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研读方法探究

2021-02-07 03:45陈海燕
考试周刊 2021年104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探究

摘 要: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今天,历史的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历史基礎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历史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方法。对历史资料的解读和运用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和方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采用相关的、合适的历史资料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历史认识,形成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史料研读;探究

一、 史料研读的概念

“史料”一词使用的语境不同,含义也有区别,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史料”是指用于日常课堂教学中的与教学内容和要求相关的史籍摘要、地图、图片、音视频资料和素材的总称。

史料研读,是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及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挑选和安排学生研读、观赏相关历史资料,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获取有效信息并得出符合历史逻辑的结论,由此形成一定历史思维能力的学习能力,培养一定的历史价值观的过程。

二、 史料研读的意义和现状

历史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可重来,不可再现,对历史资料的学习和研究,就成为我们了解过去历史的重要途径和辨别历史真伪的方法。如,在辨析秦朝是亡于“制”还是亡于“政”的讨论中,我们就可以展现秦朝巩固统一的相关措施的图片,如秦朝的疆域辽阔,结束了割据局面、统一路轨,便于交通交流,统一六国文字为秦朝的小篆,扫除了交流障碍,使政令可达,有利于巩固统治和文化发展,统一六国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等,能起到巩固统一和促进发展的作用;再引导学生对比秦朝的刑具,秦朝的法律条文,及《史记》谈到起义原因这样说:“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从中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通过这些史料展现历史的细节,使抽象的结论更加具体,具有可感性、可知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中考试卷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试卷百分之八十的题目都是以史料方式呈现,有中国史料也有外国史料,有课本中的也有课外的,且形式多样,不仅有文字史料,也有历史图片、图表、漫画等。史料十分丰富,这就对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能读懂史料,还要能较为精准地分析和使用史料。可以说,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的中考成绩和升学目标。

史料研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2011版初中历史课标》在学生能力方面要求,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三、 史料的分类

(一)在史学研究中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笼统地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

文献史料:包括各类文字资料和口述史料。文字史料包括书籍(经、史、子、集、档案、地方志等)、甲骨文和金石铭文、石刻碑文等。口传史料是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如我国古代的传说,在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有一定的参考性;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如回忆录、传记等。

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最直接的原始资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

(二)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相比较而言,第一手史料的可信度更高。

中学历史课堂中的史料与史学研究中的史料有所不同。史学研究中的史料是指人们编纂历史和研究历史所采用的资料,我这里赘述的中学历史课堂中所进行的“史料研读”的史料主要分为四类,每类有具体内容和研读目标。

四、 史料研读的方法探究

(一)要让学生乐于研读史料

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乐于阅读,才能主动地、积极地去探究,这种内在驱动的阅读和探究,更能提高史料研读的效率。

教师经常指导阅读,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可以拉近学生和历史史料的距离,有助于培养史料研读的兴趣。教师选择趣味性比较强的,更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史料,如指导学生阅读商纣王的“炮烙之刑”,了解商纣的残暴;阅读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知道了幽王的昏庸,以及明白西周灭亡的原因。还有“楚汉之争”“三国鼎立”等史料中都藏着丰富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很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史料中还有很多幽默感,或是讽刺意味很强的漫画,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乐趣。如《马关条约》签订后有人做了当时的《时局图》,是一幅中国近代时事漫画杰作,它把当时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形象而幽默地表达出来。同学们看到这幅漫画,先是有趣,之后又感到困惑,迫切地想知道图上的动物代表的含义。分析图中动物所代表的国家,图中熊代表俄国,犬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香肠代表德国,他们各自占据了中国大片地区。通过阅读和探究漫画中所表达的内容,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帝国主义侵略程度的加深,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空前严重。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收集史料,如学生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时,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己收集相关的成语故事,课堂上交流。在讲长征时,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长征的史料或故事,体会长征的艰难,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讲中国近代史时,布置学生收集家乡南京的相关史料或是史事,了解近代史上的南京,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史料,亲身体会历史史料收集的过程,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还扩展了对史料和史事的认识。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对历史史料由拒之门外的恐惧到拉近关系的喜欢阅读,再读其他史料时不仅减少了排斥感,而且会更为用心地去分析。

(二)指导学生正确的研读方法

著名史学家翦伯赞曾经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不能进行历史之科学研究。”教师指导学生反复研读史料,理解其中的含义。对文字史料要帮助学生弄清晦涩难懂的字、词读音,含义,尤其是中国古代史中的相关史料,然后才能分析句子的意思;对图表的史料,包括历史地图,历史表格,历史数据的柱状图、曲线图还是漫画等,一定要指导学生先从图示和图表中显示图的名称,各种符号代表的含义入手,如战国七雄的历史地图有图示,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国名,都城,以及显示之间关系的战争地点和符号。表格的标题名称,横向和纵向栏中的相关信息;柱状图各类数据的图示符号;曲线图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名称等,只有把这些关键信息弄清楚了,才能更好地研读这些史料。

(三)适当补充资料,丰富学生认识

适当地补充相关史料不仅丰富知识,还能帮助更好地吸收消化教学中的重难点。围绕某个历史问题,教师在教材提供的史料基础上,通过适当补充,多角度地为学生展示历史问题复杂的一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认识。如教师在教学科举制时向学生提供了下列材料:明代科举制“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辨析隋、唐、明三朝科举制的异同,从而对我国科举制度的产生、演变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四)精心设问,培养能力

学生对史料进行理解和把握,一般通过设计的相关问题作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问题,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使学生的史料研读更有指向性。如《洋务運动》一课时,补充这样的史料:“李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提问洋务派为什么提出要变?当时清政府遇到了怎样的内忧外患?还主张怎样改变?这样学生对学习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实质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五)创设历史情境,理解史料

情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在史料研读中,老师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比如研读史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先放映出大泽乡起义图,楚汉之争图创设这一景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情境,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汉初的萧条景象了。

(六)对比不同内容的史料,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引导学生对比“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和“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认识经过文景二帝的治理,迎来了西汉前期的太平盛世局面。对比“尽到隋亡为此河”,也有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通过这两种不同评价的史料对比,使学生更能全面地认识大运河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七)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师可以就某一教学内容给出几段史料,布置研读任务,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分组让学生研读、讨论,然后交流研读结果,看哪一组的研读最准确,给予表扬或是加分,增强学生信心,在自我探究和合作中建构历史知识和提升能力。

史料研读的方法很多,有待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去探索和改进,从而更好地还原历史本真,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晓平.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历史教学研究通讯,1998(12).

[3]王涛.历史情境概念界定和创设方法浅谈[J].历史教学,2007(10).

[4]李进.史料教学研究综述[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1(z1).

[5]段明艳.向学问道——我的历史教学探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6]李稚勇.论史料教学的价值——兼论中学历史教学发展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07(4).

作者简介:

陈海燕,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华电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教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重视史料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资源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思考
“推”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