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影像技术在口腔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1-02-10 02:33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4期
关键词:口腔疾病正确率口腔

李 叶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放射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口腔与人体全身健康密不可分,因此保障身体健康首先要保障口腔健康。口腔疾病对于全身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与口腔疾病性质以及病情严重性有关,同时也受到个体因素影响,机体耐受性强对于全身健康的影响将会减少,同时全身健康发生变化也可诱发某些口腔疾病发生。口腔疾病具有病因复杂、类型繁杂的特征,由于发病症状类似,临床上对牙周病、牙体病以及上颌窦恶性肿瘤等口腔疾病存在误诊、漏诊风险,普通口腔疾病误诊、漏诊后对患者生命安全影响不大,一旦恶性肿瘤病变疾病未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将会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1-2]。放射科参与到口腔疾病的诊疗工作当中,利用清晰、精准的影像图像,可得到高质量的诊断报告,对于患者下一步治疗方案的确立有积极意义。应用放射影像技术对口腔科患者进行诊断,患者受到的检查创伤较小,多数检查不会对患者造成外源性创伤,在受到小剂量辐射代价下即可获得高质量的诊疗效果,对于因误诊、漏诊无法接受正确治疗的口腔疾病患者,可应用放射影像技术进行鉴别诊断,后期疗效评估也可使用该项技术[3-4]。基于此本文主要深入研究放射影像技术应用于口腔疾病诊疗当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口腔科收治的126例口腔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患者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患者依从性差;②不配合研究者。观察组中女28例,男35例,平均年龄(45.29±12.75)岁。对照组中女29例,男34例,平均年龄(46.05±11.9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诊疗方法:应用X光机(Gdx-hawk型)进行拍摄,观察X光影像分析患者口腔疾病。患者接受检查前需要接受健康指导,讲解X线检查注意事项,让患者在检查时配合所有操作。指导患者需要取出携带的金属物品,穿戴好防护铅衣,在拍摄X光片时让患者保持1~2 s静止不动,拍摄完成后让患者脱下铅衣,离开影像室。将得到的X光片进行分析,诊断患者口腔疾病,根据疾病类型制定治疗方案。

观察组应用放射影像技术,应用数字化口腔全景相机摄影,使用CT(Infenuity型)平扫,完成摄影后使用MRP技术进行图像重建。为保障影像质量,需要患者接受检查前取下佩戴的金属饰物,检查时按照医师的嘱咐将下巴放置于检查台上,保持平稳呼吸即可[5]。遇到患者有应激反应,情绪上表现出抗拒感,此时需要医师进行安抚,重点说明接受CT检查的安全性,尤其是说明辐射剂量,让患者积极配合接受CT扫查,用于保障检查质量[6-7]。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口腔疾病诊断正确率,正确率越高表明对应的检查方法越好。②记录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患者病情完全得到有效控制,症状消失;有效:患者口腔疾病得到一定控制,病症有改善;无效:患者病情无好转或者出现恶化。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加上有效率。③记录患者疗效评价,发放匿名调查问卷,避免患者担心实名评价对自己造成影响,填写自己个人认可的答案,疗效评价分为三个等级:优、良、差。优表示患者对口腔口腔疾病治疗的效果非常满意,完全认可治疗方案;良表示患者对现有的治疗方案表示认同,对口腔疾病治疗效果感到满意;差表示患者不认同治疗方案,同时对治疗效果感到不满意。优良率越高表明患者对疗效越满意[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诊断正确率比较

观察组诊断正确率98.41%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正确率对比 单位:例

2.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83%高于对照组的7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疗效评价对比

观察组患者疗效评价优良率96.83%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疗效评价对比 单位:例

3 讨论

口腔为人体摄取营养的重要通道,因此在人体中占据重要地位。口腔也面临着疾病的威胁,发生疾病概率高,口腔疾病的发生与病原体入侵有关,病理反应为口腔代谢紊乱。缺乏微量元素也可引发口腔疾病,长期受到外界刺激也会引发口腔疾病,因此临床需要加强对口腔疾病的重视[9]。口腔内科医师需要充分掌握常见口腔疾病的诊疗技术,制定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方案。借助快速发展的医疗器械技术,诊疗设备更新迭代速度加快,临床上可供选择的口腔诊疗技术较多,口腔内科医师需要不断摸索和制定新的口腔疾病诊疗方案,帮助口腔疾病患者更好地治疗疾病,减轻患者疾病痛苦。

口腔疾病的发病率极大程度上和食物摄入结构变化有关,脂肪、果葡糖浆、精制米面摄入比例增加后,导致口腔疾病发病率升高。患有口腔疾病将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对机体营养状态有一定影响,主要有口腔疾病导致的张口受限、牙周疼痛导致食欲下降[10]。将放射影像技术应用于口腔疾病诊疗当中,其应用的数字化摄影模式通过夹缝和体位摄影原理建立三维轴向,后续应用连续固定摄影模式,满足人体口腔颌面部生理解剖结构对摄影的要求,后期对摄影结果进行计算机成像处理,摄影过程当中使用的高精度传感器可有效提高摄影成像质量,因此用于鉴别口腔疾病的价值极高[11]。本文研究中,传统诊疗方案诊断正确率仅为80.95%,较放射影像技术低17个百分点,说明本文中应用的CT放射影像技术可有效提高口腔疾病的诊断正确率,在诊断结果正确的前提下,口腔疾病治疗有效率提升至96.83%。根据诊断结果分析,使用放射影像技术对牙根尖病的诊断敏感度远高于常规诊疗方案,与牙根尖病的隐匿性有关,发病位置较深,常规诊疗方法诊断敏感度低。

本次针对口腔疾病诊疗常规方案当中,应用X线诊断技术,X线诊断技术的实施依赖X型射线穿透机,连接检查仪器之后,进行信号转换,光源信号单向转换为电源信号,可观察成像分析口腔疾病。X射线诊断口腔疾病效果受到多种外在客观因素影响,其在软组织检查当中局限性较大,因此诊断口腔软组织疾病正确率低,误诊、漏诊导致治疗延误,容易影响到后续的治疗效果。本文中选择的放射影像技术为CT成像技术,CT技术的原理为利用X射线束对人体一定的厚度内进行扫描,探测器负责接受扫描过后的X射线,X射线被转换为可见光之后再转变为电信号,模拟/数字转换器实现电信号与数字的转换,最终实现从X射线至数字信号的转变,得到数字信号之后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完成图像重建。利用人体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透过率差异,计算机处理数据后可获得立体的口腔图像,能够发现微小的口腔病变,因此诊断口腔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可为口腔疾病患者提供有价值的医学信息,改善临床疗效,帮助患者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本文中应用放射影像技术进行口腔疾病诊疗时,63例患者当中50例患者配合良好,12例患者表现出对检查的不解、困惑,后经过主动心理疏导配合良好,有1例患者对CT检查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抗拒感,这与患者本人害怕电离辐射有关,实际上健康人在不接受影像检查的前提下,自然环境当中也会受到辐射暴露,辐射量一年累积达到0.3~0.5 mSv,以乘坐飞机为例,乘坐一次2 h行程的飞机承受到的电离辐射约为0.01 mSv,接受一次头部常规CT检查受到的电离辐射为0.7 mSv,该辐射剂量相当于人体经过140 h的飞行时间,根据人体辐射剂量标准[12],除天然辐射以外,人体一年受到的人工辐射剂量需要控制在1 mSv以下,因此一年接受1~2次的CT检查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小,本文中应用CT影像技术诊断口腔疾病使用低剂量CT,电力辐射剂量约为常规CT辐射剂量的五分之一,换算为mSv值约为0.14 mSv,患者承受到的辐射剂量换算为飞行时间,约为28 h飞行时间[13]。因此接受低剂量CT检查对于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偏低,患者可以放心接受口腔放射影像检查,患者检查后在2~3个月身体机能即可恢复,存在备孕需求的患者,可在检查后的三个月进行备孕,对怀孕无影响。为保障研究结果的一致性,本文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接受健康教育后接受诊疗,同时在治疗时也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指导患者正确选择食物,减少食物中精制米面,晨起睡前严格按照正确的刷牙方式刷牙,饭后使用灭菌漱口水。最终发现,接受放射影像技术指导下患者疗效评价优良率更高,高达96.83%,较参照组高出19个百分点,这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有关,因此患者对于诊疗方案的认可度更高。

放射影像技术在口腔内科疾病的治疗当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使用放射影像技术进行辅助检查,可获得清晰直观的影像,提高口腔疾病的诊断正确率之后可促使临床治疗方案合理化和科学化[10]。需要特别指出,应用放射影像技术,需要重视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注重对患者的口腔卫生宣教,让患者内心对放射影像技术产生信任感,从而减少对检查的抗拒感和不认同感,促使患者能够积极参与诊断和治疗。口腔医生在使用放射影像技术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前,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心理疏导过后可让患者情绪状态更加稳定,做好防护行为。口腔医生需要转变诊疗观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与患者共情,满足患者检查时心理、生理舒适需求,在进行每一个检查步骤前都需要耐心细致解释,让患者尽量保持情绪松弛,避免情绪过度紧张影响到最终成片质量。口腔医生也可使用一些宣传资料、图片让患者了解放射影像技术的目的以及优势。待患者接受完口腔放射影像检查后,需要及时说明注意事项,让患者在后续治疗当中能够提高依从性、配合治疗以达到预期最佳疗效。本文中针对口腔疾病患者接受CT检查存在抗拒、误解情况,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促使患者了解口腔CT影像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让其能够对检查产生的非理性恐惧转为理性恐惧。鉴于患者较为担心检查后辐射对身体的影响,可在检查完成后告知患者低剂量辐CT检查所带来的电离辐射影响经过2~3个月可消除,鉴于免疫功能受到轻度损害,可从饮食、运行和休息方面强化免疫力。做完CT后,在饮食方面可配合口腔疾病作一些改变,除减少油腻辛辣食物摄入外,还需要多食用卷心菜、西红柿、西兰花等抗氧化能力强食物,以及鸡蛋、红肉等富含蛋白质食物,保持机体较好的状态,可减少CT对甲状腺、性腺的影响,可保持中低强度锻炼,形成运动的惯性,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通过健康宣教干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口腔低剂量CT检查,最终影像成像质量较好。在后期治疗当中,根据CT影像诊断口腔疾病,制定对应的治疗方案后,患者均表现出较好的依从性,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应用放射影像技术对口腔疾病可起到较好的诊疗效果,对于检查感到忧虑和恐惧的患者,可及时进行宣教让其卸下心理负担放心接受检查,以获得高质量的检查结果,提高诊断正确率。

猜你喜欢
口腔疾病正确率口腔
《口腔疾病防治》被瑞士HINARI 数据库收录
《口腔疾病防治》被瑞士HINARI 数据库收录
吃饭老塞牙,小心口腔疾病找上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临床预防干预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近视认知的影响
“三减三健”之健康口腔篇
自动看牙镜
北京欢乐口腔门诊部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