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有与无”导写与佳作示例

2021-02-09 00:33王学华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示例材料人生

王学华

【题目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把幸福解读为“有”,有车,有房,有钱,有权……

也有人把幸福解读为“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灾……

在这世上,一些人渴望“有”,也有一些人追求“无”。还有一些人……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整体材料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思辨性强,很好地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整个命题以直抵心灵的方式让考生去思考世界,思考自我,思考人生,关注学生的成长与成熟,给了考生较大的写作自由度,凸显了一定的人文内涵与理性思考。材料由三段话组成,第一段话从总体上概述了一些人把“有”当成幸福,第二段话讲另外一些人把“无”当成幸福;这样,第一段文字和第二段文字就有了相对或相反的观点,给人提供了一个较大的思辨的空间。第三段话则揭示当今社会的现状,一些人渴望“有”,也有一些人追求“无”,还有一些人可能既追求“有”,又追求“无”,这样不一而足,不胜枚举。对此,要求写出考生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对此,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整体意识,不能只顾一个层面而忽视其他两个层面,而是要把三个层面的内容有机勾联并衔接起来,尽可能做到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表及里。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对幸福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对“有”与“无”也有不同的理解,但不管怎样都要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具体写作时要选好观点,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口,从自己的心灵出发,立足真实生活,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同时,注意多重的开掘层次,写出深度和广度来。主要立意方向有:(1)“无”中生“有”,境界自在;(2)人生有无天地间;(3)“无”胜于“有”;(4)拥有自己的幸福;(5)既给别人看,又给自己看。等等。

【佳作示例1】

泰然于“无”   幸福自“有”

● 司明杨

人们总把幸福解读为“有”,有车,有房,有钱,有权……其实,“无”才是真正的幸福。难道你没有听说过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吗?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很多表面上“有”的人,不一定就是幸福;而看上去一“无”所有的人,也不一定就是不幸福。关键在于你的心态,你自己怎么看。1988年4月,24岁的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博士霍华德·金森向市民发出了一万份问卷,问卷内容是对自己是否感到幸福。而认为自己幸福的人中只有几十位是有钱人,其余都是普通的家庭主妇、卖菜的农民、公司的小职员,甚至还有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为什么这些职业平凡、生涯黯淡的人,也会有幸福感呢?霍华德·金森发现这些人虽然职业多样,性格迥异,但也有一点相同,那就是他们对物质没有太多的要求,他们平淡自守,安贫乐道,能享受柴米油盐的生活。相反的,大多有钱人却总不满于自己的生活,总希望有更多钱,这使他们永远不能满足,也难以感到幸福。多年后又一次的调查中,发现那些无钱的人依然感到幸福,有钱的人却只有几位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了。由此表明,“有”并不等于幸福,“无”也不一定就是不幸福。

当然能够做到“有”,这是好事情。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有车开……这自然是一种幸福。然而,在生活当中,很多人是不甘于满足的,他们总是渴望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这自然产生了痛苦,导致了自己的不幸福。如果这样,还不如“无”,无欲望,无所求,只求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生活,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那个荡舟于赤壁之下的东坡居士,什么都没了,却仍然怡然自得,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那个被贬潮州,爱女也死于途中的韩愈,什么都没了,却把一腔悲叹与寂寥皆化作了治国的动力,修水利,兴教学,造福一方人民,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什么都没了,依然在南山快乐地采菊,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所以,能够懂得“放下”的人是一种幸福,懂得知足的人是一种幸福,懂得淡泊的人是一种幸福,以笑脸从容地面对生活的人是一种幸福。

“无”虽然没有形状,没有波澜,没有色彩,但却是对生活的最高敬意。能够在“无”中安身立命,从容不迫,泰然自若,才是生命的大智慧,才有人生的大境界,从而拥有真正的“幸福”。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从材料出发,审题准确,紧紧围绕中心展开论述。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无”才是真正的幸福,开门见山,点明主旨,照应题目。主体部分先列举了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博士霍华德·金森向市民发出了一万份问卷调查结果,证明了“有”并不等于幸福,“无”也不一定就是不幸福。同时又列举苏轼、韩愈、陶渊明等人的事例进行事实论证,使得论证充实;运用排比和反问句式,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旨,强化观点的表达。文章体现出严谨的结构,语言优美,文采飞扬,句式灵活,整散结合,形象生动,气势强烈,与作者的观点融为一体,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佳作示例2】

人生有无天地间

● 王越松

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历来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有人说,有钱就是幸福,也有人说无忧无虑就是幸福,还有人说,有所作为才是幸福。我想,人生在世,该有的有,该无的无,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人生在世,值得拥有。该有的就必须有,比如理想、信念、比如责任、担当,比如奋斗、拚搏,因为这些都是人生的必备素质,没有这些,人生就无法站立起来。刚刚获得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冠军的14岁小姑娘全红婵,就是凭着这些素质战胜自我、走向奥运的最高领奖台的。他7岁学跳水,11岁进广东省队,13岁入国家队,14岁夺得奥运金牌,靠的就是她自身的“有”。这些“有”让她在艰难的环境里不断训练,不断超越自己,终于厚积薄发,斩获桂冠。该有的必须有,这与年龄无关,与贫穷无关,与家庭背景无关,而与自己的心有关。就像全红婵,金牌的光芒并没有掩盖她“寒门”的背景,她也有诸多的“无”,她家无权无势,无钱无关系,生活拮据得连母亲的病都看不起,但是她却凭自己的努力,变“无”为“有”,以自己的瘦弱之躯,支撑起家庭的未来。还有在这次东京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的刘洋、巩立姣、谌利军等人,他们的家庭条件都可以用“无”来形容,但是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坚强努力,拥“有”了荣耀与希望。

有些“无”确实是人生的绊脚石,比如无钱、无房、无车等等,它可以使你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甚至寸步难行。面对这些“无”,我们不应该望而却步,畏首畏尾,而应该化“无”为“有”,不断增强自己的精神动力,成为有自信、有信仰、有毅力、有作为的强者。当然,有些“无”却是那样的珍贵,比如无忧无虑、无病无灾、无挫折、无负担、无压力等等。人生在世,如果能够拥有这些“无”,不也是一件“幸事”吗?“无”让我们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痛苦;“无”让我们多一些轻松,少一些沉重;“无”让我们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追求“无”的境界,不也是人生的一件“快事”嗎?

“有”与“无”有着一定的辩证关系,“有”中藏着“无”,“无”中亦藏着“有”,它们虽然不能互相代替,但它们又相互依存。没有“有”,就无所谓“无”。同样的,没有“无”,也就无所谓“有”,反之亦然。“有”与“无”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我们重要的是要学会正确、合理地利用它们,从而成就自己的人生。

人生有无天地间。有智有勇有梦想,无忧无虑无烦恼,这才是真正的赢家。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有以下两个亮点:

1.材料新鲜,点面结合。本文主体部分在论述的过程中,运用了有关东京奥运会的最新热点素材,让人感受到所用材料非常新鲜。同时,在运用的过程中做到点面结合,点上以10米跳台冠军全红婵为例展开详细分析,面上列举在这次东京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的刘洋、巩立姣、谌利军等人作简略分析,这样做到点面结合,使得论证有较强的说服力。

2.辩证说理,论述全面。文章不是绝对化的去看待问题,而是非常注意对事物的辩证思考,体现出思维过程的严密性和辩证性。文章一方面强调要做到该有的有,该无的无,同时又全面阐述“有”与“无”的辩证关系,最后阐明要“学会正确、合理地利用它们”,

这个论述是对材料的整体把握,显得辩证、全面。文章由浅入深,步步为营,渐入佳境,最后获得主旨的升华。

猜你喜欢
示例材料人生
人生中的某一天
可爱的小瓢虫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10秒记忆
飞吧,云宝
材料
摇摇鹅
《中考“仿写”题解题技法指津》参考答案
独一无二的你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