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研究

2021-02-10 02:33张世忠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4期
关键词:外伤性预测值多普勒

张世忠

(泗水县人民医院超声科 山东 济宁 273200)

急腹症好发于小儿人群中,多数患者需要紧急处理,临床上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可分为外伤性与非外伤性两种[1]。非外伤性急腹症具有发病迅速突然、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特点,导致临床诊断难度较大[2]。国内学者研究表明[3]:小儿腹痛早期常以脐周疼痛为主,可出现持续性腹痛、阵发性腹痛及持续性阵痛发生性加重,严重者将会引起炎性渗出物、空腔脏器内容物及血液刺激腹膜。由于患儿年龄相对较小,难以准确地描述自身病变,再加上检查难以完全配合,导致诊断难度较大。手术检查是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并视其为金标准,但是该检查方法具有一定风险性、创伤性,导致患儿诊断依从性、耐受性较差[4]。多层螺旋CT(MSCT)具有扫描时间短、可多方位成像优点;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具有快速、简单、无辐射、费用低及准确性高等优点,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但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中的应用研究较少[5]。因此,本研究以小儿腹外伤性急腹症患儿作为对象,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20年8月泗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患儿109例作为对象,其中男68例,女41例,年龄6天~14岁,平均(7.39±1.42)岁;病程1~8天,平均(4.14±0.69)天。

纳入标准:①符合非外伤性急腹症诊断标准,均经手术检查确诊者;②患儿临床多伴有不同程度呕吐、发热、腹泻及血便等;③具有完整的基线及随访资料者;④均能配合完成MSCT、超声检查,且患儿均可耐受。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异常、无严重疾病者;②先天性畸形、血液系统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患者;③认知功能异常、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④检查前给予药物治疗或影响检查结果者。

1.2 方法

检查前积极向患儿家属讲解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检查方法等,让患儿家属有全面的认知与了解,提高患儿检查配合度。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检查确诊(金标准)。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前患儿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体方法如下:采用Phlilps 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为5 MHz~12 MHz。检查时患儿取仰卧位,先采用3 MHz~5 MHz腹部凸阵探头常规对患儿上腹部脏器进行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操作完毕后,采用5 MHz~12 MHz线阵探头完成患儿腹部纵、横、斜切面连续扫查,重点检查患儿腹部疼痛部位。同时,借助二维超声清晰地显示患儿腹部病变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与血流信号分布情况。最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患儿发生的病变内部、是否存在血流信息等进行观察、记录;②MSCT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完毕后,对患者进行MSCT检查,具体方法如下:采用美国GE公司提供的Light speed 64排螺旋CT检测仪对患儿进行扫描,检查时患儿取仰卧位姿势,扫描前叮嘱其呼吸训练,叮嘱患儿深吸气并屏气,完成MSCT相关参数设定: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每次,层距5.0 mm,扫描范围从膈顶到耻骨联合下缘。必要时可对患者进行薄层重建,重建层厚0.625 mm,为了更好地突出病灶部位,可进行相关窗宽与窗位的调整。将MSCT、超声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

绘制ROC曲线,分析MSCT、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二者联合在小儿肺外伤性急腹症中的诊断效能;给予确诊患儿相应的措施治疗干预,分析MSCT、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中的临床治疗指导价值。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各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检查方法诊断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的检出率

109例疑似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患儿均经手术检查确诊89例,确诊率为81.65%;彩色多普勒超声、MSC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与手术检查急性阑尾炎、肠套叠、肠梗阻、肠系膜淋巴液及肠旋转不良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法诊断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的检出率[n(%)]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

确诊前患儿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最终确诊85例,诊断符合率为77.98%[(75+10)/109];诊断灵敏度为 84.27%(75/89)、特异度为50.00%(10/20)、阳性预测值为88.24%(75/85)、阴性预测值为41.67%(10/24),见表2。

表2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中的应用 单位:例

2.3 MSCT在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中的应用

确诊前患儿均行MSCT检查,最终确诊86例,诊断符合率为88.07%[(81+15)/109];诊断灵敏度为91.01%(81/89)、特异度为75.00%(15/20)、阳性预测值为94.19%(81/86)、阴性预测值为65.22%(15/23),见表3。

表3 MSCT检查在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中的应用 单位:例

2.4 MSCT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中的应用

确诊前患儿均行MS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最终确诊88例,诊断符合率为93.58%[(85+17)/109];诊断灵敏度为95.51%(85/89)、特异度为85.00%(17/20)、阳性预测值为96.59%(85/88)、阴性预测值为80.95%(17/21),见表4。

表4 MSCT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中的应用 单位:例

2.5 不同检查在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中的诊断效能比较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SCT在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中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彩色多普勒超声、MSCT检查(P<0.05);给予确诊患儿相应的方法治疗,患儿症状消失,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见表5和图1。

图1 患儿临床影像图

表5 不同检查在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中的诊断效能比较[%(n/m)]

3 讨论

急腹症发病较急,病情变化较快,再加上患儿病情相对较重,数小时内如得不到有效的诊断、治疗,将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严重的将会危及患儿生命。国内学者研究表明[6],由于儿童发病后症状缺乏典型性,再加上患儿缺乏自主行为能力,难以准确地描述疼痛的部位,均会增加临床诊断难度。手术检查是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诊断金标准,但是该检查方法风险较高,创伤亦相对较大,难以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近年来,MSCT、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7]。本研究中,89例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患儿均经手术检查确诊,确诊前患儿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最终确诊85例,诊断符合率为95.51%。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手术检查急性阑尾炎、肠套叠、肠梗阻、肠系膜淋巴液及肠旋转不良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本研究结果看出,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中检出率较高,可指导临床诊疗。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检查方法,能从不同的切面探查病灶,有助于准确地判断病变的起源、空间位置,具有操作简单、无辐射伤害、安全性好等优点,且该方法能进行反复扫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进步,彩色多普勒超声开始用于临床,能显示脏器的血流情况,且价格低廉。而MSCT亦是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是该检查方法由于具有一定的辐射性,临床并未作为首选检查方法[8]。本研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SCT在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中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彩色多普勒超声、MSCT检查(P<0.05);给予确诊患儿相应的方法治疗,患儿症状消失,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给予确诊患儿相应的方法治疗,患儿症状消失,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说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使用用于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中可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可指导临床治疗。但是,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使用时亦存在一定局限性,可能与肠腔内气体干扰、患儿体型等有关[7]。对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效果不佳者,可联合MSCT检查,必要时进行手术检查,提高临床检出率,指导后续治疗[9]。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小儿非外伤性急腹症中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但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金标准有较高的符合率,与金标准差异不显著,可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外伤性预测值多普勒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流程管理在外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救治护理配合中的应用
加拿大农业部下调2021/22年度油菜籽和小麦产量预测值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AI讲座:ML的分类方法
自体荧光内镜对消化道肿瘤诊断临床应用分析
《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
外伤性迟发脑内血肿的CT表现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