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毅:我把青春献给新闻摄影

2021-02-07 15:14何毅
青岛画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冰球队摄影记者残疾

何毅

2002年,我开始从事摄影记者工作,那时候拍摄使用胶片相机,每天拍完题材稿件后,都要去彩扩店冲洗胶卷。首先要找出暗袋,通过暗袋把拍摄的胶卷裁剪出来,最后冲洗需要发稿的照片。大约是2003年的夏天,数码相机开始普及,但那时最小的记忆卡在8M,跟现在一张图片差不多大,数码相机让我们有了很大的拍摄天地,可以随时观看拍摄的图片,唯一的遗憾是快门延后时滞,如果遇到重大题材或者突发现场,摄影人还是要依靠单反相机。

日常工作中,如果没有安排拍摄任务,我经常会走上街头拍摄“扫街”题材,这也许是每个摄影记者都要干的工作,一些国内外著名摄影大师,至今还喜欢一周扫几次街头,用手中的相机去记录身边的变化,关注人文、街道和城市变迁。多年的“扫街”习惯我保留至今 ,曾经开玩笑说过,我几乎熟悉青岛市区的每一条道路,熟悉程度跟出租车司机差不多。

近20年新闻摄影经历,寒来暑往,常年如一。可以说,我把青春献给了摄影,献给了我所热爱的新闻事业。

做新闻人要有执着精神,新闻摄影记者尤其如此。为了拍好一个题材,往往要下很大的苦功,花费相当的时间、精力,只有扑下身子才能拍出有力量的作品。

回忆获得金镜头金奖的这组图片,是我拍摄的备战冬残奥会的冰球队。为了拍摄冰球队,我差不多用了两年时间,前前后后去拍摄了十余次,每次拍摄角度都不同,队员的状态也不一样,收获很多。

2018年夏天,我在体育场跑步时,发现了几个残疾人从体育馆出来,看着他们健壮的上肢,我第一感觉就是他们是运动员,他们是训练什么项目的?我敏锐的新闻嗅觉让我走上前去了解,交谈后得知,他们是来参加全国冰球集训的,准备选拔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期望最后能入选。

经过多方沟通,我用尽办法实现拍摄残疾运动员训练的想法,可是因为正值秘密选拔期,尤其是中方刚聘请的教练也是保密的,无奈拍摄计划搁浅了一段时间。我没有放弃,继续通过各种办法去做协调工作,加大沟通力度,最终得到了教练方和残联的许可,进入了赛场。

拍摄时,我被震撼了。这些残疾运动员坐在特制的“坐骑”上,在冰场来回驰骋,根据教练的战术进行奔跑、打球,双臂用力地在冰面上支撑滑动,即便是发生对抗碰撞而倒地,也是迅速摆正身体,继续投入到艰苦的训练中。如果不是一旁摆放着义肢,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群残疾人在进行冰上运动,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打动了我,试想,我们这些健全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去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这群运动员中,年龄最大的50多岁,仅仅参加了几天集训就离开了队伍,他们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依靠自己的实力,为国争光,看到五星红旗在赛场上高高飘扬!

我镜头中收录的不是赛场上的高光时刻,而是日常训练中的枯燥时光。正是这些日常拍摄,见证了残疾运动员们在赛场背后艰辛的付出,这也是这组照片的魅力所在。我想,認可这组照片的评委们,应该也是这样想的。

2022年冬奥会,祝愿他们拼搏获胜,为祖国争光。

猜你喜欢
冰球队摄影记者残疾
与人为善的喜鹊
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延庆全域绽放
T台救美
中国冰球队获直通2022冬奥会资格
俄“独立”女子冰球队脆败美国
相隔40年的中国:变与不变
驰骋!进球!心跳!
对峙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