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

2021-02-09 03:07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1期
关键词:文学批评儒家论语

《论语》是中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集,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它就被尊为“五经之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论语》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到了元代延祐年间,科举考试开始从“四书”中出题。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

早在秦汉时期,《论语》就传入了朝鲜和日本。1594年,传教士利玛窦将《论语》译为拉丁文后,它又被转译为意、法、德、俄、英等多种文字,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可以说,孔子浓缩在《论语》中的思想对于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都具有普遍且重要的价值。

千百年来,《论语》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原因除其受历代统治者的提倡、推崇之外,更主要的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文学魅力。

《论语》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其记言的最大特点是精辟深刻、富于哲理。《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除《论语·乡党》专记孔子的活动,《论语·子张》记录弟子的言论外,其余大多是孔子应答弟子、时人之语,几乎字字珠玑,掷地有声。《论语》的记事描写细腻入微、严密准确。如《论语·乡党》中记述孔子“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集中记述了孔子在不同场合恪守不同的礼节的表现。寥寥几笔,就把孔子老成而机敏的外交家、政治家风度刻画得“神情毕肖”了。

除此之外,《论语》可谓中国文论之鼻祖,对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创作原则、批评标准等均有精辟的建树,在中国文艺理论史、文学批评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于文学批评,《论语·为政》提出了“《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一著名的文学批评标准。孔子站在自己的立场,给予了《诗经》很高的评价,其“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方面来看,就是提倡“中和”之美。

关于文道关系,《论语·雍也》中有“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论”虽意在“君子”,却有其普遍意义。它讲述了文与道的辩证关系,即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对我国文艺理论、美学理论的发展有着开创性的贡献。

关于文学流派和风格,《论语·八佾》中有“《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在文艺观上的反映,对中国古代文论、中国文学的创作实践都影响极深。

关于文学的继承和发展,《论语》中也有精辟的论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是说周代的文化礼仪是以夏、商两代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丰富完备、多姿多彩,孔子因而肯定地说自己遵从周代的一切。没有夏、商两代的根基,就不可能有周代的“郁郁乎文哉”,这是强调继承的重要性。而夏、商兩代之礼没有“周监”,也不能“郁郁乎文哉”,则是肯定了周代对夏、商两代文化的发展。

总之,《论语》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简练、质朴、生动的语言风格,也对后世影响甚大。而《论语》中所体现的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不仅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生活在当代的我们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猜你喜欢
文学批评儒家论语
“文学批评的理论化与历史化”笔谈
知命
英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轨迹探索
想象一部另类文学批评史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茶道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