考生被自己满意的院校和专业录取的概率。

三、新高考志愿梯度的特点

在新高考下,因為志愿模式发生变化,志愿数量大大增加,使得志愿填报成为一个工作量更加巨大的工程,考生很难做到在了解透彻的基础把所有的志愿填满。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填不填满志愿,考生一定要做到两点,第一点是保证所有的志愿保持一个“冲”“稳”“保”的层次阶梯,第二点是设定一个“锚”,让自己的志愿“稳”得下来。只要是平行志愿模式,其投档规则就一定是“遵循志愿”,因此考生一定是要把自己最想上的院校和专业放在前面,而不该把“冲”“稳”“保”的顺序搞颠倒,因此第一点不必多说。

关于第二点,所谓的“锚”,也就是“稳”的志愿。只有这个部分定了,才能去考虑“冲”和“保”的志愿。要做到这一点,考生就必须准确定位,占有足够的录取数据和信息,并对新高考的分数走向尽可能地有一个准确的预估。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知道自己填报的所有志愿中,哪些是稳的,是自己所有志愿中的“重心”所在,值得自己花最多精力去精选。

至于“专业+ 院校”模式下, 要不要填满最多高达112个的志愿,这个问题同样没有标准答案。如果考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所填报的院校和专业都有了解,填满自然是最好的。

总结:填志愿有章法无定法。梯度是填志愿的原则,平均梯度值和局部零梯度组合是不同的参考做法。在实际填报志愿时,考生在保证一定梯度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分数层次和个人对院校和专业的偏好来综合权衡考虑并填报志愿即可。

猜你喜欢
投档专业组调剂
山西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录取普通批院校投档最低分
新高考志愿填报模式详解:“专业(类)+院校”VS“院校专业组”
2020-2021年在晋招生第二批本科C类部分院校录取统计表
2020-2021年在晋招生第二批本科C类部分院校录取统计表
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动物药专业组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试述中药调剂发药交待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