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对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影响

2021-02-11 06:34蒋兰英
记者观察 2021年32期
关键词:弹幕纪录片受众

文 蒋兰英

流量经济时代,短视频如同猛兽一般迅速抢占了流量高地。从受众到用户,从观众到生产者,短视频的发展给纪录片故事化叙事带来了哪些影响?

微纪录片定义及发展现状

微纪录片概况

近年来,微信、微博、微电影、微纪录片,“微”字充斥在数字化时代中,填补着人们碎片化时间的空缺,信息的传播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都发生着变化。对于微纪录片的概念,业界并没有给出明确界定,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淑萍提出“微纪录片”概念,指制作时间迅速、传播速度快、一般时长在4至10分钟以内的纪录片。区别于微电影,其本质和纪录片一样,还是在于纪实,取材于真实生活,表现真人真事,并对其进行巧妙的艺术组接,引发用户思考。

微纪录片发展的历史

步入新时代,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媒体形态发生变革,社会文化市场的需求倾向于短小精悍的影像,也正是为了顺应这一不可逆的趋势,微纪录片应运而生。微纪录片的时长短,拍摄时间灵活且节省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极大适应了当代的快餐式生活。万物皆媒,你我皆是纪录者,人人都可以是演员、编剧、观众,真正意义上呈现了“全民摄影”的特质。短小精悍的微纪录片,以小见大,以点看面,通过展现细微生活的变化、状态再现现实生活,再现某个历史节点和人物故事,升华主题。微纪录片同样注重艺术性和真实性,只要制作精良,加上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其提供平台,微纪录片的收视率自然不会低。

短视频的发展给纪录片带来了新生——微纪录片。短视频给影视行业带来了商业契机,流量经济主导的互联网盈利模式,市场规模的扩大将更大可能依托于流量变现,与此同时,随着短视频内容营销质量的不断提升,内容变现也将催生更多快餐行业。谈到微纪录片,《国家相册》可以算得上是成功典范,这是一款由新华社推出的微纪录片栏目,该片素材取自中国照片档案馆藏照片,聚焦于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具有代表性的精彩瞬间,讲述了中国百年历史和时代变迁。该片在互联网、电视台、移动端、户外屏幕、海外媒体终端等平台同步播出,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上也可以随时观看,播出至今已经有三季了,每集只有7分钟左右,正好契合了用户的观看习惯。《国家相册》能取得成功,最大的原因不是其时长短,而在于其内容。该纪录片采用的是图文结合的方式,一改以往画面加解说词的叙述方式,用照片激活历史,唤醒民族记忆。

短视频给微纪录片带来的机遇

传统的纪录片满足的是受众的娱乐或教育需求,功能相对单一,没有互动,没有临场感,人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脚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使时间变得碎片化。短视频行业正是抓住了这一契机,迎合了用户的快餐式需求和触媒习惯,在新媒体行业独占鳌头。短视频行业的兴起与蓬勃发展也给纪录片的变革带来了契机,微纪录片应运而生。

从历程来看,短视频的出现最初源于传统门户网站和网络视频分享网站,随着社交网络迅速发展,其更直接的传播优势使用户量增长明显。随着短视频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微纪录片投放得越来越多,使用短视频软件或网站的用户也会成为潜在的微纪录片用户。因为用户的触媒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国家相册》投放到抖音平台后,圈粉无数,刷抖音的用户会在算法的驱动下刷到这部纪录片,只要播放到75%,就会计入一个播放量,下一次刷抖音,算法还会推荐该纪录片,最后,该纪录片的播放量达到4000万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短视频的发展促进微纪录片内容和形式革新,催生的“草根影像”为微纪录片注入新的活力。短视频的发展催生了新的商机,促使各大影视公司纷纷想来“分一杯羹”。以《早餐中国》为例,该片的解说词特别接地气,运镜和剪辑也显得活泼跳跃,节奏明快,短短5分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快感,上映后播放量突破4000万,超越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的播放量。很巧妙的是,该片每一集播放完之后都会告诉观众小店的地址,有一丝广告的味道,可是观众并没有觉得厌烦,反而吸引了一大波粉丝,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发挥了亮眼的市场表现。正如苹果公司在腾讯投放的系列短片,即使目的是宣传手机,但观众对于这种纪录片式的广告不仅不反感,反而给出了一致好评。

微纪录片的特征

随着流量时代的到来,快餐式消费、碎片化阅读等成为现代人耳熟能详的标签。自2015年以来,短视频如泉涌般迅速发展起来,这不仅对传统视频网站造成了冲击,纪录片的发展也受到挑战。正如视频网站加入了竖版短视频专区,纪录片在形式上也萌生出了顺应视频行业发展的微纪录片。

内容特征

制作门槛低,呈现出大众化特点。传统的纪录片拍摄都是“专业人员+专业设备”的模式,经费、器材昂贵,耗时耗力,充满了神秘感。近年来,手机拍摄的短片,没有精密的仪器,没有专业的人员,同样具有高端的大片效果。周迅主演的《女儿》就是典型案例,短短几分钟,记录了女儿(周迅)的辛酸故事。不管你是谁,不管你身处何地,一部手机就能拍摄一部小型纪录片。人人都是制片人,人人都是导演,人人都可以拍摄纪录片,短视频纪录片呈现出大众化的特点。短视频平台层出不穷,就连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等都顺应快餐时代的趋势,推出了竖版短视频专区,使得短视频纪录片的投放平台相当广泛。腾讯视频播出的微纪录片《国家相册》,不仅可以在腾讯视频观看,还可以在抖音、B站等平台观看,具有双向互动性。从字幕到弹幕,再到贴纸、表情包等等,用户有多种方式进行互动,受众成为了荧幕中的一员,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实现了受众到用户的转变。“点亮小红心”“弹幕走一波”,此类网络术语是短视频带来的语言生机。同时短视频的互动性特征也吸引了一大批受众。在这其中,受众的身份发生了改变——用户不再只是观看者,更是生产者。《我在故宫修文物》是央视推出的一款讲述文物的纪录片。人们普遍认为,央视给人的印象就是严肃、刻板,加之前期极少的宣传,本以为该纪录片会被冷却搁置,没想到其收视率竟超过了同时期播出的《琅琊榜》。该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在B站上迅速走红,点击量超过200万,弹幕评论超过6万条,正是B站这一互动功能留住了大量用户,小众文化是不可忽略的,该纪录片是记录片叙事化中的精品,具有市场引领作用。从《国家相册》到苹果公司在腾讯投放的系列短片,不受器材和专业性的限制,参与人群大众化,使得短视频纪录片内容呈现出多样性特征。

形式特征

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促使传播形式创新。从字幕到弹幕,再到贴纸、表情包等等,短短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的视频可以呈现出丰富的内容形式,极大程度上吸引了广大用户。部分网友观看视频时喜欢打开弹幕,满屏的弹幕让人忍俊不禁。“碎片化”成为一个爆红的代名词,短小精悍的短视频成为这些热衷于“快餐消费”人群的宠儿。微纪录片从形式上来讲,就是短视频。从横板到竖版的形式变化也是一大创新。其无广告,直击内容,免费观看的特征已吸引了众多受众。《国家相册》在投放到抖音之前,还是适应腾讯播放器的横屏,后来调整成为竖屏,在抖音平台播放到第三季已超过4000万播放量,远远超过了其投放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

传播渠道特征

短视频的传播渠道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的特征。近年来,短视频行业井喷式生长,抖音、快手、B站等都是短视频投放的平台,多种渠道给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和体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也会促进纪录片生产方式的变化,从受众到用户的转变,人人都是生产者,人人都是传播者,打破拉斯韦尔的“5W模式”,受传者与传播者已没有明显界线。无论是专业的技术人员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参与到纪录片的制作上来,形成一个“全民记录”的模式,纪录片的资源也能得到整合。

微纪录片的叙事特征

近年来,《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相册》等优秀纪录片不断涌现,但纪录片总的收视率却不断下降,快节奏、碎片化是近年来最火的标签,纪录片因其没有精彩的叙事情节而处于孤寂的边缘。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短视频行业的诞生与蓬勃发展,给纪录片提供了更丰富的传播平台和渠道,这也就促使了纪录片在叙事上的创新与变革。在新媒体环境中,要想在多选择的环境中留住用户,就必须在用户体验上创新,让用户参与进来。

故事化叙事

纪录片的实质是讲故事,本质在于纪实,关键在于故事情节的设定。回顾几十年前纪录片的开山之作《流浪北京》,简单地记录朋友的生活,平铺直叙,就像小学生的流水作文一样,寡淡无味,平平无奇。后来的纪录片也只是简单的画面加解说词,充当说教的角色。就在前几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度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好评如潮。主要是因为其一改往日画面加解说词的叙事方式,返璞归真,对素材进行故事化处理,运用叙事手段来表达主题,让观众觉得亲切、自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平行蒙太奇剪辑技巧,短短40分钟,可以讲述几个故事,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情节的设定上,创作者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丰满的角色更具有带入感,让观众真正走进故事里。选题准确而细致,贴近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其题材的选择——美食,极具吸引力。

叙事结构切口小

用“小切口”讲好“大故事”,是新时期纪录片叙事的一大特点。因其时间短,故而开门见山,不拖沓,几分钟就能讲好一个故事。纪录片《我们身边的四十个细节》,以接地气的思路,将壮丽的四十年的社会变迁浓缩到一个个细节之中,选取十二个行业中的四十个人物,以不同时代亲历者的视角勾勒出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活的全貌,这种叙事方式增强了纪录片的叙事感染力,让用户产生情感共鸣,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更能激起他们的观看欲望。同样的,《国家相册》也是采用微观的叙事手法,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中国百年的历史变迁,短小通俗的风格不仅极具吸引力,还具有极大共鸣性,实现了纪录片深入人心的教育功能。

叙事语言的创新

如今的纪录片创作越来越倾向于故事化,讲故事成为纪录片叙事的主要手段,通过讲述一个个或感人、或刺激、或兴奋的故事,把用户带入到故事所讲的时空里,绘声绘色、身临其境。对比以往的电视纪录片,平铺直叙的讲述方式很难将观众带入到情境之中,甚至会让人昏昏欲睡。故事化的叙事手法,通过对素材的艺术性加工,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增强了纪录片的可视性、趣味性、代入感,使用户产生情感共鸣。

当下年轻人最感兴趣的就是悬浮在视频上方的弹幕功能,这就使得用户在观看纪录片时还能实时参与互动,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互动性、参与性、自主性,在参与互动的同时还能迸发出年轻人热爱的网络流行语,增加了许多趣味。

不管平台、形式、叙述方式等如何变化,纪录片的本质永远是纪实。纪录片不再被冠以“阳春白雪”之称,微纪录片也实现了纪录片取材小事物的可能。伴随短视频发展起来的还有一些附加软件,剪影、拍大师、巧影等,随时随地可以拍摄制作出精美的视频作品。不再局限于恢弘叙事,不再受限于高端的设备器材,只要有一部手机,身边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巧妙的镜头语言组接起来,制作成一个个精美的微纪录片。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实体店等,各行各业为了不被淹没在信息时代的洪流中,纷纷改革创新,在智能化时代争取一席之地。同样的,媒体形态也不断顺势变革,对于传统纪录片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只有顺应这一趋势,不断革新,我国的纪录片才能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弹幕纪录片受众
Rough Cut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脑内弹幕
搞笑弹幕一箩筐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当四大名著遇上弹幕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