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节则无虞

2021-02-09 08:19马军
新青年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有节东野凡事

马军

有节即是有所节制,有所保留,不把弓拉满,不把事做绝,预留出腾挪空间和回旋余地,避免陷入亢龙有悔、势尽反败的困境。

《庄子·外篇》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东野稷是个有名的擅驾者,他在鲁庄公面前夸下海口:他驾车无论是进还是退,车轮的痕迹都像木匠画的墨线那样的直,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旋转打圈,车辙都像木匠用圆规划的圈那么圆。庄公就叫他驾车表演,说一圈两圈不叫本事,兜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那才叫高手,结果东野稷车仰马翻输了个底朝天。

可见,凡事皆有度,过则必生变,再强的硬弓,势穷力竭之后,连薄如蝉翼的丝绢都不能穿透,故而先哲才语重心长劝诫曰:“势不可使尽,福不可受尽,话不可说尽。”尽则满,尽则竭,尽则穷,尽等于自断生路,无异于自尽,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鉴于此,为防止重蹈“尽”的覆辙,《管子》提出量力而行,勤俭节约,避免消费无度造成奢侈浪费的主张,“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否则,居家就会难免饥寒,治国就会面临危险。唐代宰相陆贽也强调“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成书于清代的《格言联璧》则认为,凡事都要知道有所节制,“言语知节,则愆尤少。举动知节,则悔吝少。爱慕知节,则营求少。欢乐知节,则祸败少。饮食知节,则疾病少”。言行举止,饮食起居,看似平平常常,微不足道,但其中学问却不可小觑,知道守正有节并躬行不辍一以贯之,是非常困难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古人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强调修身,就是因为它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

有节不只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极具远见深识的大智慧。

古人曾发明一种特殊的“座右铭”,名曰欹器,其上有双耳可穿绳悬挂,底厚而收尖,口薄而敞开,其上放置匀速滴水,特别之处在于它“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凡事都要懂得节制,刚刚好是最高境界。孔子有感于此,谆谆告诫他的学生,只有做到智慧超群而不显锋芒,功高盖世而不居功自傲,富可敌国而不骄矜,武勇无敌而示以怯懦,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能保持长久而不致衰败。

有节就是“十分聪明用七分”,就是“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覆辙;有节就是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万事留余地,得意不再往;有节就是君子只要半个脸,凡事只求半称心,给自己与他人之间留下余地;有节就是懂得守拙与谦退,有功劳推一推,有机会让一让,“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风光不独占,精彩一起沾,“众乐乐”绝对强于“独乐乐”;有节就是懂得知足常乐,对自己喜欢的东西,知道自我克制。见到别人发达了,要知道“良田万顷,日食三餐;大厦千间,夜眠八尺”,天地间还有好多人不如自己;有节就是在对敌斗争中,预留弹性,进退有据,不求一战定乾坤,也不冒险孤注一掷,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达到目的后即迅速脱离接触,绝不陷入没完没了的纠缠之中,透支自己的实力。总之一句话,不做亏本的买卖。

有节则无过,有节则无悔,有节則无败,有节是风平浪静,一路阳光,行稳致远,无往而不利的人生至宝。

(编辑·李泽一)

猜你喜欢
有节东野凡事
东野稷驾马车
饮食有节,远离痛风
凡事都怕犯错
东野稷败马/《庄子》
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的人心拯救
东野圭吾小说中自杀行为浅析——基于涂尔干《自杀论》
用有理有利有节谱写一曲反抗凌辱的赞歌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凡事都有定律
凡事我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