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穴市棉花提质增效技术模式集成示范初探

2021-02-06 08:59陈赐华
中国棉花 2021年1期
关键词:武穴市提质棉花

陈赐华

(武穴市大法寺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湖北 武穴435404)

为了转变棉花生产方式, 提高棉花生产效益,推进棉花产业健康发展,湖北省武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开展棉花提质增效技术模式集成示范工作。 武穴市以棉花提质增效轻简栽培为主线,以麦(油)后直播栽培为主要模式,集成优势品种、简化施肥、增密减氮、增钾配微、科学调控、综防病虫、防灾减灾、机耕机防等技术,通过“五统一”(统一模式、统一提供农资、统一防灾减灾、统一机械操作、统一订单回收)服务,样板带动辐射,培训服务到位,分解项目指标,压实主体责任,促进了项目区技术落实到位。

1 取得成效

根据项目实施的有关要求及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项目验收的有关精神,2020 年10 月24 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相关专家组,按照项目验收办法对龙坪镇、余川镇、大法寺镇实施的省级棉花提质增效技术模式集成示范项目进行了田间测产验收(表1),短季棉晶华棉116 等平均收获密度69 600 株·hm-2,单株结铃15.8 个,成铃1 102 110 个·hm-2,理论籽棉产量4 408.5 kg·hm-2,折合皮棉产量1764kg·hm-2,超过1500kg 的项目预定目标264kg,增幅15.0%。 同时减少氮肥施用量21.5%,减少农药投入9.1%,省工112.5 个·hm-2,节约成本折合人民币2 340 元·hm-2,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相关的配套技术还不够完善

农机作业与农业生产的衔接还不十分全面,田间杂草防除等技术还不完善。 仍有约30%田块“四沟”(厢沟、围沟、中沟、腰沟)不能保证排渍抗旱。 为了抢季节,有的田块在机耕作业中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状。 关键技术还不能到位,大数据集成资源还不能共享,质量导向尚不够明确,缺乏科学合理可操作性的标准。

表1 武穴市省级棉花提质增效技术模式集成示范项目田间测产验收结果

2.2 技术对接尚未形成有效的机制

在对相关村户的调查中发现从农业技术村企到散户的传播带动还存在瓶颈,具体的田块、基地、企业没有落实稳定的技术梯队,农户、村、镇与科研单位、相关企业间仍存在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现象,机制壁垒没有打破,有的村(镇)仍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盲区”。

2.3 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棉花生产经营活动仍缺少专业化服务,没有形成联合统一的规模化生产、服务队伍,成本没有明显的降低,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组织形态不够健全,特别是缺乏营销型市场推介人才。

3 棉花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3.1 强化推广先进适用综合集成配套技术

3.1.1 品种是关键。大力引进抗性好、株型适中、采光好的品种,建议在轻简化栽培环节推广经过筛选的高产优质棉花品种晶华棉116、福棉短季棉系列等,确保目标产量在2 250 kg·hm-2。

3.1.2 机制是根本。 目前, 本市大部分镇推广的种植模式是麦、油(后)棉套作,须要确定一个主栽产品,预备1~2 个配套品种,促进良种良法、农机农艺化融合,把握好播种时间,处理好前后茬的关系。 结合农艺农机的融合,实行按品种统一模式直播。

3.1.3 技术是保证。 抓好高产攻关技术的推广。 针对武穴实际,推广“抢、统、控、新、精、实”集成技术。推行机耕机整半机械化开沟作业,抢晴腾茬,实现一播全苗;统一品种,适当密植,普通品种行距为0.76 m,密度为60 000 株·hm-2,零式或Ⅰ式果枝的品种密度为90 000 株·hm-2;控好株型,应用好全程化调技术,控制用肥总量和次数,推广底肥和花铃肥二次施肥法, 用好缩节胺与调节胺调控技术,确保稳产;推广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康宽、优福宽)、氟虫腈、甲维盐、茚虫威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同时采用无人机雾点飞防,提高治虫效果;用实抗灾救灾技术,试验田周围深开“四沟”,做到明水可排、暗水可滤、“跑马水”救急、以水调肥调温,后期坚持通风,运用调节剂化控,确保了棉花后劲不减,每公顷成铃数稳定在1 050 000 以上。

3.2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

坚持与高校及相关科研、 技术单位的合作,引导教授、能人回乡助力,促进新技术、新观念的落地生根,形成企智共同抗御市场风险的合力,提升科技应用的到田入户率。

加强企智联合,重视知识型、技术型企业与新兴农业市场主体携手,建立基层站所与高等院校联合机制,引流资金项目发挥支撑作用,提升技术应用水平。

3.3 优化棉花生产经营服务模式

根据当地的棉花种植模式, 坚持走 “科研院校+基地+企业+基金+物化服务+示范推广+经营主体承包管理+农机联合社+新型职业农民”等模式,全面优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大扶贫脱贫带头人创业培训、创新创业型技术人才培训,开展电商服务进农村,推行低产劣质农田改造和水利建设。 为家庭农场、合作社、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强化技术支撑,通过“传帮带”扩大科技辐射效果,促进棉花生产提质增效。

3.4 提高棉花专项经费投入力度

近年来, 由于棉花受市场行情波动影响大,加上棉花的生长周期长,技术水平要求高,劳动力成本高,以及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有限,棉花市场低迷,严重影响棉花生产发展。 只有实施国家资金资助,加大项目经费投入,完善棉花生产保障金和收购保护价机制,划定棉花生产保护区。 引导金融部门积极筹措支农资金,强化医疗、军工、科研合作攻关,才能稳定、促进棉花产业的恢复和发展。

4 结语

棉花提质增效技术模式集成了早熟优质品种、机械整地开沟、麦(油)后直播、增密降氮配方施肥、综防病虫、全程化学调控、催熟脱叶、集中一次性采收、秸秆粉碎还田等绿色高效技术。 根据测产专家组对示范区的田间测产结果,表明该模式可有效助推我省棉花提质增效,有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武穴市提质棉花
棉花是花吗?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棉花
为城市提质而歌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家庭趣事
武穴 千人学《条例》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