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频彩超联合经腹超声在产后诊断腹直肌分离中的价值

2021-02-10 02:33胡桂朗谢纯平区薛宜朱雅芸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4期
关键词:静息腹壁体表

胡桂朗,谢纯平,区薛宜,朱雅芸

(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超声医学科 广东 佛山 528300)

腹直肌与腹白线相连,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孕期随着胎儿在子宫内逐渐生长发育,导致腹壁所承受压力增大,引起腹白线拉伸变形、薄弱,继而造成腹直肌间距(inter-rectidistance,IRD)增大,引发腹直肌分离(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DRA)[1]。DRA发生后不仅使患者体态臃肿、腹部松弛,还会直接对腹壁正常生理功能造成影响,使患者心理、精神承受双重压力,导致生活质量降低[2]。目前,关于产妇DRA距离测量,国内暂无统一方法,临床多采取手测方式,但因手测方式对DRA距离难以把控,测量位置参差不齐,因而欠缺精准度[3-4]。而超声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腹直肌边界、形态、厚度等,通过高频超声及腹部超声联用,可直接对IRD进行测量,判断受检者是否发生DRA,为临床早期治疗DRA提供依据[5]。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频彩超联合经腹超声在产后诊断DRA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2018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6例产后DRA初产妇资料,纳入初产妇组,另选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例未孕女性资料,纳入正常组。正常组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24.93±1.62)岁;身高159~167 cm,平均身高(161.09±1.31)cm;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9~26 kg/m2,平均(22.41±1.15)kg/m2。初产妇组年龄20~30岁,平均年龄(24.96±1.65)岁;身高:159~167 cm,平均身 高(161.14±1.33)cm;产后 BMI为 19~26 kg/m2,平均(22.43±1.12)kg/m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新生儿性别:男39例,女27例;新生儿体质量:2.5~4.0 kg,平均(3.24±0.23)kg。纳入标准:①入选者影像学资料完整;②66例初产妇均为健康足月初产妇;③产妇无引产史。排除标准:①腹壁先天性发育不良者;②初产妇产后42d恶露仍未干净;③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④BMI>28 kg/m2者;⑤有神经肌肉疾病病史者;⑥巨大婴儿产妇。

1.2 方法

统计两组IRD,测量方法:采用GE Voluson E6、GE Voluson S10、PHILIPS EPIQ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置高频彩超频率为5 MHz~12 MHz,腹部超声探头频率为2.5 MHz~5 MHz。嘱患者取仰卧位,使腹部充分暴露,先采取高频彩超检查,确定腹直肌位置,检查腹直肌边界、形态、厚度。①静息状态:患者双膝弯至90°,脚掌平放,于呼气末时在脐上腹部正中线6 cm、3 cm、脐部(上缘及下缘)及脐下3 cm体表作标记,测量双侧IRD,记录并储存图像;②屈曲状态:仰卧位下指导患者采用腹式呼吸,呼气同时将头肩抬离床面,使腹壁肌肉完成收缩,将指尖伸向膝关节,尽量触碰,保持3 s,确保腹部肌肉收缩状态;考虑腹部表面呈夹角,原始标记点会存在偏差,而脐部位置较固定,因此屈曲时同上述方法测量脐上下缘IRD,记录并储存图像(见图1~2)。而高频探头显示浅表结构较为清晰,DRA≤3 cm时测量较准确;当DRA分离>3 cm时,则改为经腹超声探查,对焦点以及深度进行调整,显示双侧腹直肌,在上述标记位置对双侧IRD进行测量,记录并储存图像。初产妇组产后6~

图1 平卧位脐下3 cm腹直肌测量距离

8周测量IRD。DRA判定标准[6]:当任意IRD>2 cm则为DRA,反之为正常。

图2 平卧位脐上缘腹直肌测量距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高频彩超联合经腹超声对产后DRA的诊断价值,AUC<0.5无价值,0.5≤AUC<0.7诊断价值较低,0.7≤AUC≤0.85诊断价值一般,AUC>0.85诊断价值较高,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静息状态不同体表位置IRD比较

静息状态下,初产妇组脐上6 cm、脐上3 cm、脐上缘、脐下缘以及脐下3 cm位置IRD较正常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静息状态不同体表位置IRD对比( ±s,cm)

表1 两组静息状态不同体表位置IRD对比( ±s,cm)

组别 例数 脐上6 cm 脐上3 cm 脐上缘 脐下缘 脐下3 cm初产妇组 66 2.86±0.242.89±0.292.84±0.282.87±0.272.90±0.26正常组 50 1.27±0.161.22±0.191.24±0.211.26±0.141.23±0.17 t 40.511 35.356 33.824 38.407 39.455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屈曲状态不同体表位置IRD比较

屈曲状态下,初产妇组脐上缘、脐下缘IRD较正常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屈曲状态不同体表位置IRD对比( ±s,cm)

表2 两组屈曲状态不同体表位置IRD对比( ±s,cm)

组别 例数 脐上缘 脐下缘初产妇组 66 2.83±0.21 2.82±0.24正常组 50 1.21±0.16 1.23±0.17 t 45.446 39.861 P<0.001 <0.001

2.3 静息状态下高频彩超联合经腹超声测量IRD诊断产后DRA的价值分析

将脐上6 cm、脐上3 cm、脐上缘、脐下缘、脐下3 cm位置IRD作为检验变量,将DRA发生情况作为状态变量(0=未发生DRA,1=发生DRA),绘制ROC曲线(见图3),结果显示脐上6 cm、脐上3 cm、脐上缘、脐下缘、脐下3 cm位置IRD诊断产后DRA的AUC均>0.8。具体参数见表3。

表3 静息状态下高频彩超联合经腹超声测量IRD诊断DRA的价值分析

图3 静息状态下高频彩超联合经腹超声测量IRD诊断DRA的ROC曲线

2.4 屈曲状态下高频彩超联合经腹超声测量IRD诊断DRA的价值分析

将DRA发生情况作为状态变量(0=未发生DRA,1=发生DRA),将脐上缘、脐下缘位置IRD作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见图4),结果显示脐上缘、脐下缘位置IRD单独、联合诊断产后DRA的AUC均>0.8,联合诊断价值更高。具体参数见表4。

表4 屈曲状态下高频彩超联合经腹超声测量IRD诊断DRA的价值分析

图4 屈曲状态下高频彩超联合经腹超声测量IRD诊断DRA的ROC曲线

3 讨论

随着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以及胎儿、子宫逐渐增大,使腹部肌肉承受压力增大,导致腹部结缔组织弹性发生改变,使双侧腹直肌从腹白线处分离,引发DRA。文献报道[7],DRA的发生与腰背部疼痛、盆底功能障碍、盆腔痛有一定关系,产后14周,DRA发生率约为50%,可导致身材变形、长期腰痛,对产妇形体及生活质量带来一定影响。此外腹部肌肉支撑功能以及力量减弱,也会导致周围肌群压力增加,引起超负荷工作,易影响骨盆稳定性,造成腰背酸痛,更甚者可能引起疝气或脏器移位[8-9]。因此,早期诊治产后DRA尤为重要。

现阶段,关于DRA诊断方式尚未统一标准,临床多采取腹部触诊方式诊断DRA,但该方式是采用手指测量IRD,准确度较差。而高频超声、经腹超声检测DRA,具有无辐射、可重复、操作简单等优势,相比腹部触诊,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肌腱膜、腹白线、肌肉等腹壁解剖结构,对DRA诊断更加精准[10-11]。但迄今为止,DRA超声诊断标准各不相同。文献报道[12],认为女性未育情况下,应参考三个点进行超声测量,即脐上3 cm IRD、剑突下IRD、脐下2 cm IRD。而多数学者则认为当IRD≤2 cm时属于正常,当IRD超出2 cm则考虑发生DRA[13-14]。本研究DRA诊断以双侧IRD超声测量结果>2 cm为发生DRA,考虑我国人群形体特点,DRA测量点以脐上6 cm、脐上3 cm、脐上缘、脐下缘以及脐下3 cm为主,此方式简单可靠,可为分娩患者DRA特征提供具体影响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静息状态下,初产妇组脐上6 cm、脐上3 cm、脐上缘、脐下缘以及脐下3 cm位置IRD较正常组长;屈曲状态下,初产妇组脐上缘、脐下缘IRD较正常组长,与张红芸等[15]研究产后DRA高频超声特征的结果相似。进一步经ROC曲线检验结果显示,静息、屈曲状态下高频彩超联合经腹超声测量IRD诊断DRA的AUC均>0.8,提示高频彩超联合经腹超声诊断产后DRA的应用价值较高。超声影像能够实时动态观察腹壁肌肉,能够直观显示腹壁发生的结构变化,测量双侧腹直肌具体数值。因此超声测量可作为IRD测量的金标准,为临床诊断DRA提供可靠参考依据,使DRA诊断达到较为统一的标准。

综上所述,高频彩超联合经腹超声诊断产后DRA的应用价值较高,可直观反馈不同体表定位IRD情况,为产后康复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静息腹壁体表
腹腔镜下腹壁侵袭性纤维瘤根治性切除加一期腹壁重建修复1例报告
中秋
科普一下腹壁疝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大脑静息态低频振幅*
厌食儿童体表胃电图检测与分析
纳米银敷料在体表慢性难愈合伤口中的应用
体表无明显损伤而死亡的交通事故及其法医学检验
保健妙招:腹式呼吸法
午间静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