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用于肝癌诊断的价值分析

2021-02-10 02:33琚世英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4期
关键词:造影剂螺旋检出率

琚世英

(潍坊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山东 潍坊 261041)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展速度非常快,早期发现对于治疗肝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当前临床肝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但肝癌在早期发病较为隐匿,大多数肝癌患者发现疾病时,病情已经发展至中晚期,甚至出现远处转移的情况,仅有一小部分人群通过健康体检筛查出,在疾病初期就能够接受手术治疗。为此尽早筛查、尽早确诊、尽早治疗能够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2-3]。就目前医疗技术,临床诊断肝癌最有效的检查方法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高压血管造影自动注射器广泛用于CT螺旋检查,对肝癌尤其是小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为寻找能够准确扫描诊断肝癌的CT扫描技术,本文总结了潍坊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8例肝癌患者的CT增强螺旋成像应用效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诊的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女性32例,男性46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47.6±5.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感、消化道症状、黄疸、右上腹隐隐疼痛感、恶心和呕吐等。

纳入标准:①符合小肝癌诊断标准者;②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作B超及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检查;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在第一周接受检查前的病人不能进行食管、胃X光和腹部CT检查,以避免肠道残留X光的假影;②既往腹部手术史、近期输血史、碘试剂过敏史、先天性心脏病患者;③免疫系统疾病;④严重肝脏、肾脏功能障碍者;⑤不配合、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在检查前应叮嘱患者超过4 h的禁食禁水,在检查前指导患者饮水(1 L),以此来确保受检者胃肠道在检查中处于充盈状态。多层螺旋CT仪器采用Philip Brilliance提供,设定参数:①管电流为250 mA;②管电压为120 kV;③层厚为5 mm;④旋转用时为0.5 s;⑤螺距调整为0.993。

指导受检者在扫描床上平躺,实施GE Lightspeed多层螺旋CT平扫,扫描范围:自隔顶到肝下缘,待平扫完毕后行增强扫描,利用高压注射器将碘普罗胺(剂量:1.5 mg/kg,300 mg/mL)注入(2.5~3 mL/s)。设定各参数,层厚调整为5 mm,层间距调整为5 mm,待注射完毕后40 s,行三期扫描即:平衡期(120 s)、门脉期(60~70 s)、动脉期(25~30 s)。将采集的图像,及时上传至数据分析工作室,对图像仅处理行多平面重建。为了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有采集的图像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分析和重建,同时记录图像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参考病理结果,互比不同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数据、病灶显示数据。②同时统计不同类型肝癌检出数据,如: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③统计不同检验方法肿瘤边缘情况,其中边界表现(模糊/清楚),密度(均匀/不均匀),密度影(等密度影/高密度影)。

2 结果

2.1 阳性检出数据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阳性检出率高达93.59%,高于多层螺旋CT平扫的66.67%(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

2.2 病灶显示数据

手术病理共检出99个病灶,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出率为92.93%远远高于多层螺旋CT平扫61.26%(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查方法病灶显示数据互比

2.3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病灶显示数据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中三个时期(平衡期、门脉期、动脉期)在病灶显示检出率中互比差异微小(P>0.05),见表3。

表3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中三个时期病灶显示检出数据互比

2.4 不同肝癌类型检出数据

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在巨块型肝癌中检出数据无差异(P>0.05);在结节型肝癌和弥漫性肝癌中多层螺旋CT增强检出率远远高于多层螺旋CT平扫(P<0.05),见表4。

表4 不同检查方法在不同肝癌类型检出数据互比[n(%)]

2.5 肿瘤边缘情况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肿瘤边界、密度、密度影检查结果远远优于多层螺旋CT平扫(P<0.05),见表5。

表5 不同检查方法诊断肿瘤边缘情况 单位:例

3 讨论

近些年来,肝癌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致使病死率居高不下,肝癌具有恶性程度高且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故早期诊断是改善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方式[5]。当前,诊断肝癌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多层螺旋CT增强最为常用,其中多期增强扫描的优势在于,首先扫描迅速,其次能够清晰显示病灶区域血供特点,并做出准确评价[6];其次是阳性率高;最后为采集后图像,经三维重建后,可清晰显示肿瘤供血管情况[7-8]。故该种检验方法能够为肝癌定性、后续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对评估手术风险的意义重大。此外,利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检查,可以根据患者肝脏所具有的双重血供特点,迅速且清晰反映CT特征,行多次扫描后亦能得到患者动静脉影像学特征,该种扫描方法与多层螺旋CT平扫比较,前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误差、不确定性[9-10]。此外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可以多方位、多角度,仅通过一次性屏气(速度快)实现肝脏容积扫描,并完成图像构建,故病灶区域三维图像质量更高。对比剂的应用,可以利用造影时差,让正常肝脏与肿瘤病灶形成密度对比,进而确定肿瘤血供情况[11-12]。相关研究证实[13],在原发性肝癌检查中应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可以提升阳性检出率,不同时期对病灶的敏感度不同,以动脉晚期中检出率最高(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大多数肝癌患者(>90%)的血供来源于肝动脉,不同时期其影像特征不同,动脉期:病灶区域有非常明显得强化,而正常肝组织则相反;门脉期:正常肝脏组织与门静脉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强化,由于肿瘤区域缺乏门静脉血供,对比剂浓度在肝动脉内浓度、密度都会不断降低,即“快进快出”特点(肝癌典型表现);静脉期:能够清晰发现巨大型肿瘤,且边缘清晰,但浸润肿瘤边缘则较为模糊,大多数病灶密度图像不均匀,少数病灶中心区域存在低密度坏死区。倘若不能观察到完整、不完整包膜强化,则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平衡期:强化后的病灶区域呈现低密度改变,同时表现为“快速下降、快速上升”,少数病灶呈现高密度影或者等高密度影。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在阳性检出率方面、病灶显示率方面、在结节型肝癌和弥漫性肝癌检出方面、肿瘤边缘诊断结果方面均优于多层螺旋CT平扫(P<0.05),该结果的产生与上述研究相一致。

在我们目前的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要获得更好的诊断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参数选择

在测试前选择可接受的扫描技术参数非常重要。我们使用的技术参数是层厚5 mm,距离5 mm,间距1.0,电压120 kV,电流200 mA。必要时也可采用S mm扫描和2.5 mm重建,也可提高肝脏小肿瘤的检出率。

3.2 造影剂的规范应用

在所有情况下,两例过敏反应都影响了扫描质量。回顾分析,我们认为造影剂的使用、整体用量和输入速度非常重要。有两种类型的造影剂: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我们院里使用的是Uvixan组合投影仪,总剂量75~100 mL,注射速率为2~2.5 mL/s。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3 扫描时间

螺旋CT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在不同时期进行更好的扫描,从而充分利用肝脏供体和主要供体动脉的双重供体来治疗肝癌。以此来更好地体现CT扫描的优势,由于肝脏是双供血器官,75%~80%的血液都是静脉提供的,20%由肝脏提供,90%的肝癌都是由肝动脉来提供血液的[14]。了解此功能对于了解扫描时间尤为重要。本文对改进肝癌患者筛查的研究如下:①动脉阶段:在注射造影剂20 s左右时进行动脉扫描,在肝动脉期,正常肝癌患者的肝脏水平没有明显改善,而肝癌患者的肝脏质量却有明显提高,这种现象称为重建。②门静脉阶段,在注射造影剂60 s左右为门静脉阶段,这种情况下,肝脏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因为血液从脾脏流向肝脏,肝脏中有许多含有造影剂血液。而肝癌的肿瘤病灶并没有明显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快速退出”。③延迟阶段:延迟扫描期间的改善和减弱。综上所述,肝癌延伸螺旋扫描的方法大多简单,患者不会感到不舒服,容易接受。在扫描上,借助精准的扫描技术,能有效地对肝癌及其周围组织进行最适合的精准扫描和诊断[15]。

3.4 操作注意事项

对药物或哮喘过敏的人,在注射造影剂前,应先注射10 mg地塞米松,以防止出现过敏反应。静脉注射造影剂5 mL。10~15 min后,可以观察到没有不适症状的患者,然后再进行增强扫描。

仔细遵循操作程序以防止流体泄漏。成功注射造影剂是完成CT扫描的关键。静脉注射时的液体提取与患者的血管状况、高压注射器压力和注射器速度、穿刺能力、张力和患者的情绪有关。因此,穿刺时应进行严格的无菌手术。选择有弹性且致密的静脉,避免结节、静脉窦的出现。通常选择肘部的中上静脉,使穿刺部位的组织不会受到太大的损伤和划伤。穿刺成功后,将患者手臂放在方便的位置,输液速度不应超过5 mL/s。注射前应检查导管硬度,对神经质患者应给予适当镇静。

检查结束后,患者被告知在候诊室休息30 min,没有任何副作用就可离开,预防迟发性过敏反应。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肝癌中检出率高,效果突出,可为肝癌后续治疗方案选择、手术方案选择提供有利的参考,亦能改善其预后,故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造影剂螺旋检出率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造影剂肾病”能预防吗
潜伏着的“杀手”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