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检查诊断肠梗阻的效果研究

2021-02-10 02:33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4期
关键词:肠管肠梗阻检出率

曹 华

(射阳县人民医院CT室 江苏 盐城 224300)

肠梗阻当今较常见,一般在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后出现,该病进展急,有腹痛、呕吐等症状。肿瘤堵塞、肠套叠等均会造成异常改变,为肠梗阻的主要致病因素,若治疗被耽误,梗阻症状会加重,诱发肠穿孔,增高病死率。为提高肠梗阻治疗效果,需增加临床检测,提高肠梗阻早期检出率,可把握肠梗阻治疗时机,阻止梗阻进展,改善肠道功能[1-3]。以往X线在该疾病诊断中应用多,可观察到肠道梗阻基本情况,判断肠道内是否存在内存物堵塞等情况,作为初筛手段,能缩短患者肠梗阻检查等待时间,快速获得结果,便于迅速开展肠梗阻治疗。但X线干扰因素多,该检查方式的分辨率欠佳,针对肠道内相似的组织结构很难进行区分,且肠梗阻患者的呼吸、脂肪等均可能在图像中形成伪影,降低肠梗阻检查中的图像质量,有较多误诊事件,也可能出现漏诊情况,不利于把握肠梗阻治疗时机[4-5]。腹部CT近年来受到重视,在平卧的状态下进行检查,可提升肠梗阻患者的舒适度,该检查有分辨率高的特点,在清晰图像下,能准确鉴别梗阻位置,还能掌握梗阻形态及类型,为肠梗阻患者提供良好治疗,加速其肠道功能恢复[6]。且CT检查过程中,其较强的对比度能减少呼吸、脂肪等因素对检查结果造成的影响,图像质量优良,能提高肠梗阻检出率,且能保证肠梗阻检出准确率。对此,研究随机筛选30例肠梗阻患者,各样本在2018年1月—2021年5月入选,并在抽签原则下针对各样本进行分组处理,予以各组不同的肠梗阻检查方式,旨在判断腹部CT的检查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筛选2018年1月—2021年5月射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肠梗阻患者,抽签分为CT组和X线组,各15例。CT组:患者年龄28~70岁,平均(49.63±4.07)岁;女性9例,男性6例;发病至入院时间为3~14 h,平均(8.40±1.73)h。X线组:患者年龄29~71岁,平均(50.32±4.45)岁;女性10例,男性5例;发病至入院时间为4~15 h,平均(9.13±1.56)h。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综合检查确诊为肠梗阻;②为首次肠梗阻;③签署同意书;④均在清晰意识下完成肠梗阻检查;⑤不存在放射线过敏禁忌情况;⑥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研究。

排除标准:①有其他胃肠病变;②无完整的肠梗阻病历资料;③对肠梗阻各检查方式不依从;④精神病变者;⑤同期参加其他关于肠梗阻的研究。

1.2 方法

X线组:行X线检查,仪器为联影UDR770i,由联影公司生产,根据肠梗阻检查需求调整仪器参数,指导患者保持站立位,行X线扫描即可。

CT组:行腹部CT检查,仪器为64排螺旋CT,该仪器由飞利浦公司生产,检查前调整层厚、层间距为10 mm,调整后将薄层重建数值控制在2 mm,指导患者平卧,扫描位置为膈面到耻骨,在该参数下扫描后行增强扫描,准备碘佛醇,确保患者不存在过敏情况后,以3.5 mL/s的速率进行注射,注射剂量为100 mL,注射完成后调整仪器的延迟时间,获得各时期内的图像。

1.3 观察指标

肠梗阻检出率的统计中,需参考以下标准:小肠肠管内径扩张后,宽度未超过25 mm,或在检查过程中对结肠内径进行扩张处理后,宽度在图像中超过60 mm,同时观察到肠管凹陷、萎缩情况,并能观察到气液平面,可以确诊。

梗阻位置检出情况的统计中,位置判断标准如下:掌握远侧肠管后,对该肠管行影像追踪处理,若观察到近侧有扩张肠管,则提示该位置存在梗阻症状。常见的梗阻位置主要有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等。

图像质量评估中,对清晰度、伪影、分辨率、失真情况等维度设问卷,各问卷均有四个题目,共100分,图像质量和分值呈正相关。

诊断满意度的评估,需从诊断速度、诊断准确性、诊断质量等方面进行判断,共计100分,由各肠梗阻患者自主填写问卷,同一位工作人员统计各问卷的分值,很满意:肠梗阻诊断时90~100分,较满意:肠梗阻诊断时60~89分,不满意:肠梗阻诊断时0~59分。肠梗阻诊断满意度即前两者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肠梗阻检出率比较

CT组肠梗阻检出率(100.00%)高于X线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1。

图1 肠梗阻CT图像

2.2 两组梗阻位置检出情况比较

CT组梗阻位置检出符合率(93.33%)高于X线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梗阻位置检出情况比较[n(%)]

2.3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

CT组经四个维度评估各检查措施的图像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X线组(P<0.05)。

表3 图像质量比较( ±s,分)

表3 图像质量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清晰度 伪影 分辨率 失真情况CT 组 15 93.04±3.12 95.11±3.0992.17±3.4490.55±3.06 X 组 15 89.27±3.64 88.02±3.7885.39±3.8282.17±4.94 t 3.0456 5.6243 5.1081 5.5852 P 0.0050 0.0000 0.0000 0.0000

2.4 两组诊断满意度比较

CT组的诊断满意度(93.33%)显著高于X线组(6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诊断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肠梗阻属于当前常见急腹症,有高发性。结肠癌为常见病因,该癌变组织位置在结肠、直肠的交接位置,癌变细胞增大后会增加内容物流通障碍,造成内容物堆积的情况,影响肠道功能。肠梗阻出现后,有肠肌痉挛的情况,肠壁形态改变后,会诱发代谢紊乱症状[7]。肠梗阻初期症状轻微,伴随梗阻症状的加重,会增加腹部疼痛感,有便秘、腹泻等情况,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发展成肠穿孔。为改善肠道功能、抑制肠梗阻加剧,临床需根据检查情况调整治疗措施,以保证肠道功能的稳定性[8]。临床针对肠梗阻的检查有诸多方案,但各检查措施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不同,常会造成误诊漏诊的情况,错过肠梗阻治疗时机。

本研究统计得出CT组肠梗阻检出率(100.00%)高于X线组(73.33%),梗阻位置检出符合率(93.33%)高于X线组(6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莉[9]的研究中,腹部CT的肠梗阻检出率(80.88%)高于X线平片(63.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CT在使用期间能大幅提升肠梗阻检查准确率。分析发现,X线检查期间,在射线辅助下可穿过腹部,能观察到清晰的梗阻图像。肠梗阻发生后,一般会出现积液,部分患者有积气情况,在图像中能观察到肠管扩张。在X线检查期间患者需保持站立姿势,但部分患者在强烈腹痛症状下存在站立不当的情况,会降低梗阻检出率[10]。X线检查期间,若遇到BMI指数偏高的患者,其腹部脂肪常会在图像中形成伪影,部分患者的呼吸自控能力欠佳,未能在仪器指导下进行呼气、吸气,也会导致伪影,均会降低肠梗阻检出准确率,可能错过肠梗阻治疗时机,造成较为严重的肠道病变[11]。CT在检查期间,可保持高分辨率,在肠梗阻患者的高度配合下,可观察到梗阻病灶的结构和轮廓,能提高肠梗阻位置的鉴别准确率。增强扫描期间,能保持肠梗阻位置的图像质量,在立体观察下,增加图像重建技术,能提高病灶的立体性,在多维度观察下,可提高肠梗阻检出率,还能观察到肠梗阻附近的血流情况,掌握肠梗阻和附近气管的关系,便于对肠梗阻做出鉴别,还能提高肠梗阻定位准确性,为肠梗阻患者提供优质治疗,减轻肠道功能障碍[12]。在肠梗阻检查中,可观察到CT图像中存在软组织肿块,该位置有不规则增厚的问题,且有肠管萎缩的情况,在各图像特征下能对肠梗阻做出准确鉴别。

本研究CT组经四个维度评估各检查措施的图像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X线组(P<0.05),提示CT检查的肠梗阻图像质量更高。分析发现X线检查用时短,但分辨率欠佳,在肠梗阻检查期间,很难获得清晰的肠管图像。部分患者配合度差,常存在呼吸伪影的情况,而肥胖患者在检查期间也会受到脂肪的影响,均会造成肠梗阻图像重叠的问题,降低图像质量,不利于准确检出肠梗阻情况[13]。CT检查则能避免此点,通过放射X线,可观察肠梗阻及其他位置的对比,能鉴别肠梗阻和正常肠道组织间的差别,提高肠梗阻鉴别准确率。CT的穿透性较强,在检查中脂肪、呼吸等均不会对肠梗阻的检出产生影响,可维持肠梗阻鉴别准确率。此外,增强扫描技术可大幅提升肠梗阻组织的对比度,能提升图像质量,便于对肠梗阻做出准确鉴别,把握肠梗阻治疗时机[14]。

本研究中,CT组的诊断满意度(93.33%)显著高于X线组(63.33%),组间差异显著(P<0.05)。即腹部CT能获得更高的肠梗阻检查满意度。分析发现,在X线检查期间,很难精准控制放射线剂量,为提高肠梗阻检出率,常存在增加放射剂量的情况,会增加放射性损伤,降低肠梗阻检查安全性。但常规剂量下,很难提高肠梗阻和正常肠道位置的对比度,存在肠梗阻检出率低的问题,均会降低肠梗阻患者的满意度。然而在腹部CT检查过程中,该仪器本身有分辨率高的特点,虽有放射性,但能控制放射剂量,降低CT检查风险[15]。CT检查时仅需让肠梗阻患者保持平卧即可,操作简单,高分辨率及清晰度能精准地观察到肠道组织,判断该位置是否存在梗阻情况,也能掌握各患者的肠梗阻严重程度,以此制定肠梗阻治疗措施,可加速肠梗阻的恢复。CT检查中,若存在肠梗阻判断困难的情况,可针对各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在造影剂辅助下,能提高梗阻位置和正常肠道的对比度,此机制下能更好地检出肠梗阻问题,保持较高的肠梗阻检出率[16]。腹部CT在使用期间有诸多优势,可缩短肠梗阻患者的等待时间,在高检出准确率下,为其开展迅速的肠梗阻治疗,能改善肠梗阻患者的预后。

综上,鉴别肠梗阻的各措施中CT诊断图像质量好,可确定梗阻位置,提高肠梗阻检出率。

猜你喜欢
肠管肠梗阻检出率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床旁超声引导下改良胃内注气法留置鼻空肠管在ICU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胎儿胎粪性肠梗阻合并肠套叠肠闭锁及肠扭转坏死致多处穿孔1例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误吞了枣核咋办?协和医生都慌了!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