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慰农:在青岛牺牲的第一位共产党人

2021-02-07 18:05
青岛画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张宗昌纱厂工人

在青岛团岛东侧海岸的一片高地上,静静矗立着李慰农烈士的雕像。他的神态坚毅而安详,好像在深情守望着这座他热爱的城市,守望着栈桥上漫步的游人、沙滩上嬉戏的孩子,还有胶州湾那穿梭不息的轮船。

1912年,17岁的安徽巢县农村少年李尔珍考入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后,立志“以先进农业科学知识来拯救农业,慰藉苦难的农民大众”,于是他将在塾馆时先生为其取的李尔珍改为李慰农,五四运动爆发时,李慰农是芜湖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5月来青岛领导党的工作,开展革命斗争。后来不幸被北洋军阀逮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1925年7月29日遇害,年仅30岁。

组织罢工,推动革命

随着国内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工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蓬勃展开。1924年底,李慰农,这位经过了五年国外革命锻炼、经受了多次斗争洗礼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为了灾难深重的中国,为了备受凌辱的人民,勇敢地踏上归国的征程,冲上波涛汹涌的潮头。

彼时,青岛日商大康、内外棉、隆兴等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高潮渐起,日商6大纱厂20余万枚纱锭全部停止运转。气急败坏的日厂主、日驻青总领事馆联手施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顷刻间黑云压城。1925年5月4日,青岛党组织负责人邓恩铭在住处被捕。一周后,商埠警察厅以“工潮首领”之罪将其驱逐出青岛。

战事既开,前方岂能无帅?中共山东地委迅速安排自莫斯科东方大学学成归来、赴鲁工作月余的李慰农,以胶济铁路总工会宣传指导员、青岛地执委书记身份赶赴青岛,接替邓恩铭,领导青岛党的工作。化名王伦的李慰农抵青时,日商纱厂厂主与罢工工人代表已达成“改善工人待遇、每人每天增加一分钱的伙食费、工伤由厂方支付医疗费”等9项复工条件,日厂主签字同意,工人于5月10日晚10时复工。

日厂主、工人暂时相安无事,商埠渐趋平静。抓住工运时工人群众对党组织、工会组织归属感日益增强的有利时机,李慰农将精力投入到党团、工会组织建设和发展上。为便于与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进步工人联系,他在工人集中的四方地区建立四方支部(李慰农任书记),随后在四方机厂、胶澳商埠水道局、日商三大纱厂发展新党员十余人。他还组织在四方党的秘密活动点三育小学开办夜校,吸纳党团员、工会积极分子前来集中学习。经过一番努力,四方一带又有十余家工厂建起工会,大康、内外棉、隆兴三家日商纱厂200 余名女工集会成立了四方纱厂工会女子执行委员会。

進入5月下旬,形势突变。日厂主均无意于履行协议,以工会纵容工人怠工为由,指使胶澳商埠督署对三家纱厂工会的登记申请不予批准,必须解散。商埠警察厅厅长陈韬亲率保安队员300余人开赴四方,强行将大康、内外棉、隆兴三家纱厂工会牌子摘掉。工人们遵照此前青岛党组织、工会组织的决定,工会牌子被摘时,三厂立即同时停工,工人不出厂、不干活——是为开展第二次日商纱厂同盟大罢工。

27日,日驻华公使芳泽面见北洋政府外交总长沈瑞麟,要求中国政府“急派在济南山东督办之军队前往保护,取有效适当之处置”,并以“如不能取缔不法之暴动,则日本出于自卫实属势所当然”相威胁。

28日,日本政府调遣“樱”号、“桦”号两艘军舰自旅顺港赶至胶州湾,“鸣炮数十发,隆隆震耳”,向罢工工人示威。同日,山东督军张宗昌命张培勋旅自济南东开,并电令胶澳商埠督办温树德“有必要即可开枪”。当夜,温树德与胶澳戒严司令王翰章密商后,调海军陆战队、保安大队等共计两千人,全市戒严,封锁四方,包围三家纱厂与工人宿舍,监视水道局、发电厂、四方机厂。29日凌晨3时30分,军警和日本人向罢工纠察队猛烈开枪,当场死8人、重伤17人、轻伤无数。

翌日,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两起血案相连故称“青沪惨案”。惨案发生后,李慰农紧急组织胶济铁路总工会沪青惨案后援会,发动工人积极分子在青岛、李村、高密、坊子、张店、济南等地城镇街道、乡村集市和胶济线列车上,通过讲演、散发传单等形式,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枪杀中国工人的罪行,并发动捐款,救援罢工的阶级兄弟,壮大革命力量,增强工农团结。

6月中旬,日厂主命令工人重新登记,并填写保证书,“保证不参加工会,不参加罢工,绝对服从厂规”。7月22日,大康纱厂厂主继续开除工人,并无故将一名12岁的童工打得头破血流,不省人事。暴行激起工人们的愤怒,全厂工人商讨后提出10个条件,要求日厂主4小时内答复,否则罢工抗议。日厂主未予答复,大康工人遂联合内外棉、隆兴纱厂工人举行第三次同盟罢工。

24日,《新闻报》报道:“二十二夜,四方日纱厂殴伤工人头部,工人四千余名群起罢工。警察厅长陈韬托人调停。”《益世报》转发路透社青岛24日电:“四方纱厂五千工人宣布罢工,将请求当局用力平息。”

保守秘密,壮烈牺牲

青岛工人大罢工又起,国内外舆论关注。张宗昌在济南坐不住了,7月25日匆匆抵青。在接待张氏的晚宴上,地方政客、亲日商绅摇唇鼓舌,添油加醋,污蔑工人罢工斗争,张宗昌决定再开杀戒。血腥与恐怖,笼罩青岛上空。

获悉张宗昌将武力镇压工人运动的情报后,工人代表、共产党员傅书堂提醒李慰农暂时躲避。李慰农态度坚决:“不要管我,目前最重要的是警惕起来,保卫工会。”

26日凌晨,奉张宗昌之令,颟顸武夫尹锡吾率领大批军警包围三家纱厂,再次封闭胶济铁路总工会、各厂工会以及青岛工界援助各地惨案联合会、各界联合外交促进会、青岛学生联合会、青岛公民报社等爱国社团,大肆搜捕中共党员、工人领袖和爱国人士。

千钧一发。26日晚,李慰农在大鲍岛召开骨干分子紧急会议,布置应变对策。会后,他匆匆赶往四方住处,途经四方河西侧时,发现该区域已被封锁,警察暗探正逐户搜查。此时返回市内躲避尚有机会,但李慰农想到住处有党的机密文件和全体党员花名册,于是毫不迟疑地加快脚步。回到住处后,他用桌子顶住房门,一一点燃文件……當敌人冲破房门涌入时,屋内余烟尚存,文件已化成灰烬。

被押三日,李慰农受尽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面对各种威逼利诱,拒不交代“同党”。他还把法庭当讲坛,痛斥反动军阀勾结日人残害同胞的罪行。

7月29日,张宗昌下令,以“煽动纱厂工人罢工风潮” 和“肆意行邪论,鼓动风潮,扰乱社会,引起重大纠纷,群情慌惧”之罪,将李慰农、《青岛公民报》主笔胡信之枪决。

枪决李、胡二人,没有选择在光天化日之下,而是在是日晚7时——黄昏凌晨时分,此举一则避人耳目(“枪决时由军政执法处押至团岛,乘汽车急驰,市民不察也”),二则又不违背“公开执法”的法律要求,张宗昌们煞费苦心。

8月11日,中共中央、共青团中央在《向导周报》发表《为南京青岛的屠杀告工人学生和兵士》,痛斥敌人杀害李慰农等同志罪行,号召团结战斗,向帝国主义及其工具进行斗争。

1980年7月29日,李慰农牺牲55周年纪念日,《青岛日报》刊登李慰农遗诗两首——《登太白楼》《游采石乘轮出发》,以示纪念。两诗写于1917年十月革命前后。其时,李慰农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芜湖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留校任农场管理员,风华正茂,立志革命,以诗言志。

“浩浩长江天际流,风吹乐奏送行舟。问谁敢击中流楫,舍却吾侪孰与俦!”少年时期的这首诗作,成为李慰农英勇豪迈的革命精神的真实写照。他是中共青岛地下党组织第二任负责人,是在青岛牺牲的第一位共产党人,青岛人民没有忘记他。

猜你喜欢
张宗昌纱厂工人
要为“乡人”谋一条生路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张宗昌俗得很坦荡
裕湘纱厂:“湖南工业活化石”
上海纱厂工人代表大会万岁
两个粪筐换前途
张宗昌拿两个粪筐换前途
张宗昌:两个粪筐换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