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64层螺旋CT在肺部肿瘤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分析

2021-02-10 02:33周青青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4期
关键词:低剂量螺旋结节

周青青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南京 211302)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匿,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发展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因此肺癌的治愈率较低,早期诊断是提高肺癌手术切除率和治愈率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发展以及低剂量CT的推广,CT在肺部肿瘤的筛查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但是常规剂量CT辐射量较大,约是胸部X线的几十倍,在临床胸部筛查的应用中受到限制,目前很多医院及单位的体检和筛查中,已经开始使用低剂量CT扫描来替代常规的胸部X线检查,肺部结节的检出率也明显提高[2]。肺部结节的病因多种多样,早期诊断出肺部结节对患者疾病的下一步诊疗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3],为研究低剂量64层螺旋CT在肺部肿瘤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进行常规胸部CT检查的400例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展开以下试验分析,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进行常规胸部CT检查的400例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体检者234例,女性体检者166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9.95±2.74)岁,400例体检者进行常规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共检出肺部结节患者126例,126例肺结节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再次进行低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签署协议书。纳入标准:①均为早期肺癌高危人群:年龄50岁以上,吸烟>400支/年,或长期接触易致肺癌的职业因素者(如化工行业者、石棉工人、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下工作者等);②有肺癌家族史等。排除资料不全或有精神疾病的受检者。

1.2 方法

检查仪器:GE lightspeed 64 CT扫描仪。

常规胸部扫描参数:电压120 kV,自动电流,层厚5 mm,螺距1.375,扫描时间4~6 s,扫描时嘱患者屏气,一次性完成检查工作。低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参数:除将管电压和管电流调整到100 kV、20 mA外,其他参数不变。

使用GEaw4.7工作站对扫描图像进行处理。图像由2名CT诊断主治医师分别进行阅片,主要观察病变的部位、大小、边缘特征、内部结构等情况,图片显示患者肺内由圆形或类圆形的局灶性密度增高影,长宽径比<2,肺结节个数≤3个,则诊断患者有肺结节,统计结果时排除直径>3 cm的结节。记录肺部结节的影像学特征,还要观察图像是否清晰,以及是否存在伪影,若两名主治医师的诊断意见不一致,则由副高级诊断医师确定最终结果,最后由一名CT技师统计患者接收的放射剂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两种不同检查方法肺部结节大小(排出直径>3 cm的结节)分布情况及肺部结节影像学特征。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则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检查肺部结节大小分布情况比较

400例体检者进行常规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共检出肺部结节患者126例,发现肺部结节病灶(3 mm以上)175个,再对这126例肺结节患者进行低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共检出肺部结节病灶173个,两种方法检查肺部结节大小分布情况及平均直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检出的126例肺结节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最终确诊肺癌患者21例,其余105例患者为良性或阴性结节,最后对患者不同检查方法的有效辐射量进行计算,患者常规剂量CT扫描时接受的辐射量约为低剂量CT扫描时的5倍。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检查肺部结节大小分布情况比较 单位:

2.2 两种方法检查肺部结节影像学特征情况比较

两种方法检查肺部毛刺征、分叶征、钙化、空洞、支气管截断征和肺膜牵拉征的检出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两种不同检查方法肺部结节影像学特征情况比较[n(%)]

3 讨论

肺癌的治疗效果与其分期直接相关,Ⅰ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70%,ⅠA期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能够达到90%以上,但早期肺癌缺乏有效的早诊早治手段,导致临床上Ⅰ期肺癌患者仅占20%,而晚期肺癌治疗效果又极差,因此肺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高居不下,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是我国居民主要致死疾病之一。肺癌有较长的临床前期,因此降低肺癌患者病死率的关键是进行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以期做到早诊断早治疗[4]。肺的解剖和生理特征有利于痰细胞学和影像学技术进行早期诊断,随着影像学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可能。

对肺部肿瘤进行筛查,早期检出和诊断肺部结节,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导致肺部结节的原因有很多,良恶性肿瘤、肺部炎性结节、结核、炭末结节等均可导致肺部结节,其中以良恶性肿瘤最为多见。在检查设备条件有限的基层医疗机构中,胸部X线依旧是筛查肺癌的最基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便宜、普及率高等特点,但是由于周围型小肺癌与病灶周边组织对比度差,以及正位胸片时,肺组织与纵隔、心脏及膈肌有重叠,导致胸部X线筛查对肺内小病灶的敏感性较低,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情况,对早期肺癌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X线检查发现的肺癌患者多数已属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有13%,因此对于肺癌的早期筛查,建议其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CT检查[5]。而常规CT扫描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通过高速、连续的数据采集,横断面断层成像,可以发现位于解剖死角或胸片因组织重叠等原因造成的病灶遗漏,能够有效弥补X线胸片的不足[6-7],及时发现肺内小结节病变,是检出和诊断肺结节的有效方法[8],实现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但常规CT扫描的辐射量较高,是胸片的几十倍之多,若作为“健康人群”肺癌筛查,不符合放射学检查最优化的原则,限制了其在胸部筛查中的应用。如何权衡辐射剂量与筛查效果,已成为临床上的难点及讨论的热点[9]。

CT扫描时的辐射剂量会随着管电压、管电流、扫描时间和容积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螺距的增大而减少[10],低剂量CT扫描是指在大部分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降低管电流、管电流等参数来减少受检者接收剂量,降低辐射给受检者造成的损害[11],能够减少射线辐射对肺部小结节检查效果的影响,已被多数体检中心作为肺部小结节筛查的主要手段,不仅解决了人们恐辐射的心理,还提高了早期肺癌的鉴别率[12]。当前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生将低剂量螺旋CT作为早期肺癌筛查的首选手段,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①低剂量螺旋CT的辐射量更低:对于疑似肺癌的患者或已经确诊为早期肺癌的人群而言,其身体机能、免疫力等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较高的辐射剂量会对其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可能会直接影响其健康水平及康复效果,传统的多层螺旋CT图像质量清晰,方便病情的诊断,但辐射量十分高,不适合应用于早期肺癌的筛查中;而根据实际测量,低剂量多层螺旋CT能够在保障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辐射剂量带来的风险,能够将患者需要进行肺癌筛查的全部检查部位清晰地展现出来,不仅能够看清叶段支气管,连不足5 mm的结节也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来,已获得国内外学者的证实与推荐。②低剂量螺旋CT诊断效率及效果更好:低剂量螺旋CT主要是通过降低管电压、管电流参数,来完成薄层的重建,这种方式能够使图像扫描的速度更快,有效避免了患者呼吸所产生的伪影,能够获得更加清晰的影像图像,呈现患者真实的身体状况,虽然图像清晰度略逊于常规螺旋CT,但不会影响早期肺癌的筛选和诊断[13]。③低剂量螺旋CT肺部结节检出率更高: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只要确保一定的穿透力(kV),就能获得满意的图像,其对肺部结节的检出率甚至能够超过普通螺旋CT,能够更早的发现患者体内的肺部异常及结节情况[14],为患者下一步疾病的防治和处理提高参考依据。

此次研究我院通过降低管电流和管电压参数的方式,对126例肺部结节患者进行低剂量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肺部结节大小分布情况、平均直径与肺部结节影像学特征与常规剂量64层螺旋CT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低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的有效辐射量约为常规剂量的1/5;降低管电压和(或)管电流,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也会随之降低,虽然会对穿透力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微小肺结节的显示,但并未显著降低肺实质、弥漫性病变的图像质量[15],低剂量64层螺旋CT扫描仍然能够得到与常规剂量相同的图像质量,是检出和诊断肺结节的有效方法,可满足临床影像诊断,更适合应用于早期肺部肿瘤的筛查中,医疗机构及医生应该注意进一步推广低剂量螺旋CT对肺部肿瘤进行早期检测和病情筛查,让更多的患者了解低剂量螺旋CT的优势。

综上所述,低剂量64层螺旋CT在肺部肿瘤的筛查中能够取得与常规剂量64层螺旋CT相同的效果,在不影响诊断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更适合应用于早期肺癌的普查工作中,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低剂量螺旋结节
结节是怎么长出来的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新冠肺炎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查出肺结节,先别慌
甲状腺结节能 自己消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