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济源市农业绿色发展的思考

2021-02-04 07:45郭小梅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济源市体系绿色

郭小梅

近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农业关乎国家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担当。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发展工作,持续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19年,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获批第二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一、发展现状

(一)建立“两区三网”生态架构

济源市充分利用地处太行生态区和沿黄生态涵养带的优势,统筹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南太行生态区、沿黄生态区“两区”和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农田林网“三网”生态构架,构建“四水环绕、多湖点缀”的生态景观系统,森林覆盖率达到45.23%。

(二)生态农业将生态链和产业链紧密结合

济源市统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探索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种养,建成国家级生态镇7个,省级生态镇11个,省级生态村208个,省级生态村占比达45%。承留镇卫佛安村入选全国首批“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大峪镇东沟村、下冶镇韩彦村、坡头镇栗树沟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承留镇花石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邵原镇双房村、思礼镇水洪池村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思礼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园、养生嘉源休闲观光园成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三)农业产业体系持续优化

济源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成0.67万hm2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持续推进畜牧“退川进岭上山”战略,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强化运行监管,确保养殖粪污水全部综合利用不外排,畜牧業标准化、规模化进一步提升。薄皮核桃种植面积达1万hm2,成为“中国核桃之乡”、国家核桃良种基地。蔬菜制种面积达0.23万hm2,建成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全国第一批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国家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资源日益趋紧,农业保障能力更加艰巨

济源市80%以上的地形为山区丘陵,属极度缺水地区,大部分耕地还存在着土壤肥力不足、农田水利设施滞后等问题。济源市守住耕地红线的压力越来越大。耕地质量下降、土壤酸化、耕作层变浅等问题凸显。生猪、蔬菜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主要农副产品产能不断下降,在遇到自然灾害、疫情等特殊情况下,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受到严重冲击。“菜篮子”“米袋子”产品供给能力与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生态系统有所退化,建设生态保育型农业的任务更加艰巨

高强度、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导致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失衡、功能退化,农林、农牧复合生态系统亟待建立。河湖、湿地面积萎缩,生态服务功能弱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濒危物种增多。生态系统退化,生态保育型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三、发展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领

济源市应编制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努力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秸秆、畜禽粪污、农膜全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更加富裕、乡村更加美丽宜居。

(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立足“四优四化”和“五大主导产业”,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健全监管体系、监测体系、追溯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围绕饮料业、乳制品、肉制品、面制品、中药材制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产品“六大系列”,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创新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积极推广“旅游+”“生态+”等模式。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业绿色发展金融服务体系。

(三)建立农业绿色发展监测评价体系

建立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开展调查监测,搞好分析评价。探索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推动将监测评价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建立财政资金分配与农业绿色发展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猜你喜欢
济源市体系绿色
济源市关工委领导看望帮教失足青少年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济源市推进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
追踪绿色的秘密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