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精确引导针刀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病例对照研究

2021-02-10 02:33陈中扬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4期
关键词:针刀脓肿乳腺

陈中扬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科 广东 广州 511442)

乳腺脓肿为临床常见的乳腺疾病,并且在哺乳期以及妊娠期女性中其发病率显著提升,有研究指出[1],约有10%~33%的哺乳期女性患有乳腺炎,如未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将存在很大概率发展成为乳腺脓肿。乳房疼痛、胀痛感是乳腺脓肿的常见症状,深部的脓肿还会出现寒战、乏力以及高热等症状。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暂时停止哺乳,将对新生儿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的乳腺脓肿治疗方式为切开引流,虽操作简便,但存在手术创伤较大、换药次数多、恢复时间长、术后复发率高且术后疤痕明显等诸多弊端[2]。除传统切开引流外,临床还有微创置管以及穿刺引流等治疗方式,但其容易造成乳房充血,并且由于缺乏乳房充血的相关治疗手段,因此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在临床推广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3]。基于此,本研究开展分组对照试验,详细分析了超声精确引导针刀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9年9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2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13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0~36岁,平均年龄(27.91±5.33)岁;左侧发病67例,右侧发病65例,双侧发病3例;病灶直径为3~12 cm,平均直径(6.51±1.03)cm。试验组患者年龄为19~38岁,平均年龄(28.07±5.42)岁;左侧发病70例,右侧发病63例,双侧发病2例;病灶直径为2~13 cm,平均直径(6.81±1.21)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显示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分组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相关检查均明确诊断为乳腺脓肿的哺乳期患者;②患者均知情同意本试验。排除标准:①乳腺发育畸形患者;②合并乳腺癌或其他乳腺疾病患者;③既往有乳腺手术史患者;④合并语言、认知功能障碍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⑤对本研究存有疑问或不愿参与者;⑥治疗依从性较差或治疗过程中转院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切开引流治疗:在患者乳晕周围做弧形切口,如患者脓肿位置较深或远离乳晕,则在患者乳房边缘做手术切口,留置负压引流装置(北京英佳麦迪克医用材料有限公司,京械注准20152640298),常规断奶、抗生素治疗。

试验组患者采用小针刀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GE Voluson E8)对患者病灶位置进行定位,治疗过程中,患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乳房部位皮肤,治疗点选择波动感较强位置。选择治疗点后,常规消毒铺巾,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14024045,5 mL:0.1 g,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局部麻醉起效后,针刀选择为50 mL注射器针头,针尖紧贴乳房组织,并进行松解、离断等。针尖刺入脓腔后,采用针刀8法对脓腔进行剥离、搔刮,并在超声引导下对脓液进行抽取。如首次抽取脓液>30 mL,则嘱咐患者7 d后进行复查;如≤30 mL,则14 d后进行复查。复查过程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如存在液性暗区,则需再次进行抽脓治疗;如<10 mL,且无明显压痛、红肿等症状,则可停止抽脓治疗,对其进行随访观察。

1.4 观察指标

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患者乳房肿块消散、脓腔消失、红肿热痛等症状消退、体温恢复正常、排乳正常、引流口愈合以及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好转:患者肿块减小60%以上、红肿热痛等症状减轻、体温恢复正常、排乳基本正常、引流口愈合延迟、实验室指标正常;无效:患者症状、体征等无好转迹象或有加重趋势[4]。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实验室检查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上肢静脉血5 mL,应用免疫比浊法对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测定,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白细胞(WBC)水平进行测定。

临床相关指标:疤痕长度及住院时长根据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疼痛程度[5]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价,让患者根据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让患者在1~10 cm刻度的纸片上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圈出对应的数值,其中0刻度端表示无痛,10刻度端表示剧痛,0~3分表示轻度疼痛,患者能忍受,3~6分表示中度疼痛,疼痛影响随便但患者尚能忍受,6~10分表示重度疼痛,患者难以忍受,数值越大,则疼痛程度越强烈。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RP、TNF-α、WBC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TNF-α、WBC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比较( ±s)

表2 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比较( ±s)

组别 例数 CRP/(mg·L-1) TNF-α/(μg·L-1) WBC/(×109·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135 46.55±10.28 9.65±3.51 5.79±0.89 2.01±0.26 15.41±3.53 7.24±2.02对照组 135 45.51±10.36 20.33±9.61 5.81±0.93 3.18±0.62 15.36±3.21 10.21±2.05 t 0.827 12.128 0.180 20.220 0.121 11.990 P 0.408 0.000 0.856 0.000 0.903 0.000

2.3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长短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疤痕长度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s)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对比( ±s)

组别 例数手术时长/min疤痕长度/cm疼痛程度/分 住院时长/d试验组 135 60.88±8.14 0.21±0.03 1.68±0.95 5.33±0.52对照组 135 31.45±5.01 2.16±0.67 3.96±1.23 5.87±0.64 t 35.775 33.783 17.045 7.806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乳腺脓肿为哺乳期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该病的发生与患者乳汁淤积以及细菌感染等相关,主要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造成中性粒细胞浸润、崩解表层脓细胞,脓细胞释放蛋白水解酶导致了乳腺局部组织坏死,形成脓液[6-7];细菌侵袭患者乳腺组织,也会引起程度不一的炎症反应导致乳腺导管堵塞、乳汁淤积,而细菌可在乳汁内大量繁殖,进而形成脓肿,导致乳腺脓肿的发生[8]。乳腺脓肿可导致患者乳房肿胀,病情严重者可导致乳房组织出现坏死等情况,如未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该病,临床治疗措施主要有药物保守治疗以及手术切开引流等,通过手术引流腔内的脓液,消除脓腔内分隔,祛除坏死已经病变的组织,腔内清洁后使肉芽组织填塞脓腔而达到治疗的目的[9]。药物治疗主要是应用抗生素对细菌感染等进行控制,虽然其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但治疗周期较长,并且不能根治该病。手术切开引流是临床根治乳腺脓肿的主要措施,但由于手术是一种有创治疗手段,会对患者机体产生较大的创伤,并且术后患者乳房常遗留较大的疤痕[10],且换药时还需取出创腔内引流纱条,对创腔进行清洗后,再重新放入引流纱条。其步骤操作繁琐,使患者痛感剧烈,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此外,在应用抗生素或手术治疗该病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暂停哺乳,进行回乳,手术切口对患者正常乳房组织损伤较为严重,长时间的换药等操作易引起组织纤维化,留有较大的疤痕,并且回乳可对患者对侧乳房功能产生影响,即使疾病治愈后,患者仍不能继续哺乳。

本研究开展分组对照试验,详细分析了超声精确引导针刀治疗乳腺脓肿的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后试验组CRP、TNF-α、WB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针刀治疗方法是一种结合中医以及西医治疗优势的一种治疗手段,其包含西医引流内容,通过注射器针头抽取脓液,可有效改善乳腺脓肿患者乳房肿胀、疼痛的症状;此外,该种治疗方法还具备中医针灸的治疗效果,具有疏通经络、促进乳房组织血液循环以及新陈代谢等作用,同时可调节乳房组织的炎症反应,对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疗效。脓液和周围坏死组织中常存在大量的细菌,因此对乳腺周围坏死病变组织的切除也是病情反复及发生并发症的关键[11]。因超声引导针刀可定位体积较小的脓肿及病变组织,可在手术中对体积较小的脓肿及病变组织进行及时有效地切除,也从根本上减少了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12]。在应用针刀疗法对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并不需要停止哺乳,可有效避免回乳对患者健康乳房的影响,对保证新生儿发育同样具有一定的保障。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明显短于试验组,而试验组患者的疤痕长度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疼痛程度小于对照组,留置负压引流管会对手术创面及皮肤的反复摩擦、卡压损伤,也造成了患者的持续疼痛[13-15]。针刀疗法以注射器针头取代手术刀,在超声引导下可准确对病灶进行定位,可避免手术对乳腺周围其他组织的损伤,提高手术的精准度,脓液引流效果更为理想,此外,由于治疗创口较小,对患者正常组织的创伤降低,使患者的乳房外观得到了保护,也降低了患者的痛苦,患者的接受程度也更高[16]。

综上所述,超声精确引导针刀在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不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针刀脓肿乳腺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微针刀治疗上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肩关节针刀闭合松解麻醉推拿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畜禽养殖中发生脓肿的处理措施
针刀镇痛的原理和针刀治疗的安全性
乳腺贴真的能治乳腺疾病吗
张惠灏:乳腺肿瘤重在预防
治疗难易不同的肝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