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视阈下的中马两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合作

2021-02-07 00:10郑执浩景晨莲何雨恒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马厦门大学中医药大学

郑执浩 景晨莲 何雨恒

中医药作为人类医学与中华文明的代表性名片,以其“治病救人,医者仁心”的理念,深刻彰显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所提倡的传统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的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中医药即是一枚独特的国际传播名片,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更发挥着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与使者作用,对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构建与中国话语传播,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都将能起到关键作用。

中马两国开展中医药高等教育合作的背景

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都对中医药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内外重要场合多次强调并推广了中医药的应用价值和文化理念。2021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河南南阳考察时指出,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为我国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防治中,中医药更是为中国防疫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中医药的独特价值。

时值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在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同马来西亚外交部长赛夫丁通电时,双方探讨了在抗疫、疫苗、传统中医药等方面的合作议题。马来西亚的华人社会历史悠久,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的底蕴传统与发展基础,双方开展中医药合作具备广阔前景、多元路径和对话机制。在中医药领域的众多议题中,高等教育合作已经在两国医务工作者、中医传承人和业内一流高校间开展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为我们下一步开展两国在传统中医药合作方面深化了历史文化积淀,进一步强化了中马两国的亲密友好关系与合作内生机制。

中马两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合作的沿革与代表

马来西亚与中国在中医药方面的交流历史传统悠久,可追溯到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期,随船装有不少的大黄、茯苓等中药材与中成药,同时作为中医师的匡愚也随船驻诊,将中医药文化传播至马来地区。

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马来西亚中医学院,采用讲义教材,即由当地中医前辈依照从中国带至马来西亚的资料进行自编,开启了马来西亚民间探索体系化与规模化推行中医药教学传承的先河,此类中医教材和中医从业先辈逐渐演进为传承至今的历史文化符号,也成为了中马两国之间中医药教育合作的先驱典范。

随着中国步入改革开放时代,以及马来西亚1990年开放政策的到来,在中国—东盟于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区域合作走向深化的背景之下,中马两国之间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合作也随之迎来了窗口期和新时代。

马来西亚中医泰斗饶师泉、国医大师邓铁涛在马来西亚中医学院和广东中医药大学既有机构基础上,于1994年将联合举办本科教育的构想化为现实,这成为了两国通过民间交流开展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首创,也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创立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早期脉络之一。

2021年正值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30年以来,中马高校间也孕育出一批成熟可持续、增长有動能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合作机制与模式。其中,中国的天津中医药大学、厦门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因其在合作特色、培养模式及实践应用等方面获得的成效,成为两国中医药高度教育交流的名片与旗帜。

天津中医药大学—南方大学学院:首创之作,亮点突出,紧抓政策窗口

中医药在马来西亚长期作为华人医药和华人社会文化载体存在,2009~2013年,年马来西亚政府的中医药政策迎来了开放时期,该阶段中医药正式在马来社会获得官方承认、确立了经专门化管理的传统与辅助医学地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与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学院的合作,是马来西亚自21世纪以来,在政策上放开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出台专门管理办法后,马来西亚高教部首个承认与中国联办且首创的中文教学的双联课程项目。2009年,南方大学学院与天津中医药大学签署了“3+2”中医学本科教育协议。这种合作办学模式以中医本科5年制教育为基础,前3年课程在马来西亚完成,第4~5年在天津完成,科目比例为70%的中医学及30%的现代医学。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在南方大学学院还建设了草药园,种植中医草药上百种,供教学和科研使用。也是中药除在课堂上用作授课用途外,在教育领域进行实地培育的探索与进步。

作为试验田和建设窗口期间的成果,天津中医药大学与南方大学学院中医本科联合课程培养具备了中国与马来西亚在中医药领域合作创办高等教育的代表性模式。突出以联合教学培养、聚焦复合应用人才的办学宗旨,可以看作是传承当年中医药先辈的优秀文化与中医精神,同样这一合作的代表成果也为后来的合作路径提供了范本参考。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打造平台,资源衔接,传统现代并重

在已有合作基础上,中马两国交往日渐频繁,两国政府于2011年签订双边中医药合作备忘录。在两国的持续努力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下,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于2013年建立,学校设立医学院(school of medicine),开设5年制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Bachelor of 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毕业授予医学学士。培养采用中英双语教学形式,立足于具有65年历史的厦门大学中医系丰富的资源与经验,将中西医知识进行系统结合,旨在培养能够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给予学生厦门大学附属医院实践机会,并且无缝对接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

与中国国内大多数医学院不同的是,该系一年共有3个入学时段,分布在2月、4月与9月,并且没有将生物学课程作为限制条件。提供的课程涵盖了中医药主要理论和实践门类,甚至还包括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传统内容。

不难看出,厦门大学通过在马来西亚设立分校,为中医高等教育在马来西亚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校园平台,将厦门大学自身的中医资源与实践实习平台与当地衔接,同时也为当地学生赴华攻读硕士深造提供了渠道。宽松的申请时间和注重传统的课程安排体现出厚重的中医教育培养底蕴。更值得强调的是,通过跨国设立分校来创办中医药教育,也是在两国中医药合作和医疗外交方面别具一格和独树一帜的做法。

河南中医药大学—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联合办学,扎根社会,搭建语言桥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动,2016年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印发了《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同年颁布的《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持续助力中医药国际化事业向前推进,河南中医药大学于2017年与马来西亚高校联合开展境外办学项目,在国内招收中医学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并在2018年与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MSU)合作成立河南中医药大学马来西亚MSU仲景学院。马来西亚管理与科学大学和拉曼大学、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等8所学校是马来西亚提供中医药课程和专业培养的代表性高校。

该项目模式的特点在于注重语言和文化熏陶,将中医药作为国际性人才培养。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在于该合作模式十分注重英语语言和在马来西亚当地的培养,除要求在语言水平中达到相应等级并接受中英双语教学外,还需要在马来西亚学习6个学期,在河南中医药大学学习4个学期。在这种模式培养下的医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交际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而独具特色的社会实践和义诊活动,以及马来西亚文化课程设置,都赋予了学生从专业型人才向多元复合型人才转变的实践应用能力,以贴合“精中医、通语言、善交流”的国际化复合型中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更重要的是,从中马两国开展中医药高等教育合作的路径形成与历史沿革来看,这种模式既是对以往项目的继承,同时也立足了跨文化交流与语言情境这一中医药走向国际化最核心的要求与抓手,为丰富两国高等教育合作实践,尤其是推动中医药作为传统中华文化和华人社会名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东南亚地区真正“走出去”,做好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重要的范式参考。

开展中医药高等教育合作的收获与前景

上述几种模式和因之建立起的历史沿革叙事,只是中医药高等教育合作的部分实践,在两国中医药交往交流和官方合作中还有更多的案例范本。在既有中医药高等教育合作基础之上,中马两国建立起了良好的民间交往关系,中医药的独特性及马来西亚发达的华人社会,为官方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合作提供了绝无仅有的长效机制基础,在深度与广度上也具有良好的前景空间与前瞻视野。

更进一步说,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国际社会因素及政治原因,马来西亚的中医药事业主要在当地社会内部发展,保留了中医药尤其是针灸学大量的传统要素和“基因”,在当今两国开展中医药合作的大潮中,馬来西亚可与中国中西医结合前沿理论与实践、中医临床学说及中草药中成药发展成果互相学习探索,为中马两国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交流提供更多路径与渠道。

可以看出,中马两国之间的中医药合作建立在双边友好邻邦关系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与华人华侨历史传统紧密连接的多维基础之上,同时这种合作也在促进两国政治外交、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进一步连接。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国与马来西亚也难免深受其害,中医药贡献了其独特作用与中国智慧。习近平主席说,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之际与携手抗疫的大势之下,中医药作为中马两国之间的文化使者,将其“治病扶伤”的特有文化禀赋镌刻在两国合作的道路之上,将在东南亚“一带一路”倡议落地推广与实践中,建立起属于中华璀璨文化与中马两国友谊长存的独特丰碑。

·郑执浩,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

·景晨莲,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

·何雨恒,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推拿专业

猜你喜欢
中马厦门大学中医药大学
Cloud Computing in Data Backup
Two Approaches of Literature Teaching:A Classroom-Based Study
8所中医药大学被“除名”?只因标准不同罢了
大学生微信骗考卷
An interpretation of kisses in This Side of Paradise
教育部回应8所中医药大学未列入名录:不影响学位授予及考试
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鲁迅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