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Eagle Ford页岩油气产量递减规律新认识

2021-02-10 02:06徐兵祥白玉湖李彦尊董志强
中国煤炭地质 2021年12期
关键词:气油递减率双曲

徐兵祥, 白玉湖, 陈 岭, 李彦尊, 董志强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

页岩储层致密、油气非稳态流动时间长,传统的产能试井方法不能用于其产能评价和预测。按照北美经验,页岩油气开发普遍采用放开压差生产的方式,油气井在经历较短时间的产量上升后很快进入递减,因此,初始产量和递减规律是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初始产量可通过探井、测试井直接反映,而递减规律需要经过长期实践总结才能被认识。页岩油气井生产通常表现出初期递减速度快、递减指数大于1的“非常规”递减特征[1],但主要针对早期数据的递减分析,现场实践证明中长期递减规律有所变化[2]。针对页岩油气的递减模型研究成果也很多,从最开始的Arp’s双曲递减[3-4]、到之后的Arp’s修改双曲递减[5-6]、幂律指数递减[7-8]、SEDM[8]、Duong递减[9]等,至今没有统一观点。由于Arp’s递减模型形式简单、参数意义较明确等特点,以及修改双曲递减较双曲递减能改变后期产量预测偏高的问题,修改双曲递减被广泛使用,但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如递减指数合理范围确定、双曲递减向指数递减转变时间确定等问题[10-13]。通过分析美国Eagle Ford页岩油气生产井产量变化特征,掌握其产量递减规律,为该区产量预测提供技术依据,对国内页岩气递减分析及产量预测具有借鉴意义。

1 递减分析方法选择及具体做法

页岩油气递减分析方法很多,由于Arp’s递减模型形式简单、参数意义较明确等特点,且修改双曲递减较双曲递减能改变后期产量预测偏高的问题,修改双曲递减被广泛使用[14-17]。

1.1 修改双曲递减模型

Arp’s递减模型的数学形式为

(1)

其中:q(t)为瞬时产量;t为生产时间;qi为初始产量;Di为初始递减率;b为递减指数。一般认为当0

q(t)=qiexp(-D0t)

(2)

其中D0为指数递减率,为常数。对于双曲递减而言,其瞬时递减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递减,表达式为

(3)

当D变得非常小时,产量几乎不再明显递减,这就容易导致高估最终可采储量(EUR)。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页岩油气常借用Robertson等引入的修改双曲递减方法,如下式所示[5]:

(4)

当瞬时递减率达到了Dlimit,递减曲线就变为指数递减。

1.2 美国Eagle Ford递减分析具体做法

Eagle Ford页岩油气区块是美国三大页岩油产区之一,位于南德克萨斯州,流体相态从西北到东南,分别为黑油、挥发油、凝析气和干气,其中挥发油区是主力开发区。研究区为挥发油区,共有生产井224口,其中165口井生产历史超3a,42口井生产历史超5a,9口井生产历史超7a。由于水平井长度不一,产量按照每千英尺水平段长度进行规整化。以所有生产井P50概率的规整化产量曲线作为区块典型曲线,按油、气两个相态,选用修改双曲递减模型分别进行递减分析和产量预测,分析递减参数变化特征,明确该区产量递减规律[18-19]。

2 页岩油气井递减率变化认识

2.1 产油曲线

如图1所示,P50产油曲线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页岩油气井投产初期井底压力有一段时间的下降过程,对应产量出现上升阶段。递减分析时应对递减规律明显的中后阶段重点拟合,而对初期产量的拟合应结合累产曲线,拟合曲线应与实际累产曲线保持较高吻合度[20-21]。区块产油曲线典型曲线如图1中粗黑线,分析表明:每千英尺水平井段初始产量为10 m3/d,20a最终采出量EUR为5 083 m3;递减指数为0.59,这与国际上认为的页岩油气递减指数普遍大于1的观点不同;首年递减率为65%,随时间推移递减率逐渐减小,第7a递减率为20%,第20a递减率保持为8%,其中前7a递减率为实际值,具有较高可靠性;该区修改双曲递减分段时间在第19a,说明大部分生产历史产量递减呈双曲递减,且递减指数小于1。

2.2 产气曲线

图2为产气曲线拟合预测结果,与油相一样,P50产气曲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每千英尺水平井段初始产气量为4 054 m3/d,20a最终采出量为419×104m3;递减指数为0.55;首年递减率为42%,随时间推移递减率逐渐减小,第7a递减率为18%,第20a递减率保持为8%;在20a生产周期内,生产曲线不出现指数递减段,呈双曲递减。

2.3 生产气油比

生产气油比变化规律是页岩油气井产量预测的重要依据。多数情况下,油气两相产量曲线并不都具有明显递减特征,特别是对于单井情况,比如挥发油井,油相产量曲线往往呈递减趋势,而气相产量曲线规律并不明显。对于此情况,通常根据递减规律明显的某相产量曲线,结合生产气油比变化去预测另外一相产量。

图3为Eagle Ford研究区生产气油比变化,包括累计GOR及瞬时GOR,累计GOR为累产气与累产油的比值,而瞬时GOR为日产量之比。可见,GOR整体随时间推移而增加,表明挥发油出现脱气现象。第4a后,累计GOR与瞬时GOR出现明显差异,且瞬时GOR明显要大,这是因为后期生产井减少,导致累计GOR计算时增量变少,增加幅度变缓。实际应以瞬时GOR为准。该区GOR从初期的400 m3/m3,到第7a时增加到1 000 m3/m3,增加1.5倍。

(224口井,其中粗红线为P50产量曲线,粗黑色为递减分析曲线,产量按照每千英尺水平段长度进行规整)图1 美国Eagle Ford页岩挥发油井产油曲线递减特征Figure 1 Shale volatile oil well oil production curve decline features in Eagle Ford, US

(224口井,其中粗红线为平均产量曲线,粗黑色为递减分析曲线,产量折算为每千英尺水平段长度产量)图2 美国Eagle Ford页岩挥发油井产气曲线递减特征Figure 2 Shale volatile oil well gas production curve decline features in Eagle Ford, US

图3 美国Eagle Ford页岩挥发油井生产气油比变化特征Figure 3 Shale volatile oil well production gas factor variationfeatures in Eagle Ford, US

3 页岩油气井递减指数变化认识

3.1 Eagle Ford递减指数变化特征

Baihly et al.(2010,2015)[1-2]分析了美国主要页岩油气产区递减规律,认为页岩油气满足双曲递减,且多数区域递减指数b值大于1,并且得到Eagle Ford产气曲线递减指数为1.25,而根据上文递减分析结果,依据7a生产数据分析得到的递减指数小于1。根据该区的递减分析经验,随着生产历史增加,得到的递减指数b值发生变化。

图4列出了根据不同时间生产数据递减分析得到的递减指数,可以看出,随着生产历史增加,产油曲线递减指数逐渐降低,2a、3a、6a、7a递减指数分别为1.04、0.66、0.61、0.36。而气相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分别是0.29、1.69、0.86、0.23,但整体是降低趋势。可见递减指数是随着时间变化的,且生产历史越长,递减指数越小。

图4 美国Eagle Ford页岩油气不同生产时间递减指数变化特征Figure 4 Shale oil and gas output decline exponent featuresduring different production times in Eagle Ford, US

图5对比了不同生产历史预测的EUR结果,尽管递减指数呈一定规律,但预测EUR可能变大或变小,没有明显规律。但对于同一批井来说,生产历史越长,预测结果越可靠。

图5 美国Eagle Ford页岩油气不同生产时间预测EUR变化特征Figure 5 Shale oil and gas predicted EUR variation featuresduring different production times in Eagle Ford, US

3.2 递减指数变化敏感研究

如前文所述,递减指数随着开发时间推移,出现从大于1降低至小于1的趋势。为了明确该变化特征是否具有偶然性,受不受储层及流体参数的影响,采用理论模型开展敏感性研究,主要考虑基质渗透率、裂缝半长、初始生产气油比的影响,如表1所示,针对每个参数,开展不同生产历史情况下递减分析,获取递减指数。

图6为不同渗透率情况递减指数变化特征,可见,渗透率较小时,递减指数有一定递减趋势;当渗透率增大时,递减指数变化很小;递减指数呈显著递减变化的渗透率范围为10-4~8×10-4mD。

表1 敏感研究参数范围

图6 不同渗透率情况递减指数变化特征Figure 6 Decline exponent variation features underdifferent permeabilities

图7 不同裂缝半长递减指数变化特征Figure 7 Different fissures half-length decline exponentvariation features

图7为不同裂缝半长递减指数变化特征,整体来说,递减指数变化特征不显著;随着裂缝半长降低,递减指数变化越来越不明显。

图8显示不同生产气油比情况时递减指数变化特征是一致的,说明生产气油比对递减指数变化基本无影响。

综合来看,递减指数变化规律受储层物性影响较大,受流体性质影响较小。在具体页岩油气区块分析时,应予以考虑。

图8 不同生产气油比递减指数变化特征Figure 8 Different production gas factors declineexponent variation features

4 结论

1)研究区页岩油气井在20a生产周期内满足双曲递减规律,修改双曲递减分段时间点为19~20a以后,前期产量预测时可不考虑。分析给出了研究区递减率变化,产油量首年递减率为65%,产气量为42%,生产气油比逐年升高,该区GOR从初期的400m3/m3上升到第7a 1 000 m3/m3,未来仍有增大的潜力。

2)研究区递减指数变化表现为生产历史越短,递减指数可大于1,但随时间推移,递减指数有减小趋势,从目前全区分析结果来看,油气递减指数分别为0.59和0.55,均小于1。

3)递减指数变化对产量预测具有一定影响,且敏感研究表明:递减指数变化规律受储层物性影响较大,受流体性质影响较小。

4)对于生产历史较短的井,运用递减分析方法应考虑后期递减指数的变化,前期拟合时不应拘泥于递减指数大于1,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合理范围内调整变化。

猜你喜欢
气油递减率双曲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双曲隧道”
低渗挥发性油藏CO2驱注入时机室内实验研究
双曲型交换四元数的极表示
水驱油藏产油量递减率影响因素的分解方法——以锦州9–3油田和渤海油田的应用为例
一种水驱油藏产油量递减率评价新方法
上市储量评估中指数递减法合理递减率的选取
页岩气油基钻屑萃取处理技术
气测录井气油界面识别方法在渤海油田随钻着陆中的研究及应用
一阶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的模糊边界控制
水驱油田生产气油比主控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