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诊断肝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1-02-10 02:33吉亚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4期
关键词:预测值磁共振阴性

吉亚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无锡 214002)

肝癌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目前尚未有较好的治疗方法。中晚期患者常面临着癌细胞扩散,无法进行手术的现状。临床上常采用介入治疗。我国乙肝的临床发病率较高,与其相关的肝癌属于我国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癌的临床致死率较高,仅次于肺癌、胃癌[1]。肝癌的早期实施及有效诊断能够帮助提高患者生存率。本次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肝癌诊断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应用技术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20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肝癌治疗患者的基线资料共计43例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患者无其他合并症;②个体资料完全者;③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者;④愿意接受后续随访者。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病史者;②有认知功能障碍者;③哺乳期妇女及孕妇。43例患者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36~67岁,平均(43.52±4.64)岁。

1.2 方法

CT检查:采用64排CT扫描仪(飞利浦)进行扫描,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需要维持深吸屏气。扫描部位:沿患者胸部内隔角进行扫描直至肺尖部位,设置电流为200 mA,电压150 kV,螺距1.0,层间距为9 mm,层厚9 mm,利用上肢静脉推注优维显100 mgI/mL,为患者实施增强CT扫描。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应用西门子磁共振扫描仪(SIEMENS-Skyra3.0T)对患者实施全肝脏磁共振扫描、并进行弥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扫描,扫描过程中层厚设置为7 mm,层间距1 mm,扫描序列通常为SPAIR序列、T2WI序列、T1WI序列、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应用自动高压注射器为患者实施对比剂经肘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完成后应为患者实施四期动态增强扫描,数据传输送往工作站当中实施处理。将患者实施CT、磁共振图像交由两名有经验的主治医师进行分析,最终统一结果。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指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及CT增强扫描的诊断特异度、准确率、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误诊率、漏诊率。阳性预测值=g(g+H)×100%,灵敏度=g/(g+j)×100%,误诊率=H/(H+K)×100%,漏诊率=j/(g+j)×100%,特异度=K/(H+K)×100%,阴性预测值=K/(j+K)×100%,准确率=(g+K)/(g+H+j+K)×100%;g为真阳性、H为假阳性,j为假阴性、K为真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对比

在43例检查患者中,经手术病理确诊肝癌阳性共计34例(79.07%),见表1。

表1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CT增强扫描检查结果对比 单位:例

2.2 两种方法的诊断特异度、准确率、灵敏度比较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特异度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P<0.05),见表2。

表2 两种方法的诊断特异度、准确率、灵敏度比较[%(n/m)]

2.3 两种诊断方法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比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P<0.05),见表3。

表3 两种诊断方法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比[%(n/m)]

2.4 两种诊断方法的误诊率、漏诊率对比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误诊率、漏诊率低于CT增强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结果见表4。

表4 两种诊断方法的误诊率、漏诊率对比[%(n/m)]

3 讨论

肝癌为临床中相对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可分为继发性肝癌及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大部分会患有肝部疾病,例如肝功能不全、肝硬化以及障碍的早期,肝癌症状不具备特异性,容易被患者忽略,在发现肝癌时患者通常已经进入肝癌晚期。肝癌晚期属于肝部恶性肿瘤逐步发展的终末期阶段,此时应用手术实施病灶切除治疗意义不够明显。临床上首选利用介入治疗方法针对晚期肝癌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全面控制,不断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使患者减轻疼痛。肝癌介入为肿瘤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通过介入放射学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向肝动脉实施化疗药物灌注,有效进行肿瘤血管阻断,断绝肿瘤的血供,更有利于促进肿瘤坏死及缩小,进而达到治疗目的。此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属于现阶段临床非手术治疗中的首选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相关研究发现[2],肝癌的发病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因素以及环境因素、黄曲霉素因素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消化道症状、肝区疼痛、肝癌转移、肝大等。近几年,CT引导相关多种介入治疗为现阶段临床肝治疗的重要方法,在我国,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办法一般为经动脉导管化栓塞术介入治疗。临床研究中发现[3],经动脉导管化栓塞术为患者治疗过程中无法一次性实现肿瘤灭活,会存在残留的情况,因此,需要为患者实施多次介入治疗。在治疗前应为患者实施准确评估,对于患者的病灶实施诊断。现阶段,肝癌的常见诊断方法为核磁共振、超声造影、增强CT等。超声诊断可为患者实施机体生理形态、血流情况判断,能够辅助肝癌治疗,同时,超声诊断应用的造影剂可对于肿瘤组织中血管分布状况进行显现。但是常规超声技术不能够对于较小的血管分支进行诊断。CT诊断同样为肝癌诊断的重要方法,其相比于超声诊断原理类似,能够通过病变组织、健康组织之间信号强度实现疾病诊断。早期研究中证实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属于肝脏病变组织疗效判断评估金标准。

肝癌的早期检出对患者的临床疾病确诊具有重要意义。肝癌一般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不具备特异性临床表现,一般为轻度肝功能异常,肿瘤标记物会表现出阴性。因此,早期诊断一般依靠核磁共振及CT进行检查,如3 cm以上的肝癌利用超声CT进行诊断准确率较高,但由于部分肝癌的体积较小,病变部位存在血供特征不典型的情况,超声、CT均可能发生漏诊及误诊。由于传统CT的组织分辨率较差,而MRI的临床组织分辨率相对较高,能够实现血流动力学准确判定,有效实现小肝癌诊断,临床上应用广泛。伴随临床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MRI能够实现临床有效诊断及疾病检出,属于现阶段临床生物组织的微观运动检测手段,具备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也逐步受到临床广泛认可[4]。

肝硬化肝癌一般由再生结节逐步发展成为不典型性结节,临床公认为不典型性结节为肝细胞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因此,实现患者癌前病变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5]。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患者组织学病变诊断中仍然具备较大优势,因此能够广泛应用在临床中,可通过对比剂摄入量提升实现病灶信号增强程度增加,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在患者组织病理学发生改变时对其病灶灌注状态进行判断,实现与正常组织的有效辨别,在图像上可呈现不同的背景组织信号[6-7]。

磁共振能够针对不同组织进行平扫,对于大部分病灶均可有效检出,但部分病灶平扫能够有效确诊,其中一部分病变需要采取增强扫描获取诊断信息。磁共振对比剂应用与X线及CT具备一定差异。CT及X线应用中的增强扫描的碘对比剂能够对穿透及吸收造成一定影响,其与对比剂之间存在明显关联性。

肝癌临床疾病治疗及随访一般依赖于常规MRI、CT检查。近几年,临床研究发现[8-9],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实现微观水平无创性活体组织扩散的测量,能够作为肿瘤及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应用方法。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为利用特殊系统磁共振成像序列实现患者体内组织水分子扩散运动检测,为较为理想的分子运动进行成像的方法,能够有效诊断病变组织提供功能学及组织学改变,属于现阶段能够活体对于水分子进行扩散运动的成像办法。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信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扩散、吸附、扩散敏感系数、T2透过效应、b值越高其扩散运动就越为明显,图像信噪较高则b值会显著降低,但水分子扩散运动会存在检测不敏感的情况,其信号会受到运动影像影响,产生组织血流灌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由于对周围组织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可通过病变部位的信号强度实现病变的水分子扩散情况有效反映,同时能够通过扩散活动进行诊断,T2WI通常表现为稍高信号或高信号,肉眼不能够准确进行判断,信号强度容易受到周围组织客观性及准确性判断影响,相关学者发现,信号级别越高其肿瘤级别越高,患者的病变程度会逐步提升。因此,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实现病灶的低分化及高分化鉴别,属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诊断方法,能够为肝癌患者实现疾病诊断,对于治疗方案进行及时调整[10-12]。

本文研究显示,本次入组患者确诊肝癌共计43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的特异度88.89%、灵敏度94.12%、准确率93.02%对比CT增强扫描特异度11.11%、灵敏度70.59%、准确率58.14%,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优于CT增强扫描(P<0.05),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阳性预测值96.67%、阴性预测值80.00%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阳性预测值75.00%、阴性预测值9.10%(P<0.05);CT增强扫描的误诊率88.89%、漏诊率29.41%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误诊率11.11%、漏诊率5.88%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肝癌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实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可有效提高患者诊断准确率,使临床误诊率及漏诊率全面降低,属于肝癌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的诊断方法,能够全面降低诊断遗漏,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调整,积极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中应用推广。

综上所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肝癌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同时其诊断的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误诊率、漏诊率均较低,可以实现肝癌的有效鉴别。

猜你喜欢
预测值磁共振阴性
中医疗效评价中常用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基于同伦l0范数最小化重建的三维动态磁共振成像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自体荧光内镜对消化道肿瘤诊断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