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多序列扫描应用于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期间的诊断价值

2021-02-10 02:33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4期
关键词:侧脑室白质脑瘫

马 菲

(徐州市儿童医院影像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脑瘫全称脑性瘫痪,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因脑发育迟缓,患儿可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以及肢体姿势异常,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1]。另外,该疾病有着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目前临床上认为引起患儿发生脑瘫的原因为新生儿窒息、核黄疸、缺氧缺血性脑病、迁延性黄疸等,若不及时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则可对患儿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甚至威胁患儿生命安全[2]。因此需要进行及早地诊治从而改善脑瘫患儿的预后,但小儿难以完全配合检查,临床诊断较为困难,且仅通过临床辨别无法直接确诊脑瘫,易发生漏诊以致病情延误[3]。磁共振成像(MRI)有着无创伤性、无放射性等特点,可多方位、多序列的进行成像,将脑干形态、结构及周围间隙的情况清晰显示出来,有着良好的分辨大脑皮质及白质的分辨率,因此,MRI技术对颅内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小儿脑瘫诊断的方式,通过诊断患儿脑瘫的不同临床分型和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4]。本研究旨在探讨MRI多序列扫描应用于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期间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选取100例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所选研究对象均为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患有脑瘫的患儿,该100例脑瘫患儿的选取时间为2017年4月—2020年4月期间,100例患者中分布63例男性患儿与37例女性患儿,其中包括早产儿31例,足月儿69例;所有患儿年龄分布范围均在1~5岁以内,平均(3.28±1.02)岁;疾病分型:手足徐动型脑瘫12例,肌张力低下型脑瘫17例,共济失调型脑瘫8例,痉挛型脑瘫57例,混合型脑瘫6例。诊断标准:参照《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5]中标准。纳入标准:①临床所有症状与上述诊断标准均一致者;②所有知情同意相关文件均由患儿父母或法定监护人自愿签署,且其均对本项研究所涉及内容了解。排除标准:①因其他疾病导致的进行性脑瘫者;②不能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者;③合并心、肝、肾重大脏器疾病者等。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为期1年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均接受MRI检查,具体操作:所有患儿检查前口服镇静药,待患儿熟睡后进行MRI检查。采用美国GE 3.0T超导的MRI设备,将患儿头部置入头相控阵线圈内,行头颅MR平扫,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横轴位,分别为T1WI、T2WI,设置层厚为0.4 mm,层间隔为0.5 mm,视野为200 mm×200 mm,矩阵256×256。检查结果由影像科医师进行审阅,明确患儿脑部病变部位及信号特征。

1.3 观察指标

①于康复治疗前比较MRI检查结果与临床关系,MRI表现具体包括脑萎缩、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先天畸形、多发性脑软化灶、正常,患儿临床分型包括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和混合型。②于康复治疗后比较MRI检查结果与康复情况,参照Gesell[6]发育量表对患儿康复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动作能力、应物能力、言语能力、应人能力四个方面,满分为100分,得分<85分为无明显疗效,得分≥85分为明显改善。并计算MRI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假阳性+真阴性)例数×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真阴性+假阴性)例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假阳性)例数×100%,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③影像学图片及分析。

2 结果

2.1 MRI检查结果与临床关系

MRI检查结果显示,100例脑瘫患儿中有93例为脑内病变,其中每种类型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先天畸形、多发性脑软化灶,占比93.00%(93/100),7例未发现病变,其中痉挛型3例,手足徐动型1例,肌张力低下型2例,混合型1例,占比7.00%(7/100),见表1。

表1 MRI检查结果与临床关系 单位:例

2.2 MRI检查结果与康复情况比较及诊断效能

100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后,46例患儿的病情明显改善,8例患儿的病情基本康复,46例患儿无明显疗效。MRI检查结果显示,49例患儿的病灶改善,51例患儿无明显疗效。MRI诊断检查的灵敏度为85.19%(46/54),特异度为93.48%(43/46),阳性预测值为93.88%(46/49),阴性预测值84.31%(43/51),准确度为89.00%(89/100)。见表2。

表2 MRI检查结果与康复情况关系 单位:例

2.3 影像学图像及分析

双侧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减少,两侧侧脑室旁示多发斑片状、小片状低信号,双侧侧脑室增大,形态不规则,见图1-a;双侧额叶脑外间隙稍宽,双侧半卵圆中心层面脑白质减少,双侧侧脑室旁见斑片状稍低信号,双侧侧脑室壁旁见细线样稍高信号,双侧侧脑室增大,形态欠佳,见图1-b。

图1 脑瘫患儿的MRI检查图像

3 讨论

脑瘫是小儿未成熟大脑在各种原因的作用下导致发育不全,脑发育畸形、围产期窒息、颅内感染等均为脑瘫的常见病因,同时,脑发育迟缓也可造成肌肉关节对来自大脑的指令无法很好完成,从而出现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等症状,对儿童的智力及语言发展均会造成较大影响。并且,脑瘫是一组以持续状态存在的中枢性运动与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多因还处于发育时期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发生非进行性损伤所引起,该疾病的运动障碍异常多合并伴有感觉、认知、知觉、行为与交流障碍,还可引起患儿出现癫痫或继发性骨骼肌肉等问题[7-8]。

MRI技术属于断层成像的一类,该技术通过对磁共振现象的利用,可达到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的目的,并将人体信息重建。磁共振现象为斯坦福大学的FlelixBloch和哈佛大学的Edward Purcell在1946年各自独立发现,磁共振现象则为这一物理现象延伸所得。Paul Lauterbur在1972年研制出一套对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且可重建出人体图像的独特方法,可从脑干形态、周围间隙和结构进行多方位和多序列成像体现,为临床诊断提供较为清晰的影像,可为临床诊断小儿脑瘫病情提供依据,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支撑[9-10]。MRI技术与目前临床上其它比如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在内的断层成像技术相比,有部分共同点存在,例如均可将密度等某种物理量在空间中的分布显示出来,同时,MRI技术也具有其自身的独立特色,如可得到任何方向的断层、三维体图像甚至可得到空间-波谱分布的四维图像[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MR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较高,提示MRI多序列扫描应用于脑瘫患儿的病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为预后评估提供依据,且在后续治疗中医师可根据患儿MRI检查结果为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因治疗方案与患儿病情不符导致其病情迁延不愈或加重,与张荣恒等[13]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小儿脑瘫的临床表现在极大程度上与MRI图像结果相关,如与语言、智力障碍等有关的脑萎缩,在MRI中可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增宽,脑室扩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多因患儿早产,脑部发育尚未完全,缺血或缺氧引起的瘢痕或角质增生,进而促使髓鞘化延迟,引发白质液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为痉挛型脑瘫特有的临床表现,多与患儿肢体功能障碍、智力障碍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MRI中可显示为侧脑室白质区域信号异常,T1WI中表现为中等信号,T2WI中表现为高信号,且图像呈现条带状;大脑动脉供血区多可有多发性脑软化灶的出现,TlWI中表现为稍低信号,T2WI中表现为高信号,多发性脑软化灶多以继发性癫痫、视觉障碍为其主要临床表现[14-15]。患儿经康复治疗后,临床的肢体功能、语言表达能力、应人应物能力均有明显改善,经MRI检查结果显示双侧侧脑室大小正常,双侧侧脑室周围未见斑片状异常信号,检查结果均提示正常。临床上可通过观察患儿的康复情况,并结合MRI诊断,对患儿当前病情进行评估,并根据患儿不同病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患儿治疗方案,并给予针对性康复措施,提高患儿的语言表达与肢体活动度,降低残疾概率。

综上,MRI多序列扫描应用于脑瘫患儿的病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为预后评估提供依据。但本研究所收集到的病例较少,因此临床可采取多中心、大样本量,对MRI多序列扫描应用于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期间的诊断价值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提高本研究结果的准确度。

猜你喜欢
侧脑室白质脑瘫
幕上胶质瘤累及侧脑室患者预后分析
产前超声在胎儿侧脑室增宽的临床价值
孤立性侧脑室增宽胎儿的产前诊断及妊娠结局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发现脑白质疏松不必紧张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中年人过胖大脑年龄恐老化10岁
单侧与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分析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与动态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