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区红砂膜上穴播关键
——加覆保湿布

2021-02-11 09:27许丽刘永刚方清王菊莲李玉成王海燕魏林生
甘肃林业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河沙播种量供试

许丽,刘永刚,方清,王菊莲,李玉成,王海燕,魏林生

(甘肃省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甘肃 民勤 733399)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石羊河林业总场大滩分场场部育苗地。该区属典型大陆性荒漠气候,年均气温7.8 ℃;年均降水112.3 mm,年均蒸发2 644 mm,降水集中在6—9 月;年均日照3 134.5 h;无霜期152 d。育苗地土壤为灰棕漠土,土层厚度110 cm。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红砂种子为上年度采集,千粒质量1.2 g,净度>95%,纯度99%。选择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粒用于试验。

农用地膜、白色保湿布市场采购。农用地膜宽1.4 m,厚0.03 mm。白色保湿布宽2 m,厚1.5 mm。覆盖用天然细河沙,平均粒径0.35~0.25 mm。灌溉水源为机井,深100 m。

2.2 试验方法

(1)播种日期:设计R501、R510、R520、R530、R610 共5 个处理水平,分别为5 月1 日、5 月10日、5 月20 日、5 月30 日、6 月10 日。(2)播种量:设计Z15、Z20、Z25 共3 个处理水平,分别为65 粒/穴(225 kg/hm2,实际60~70 粒/穴)、85 粒/穴(300 kg/hm2,实际80~90 粒/穴)、105 粒/穴(375 kg/hm2,实际90~120 粒/穴)。(3)播种深度:设计S5、S10、S15、共3 个处理水平,分别为0.5、1.0、1.5 cm。(4)覆盖方式:设计F1、F2 共2 种覆盖方式,膜上穴播供试种子后,一是单独覆盖细河沙0.5 cm;二是覆细河沙0.5 cm 加覆白色保湿布,15 d 后清除;(5)播种方式:设计条播、穴播两种,条播行距20 cm,开沟宽10 cm,深0.5 cm,播种量375 kg/hm2,均匀将种子摊撒在沟底,轻度碾压使种子与土壤充分结合,覆细河沙0.5 cm;加覆农用地膜,膜上每平米均匀打3~5 个1cm 小孔防止烧苗,15 d 后清除地膜。穴播播种量105 粒/穴(375 kg/hm2,实际90~120 粒/穴)。(6)灌水次数:种子出苗前大水漫灌3 次,出苗后设计G3、G5、G7共3 个处理水平,分别为3、5、7 次。

各处理均为3 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小区3 m×5 m。分项试验除外的其他措施:播种前平整土地,分区覆盖农用地膜后灌水,5~7 d后在膜上打穴点播,株行距5 cm×7 cm。穴直径3 cm,圆孔深0.5~0.8 cm。6 月1 日播种,播种量105 粒/穴(375 kg/ hm2,实际90~120 粒/穴),播后覆细河沙,厚度同播深。播后每隔5~6 d 大水漫灌一次,连续灌水3 次,之后漫灌3 次。

2.3 调查指标及数据统计方法

播种日期、播种量、播种深度、覆盖方式、播种方式试验播种后30 d 观察出苗情况,穴播试验项统计出苗穴率,条播试验按5 cm 条段(播种量与穴播的一穴相近)统计出苗频次(出苗率);灌水次数试验当年10 月中旬调查灌溉次数试验苗高,每小区随机调查50 株。

Microsoft Office Excel 和IBM SPSS Statistic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Duncan 法进行方差检验和多重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3.1 播种日期

方差分析表明,播种日期试验种子出苗穴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播种日期有效影响供试种子出苗。由图1 可见,供试种子出苗穴率,R510 与R520 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二者出苗效果相同。S610 与其他处理有统计学差异且数值最大,说明R610 出苗效果最佳,即6 月10 日播种为膜上穴播最佳处理。根据当地的气温状况和生产实践,红砂种子出苗对气温要求较高,随气温升高出苗率呈上升趋势。在民勤干旱荒漠区,5 月下旬6 月上旬气温有利于红砂露地播种出苗。

图1 数据表明,播种日期5 个处理可以分为R501、R510、R520、R530、R610 共5 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且供试种子出苗穴率数值依次增大,说明推迟播种日期有利于供试种子出苗,暗示6 月10 日以后播种还可能进一步促进红砂种子出苗。

要切实提升对纪检监察工作的认识。从工作实践来看,认识上的误区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纪委的监督阻碍了工作效率的提升,片面地把监督与发展对立起来,因而存在应付监督、不愿监督的现象,甚至表现为一定形式或程度的抵触情绪,不利于监督工作的正常化、规范化、常态化;另一种是把纪委的监督当“挡箭牌”,有的部门自己不履行检查与监督职能,而是把纪委推到一线,甚至事事都要有纪检部门人员参加,并为其决策“签字背书”,这种“越位”“错位”现象把纪检部门推向了“监督不是、不监督也不是”的两难境地。

图1 播种日期试验出苗穴率

3.2 播种量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播种量试验种子出苗穴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播种量有效影响供试种子出苗。由图2 可见,供试种子出苗穴率,Z25 与与其他处理有统计学差异且数值最大,说明Z25 出苗效果最佳,即播种90~120 粒/穴为膜上穴播最佳处理。红砂种子细小,播种量大小直接影响种子顶土的能力,从而影响出苗效果。

图2 播种量试验出苗穴率

3.3 播种深度

方差分析表明,播种深度试验种子出苗穴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播种深度有效影响供试种子出苗。由图3 可见,供试种子出苗穴率,S5 与其他处理有统计学差异且数值最大,说明S5出苗效果最佳,即播深0.5 cm 为膜上穴播最佳处理。生产实践中发现,低于0.5 cm 的土壤表层容易干燥,不利于种子吸水发芽。红砂种子细小,营养贮备少,播种过深则出苗困难。

图3 播种深度试验出苗穴率

3.4 覆盖方式

由表1 可见,供试种子出苗穴率,F2 大于F1,甚至F2 的极小值大于F1 的极大值,说明F2 有利于供试种子出苗,即播后覆细河沙0.5 cm 加覆白色保湿布为膜上穴播最佳处理。实践证明,红砂种子顶土能力弱,在干旱区种子覆土过厚不利于出苗,覆土薄容易造成地表干燥,不能满足种子吸水及顶土,在细河沙上面加覆白色保湿布,能提高地表的湿度,从而促进种子出苗。

表1 数据表明,F2 的出苗穴率变幅很大,极差高达16%,标准误高达4.76%,均远大于F1,说明F2 及其他非可控因素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供试种子出苗穴数的较大波动。红砂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需要湿润甚至积水条件[3],遮阴能提高成苗率[4],因此凡是影响播种穴覆沙层湿度的因素都会影响红砂播种出苗。在F2 处理中,白色保湿布紧贴播种穴覆沙层会加速水分蒸发,抬离覆沙层则在播种穴上方围成空腔,削弱风吹的水分蒸发作用而保湿。保湿布厚度、灌溉水量、覆沙粗细及其厚度等变化都会影响播种穴湿度,造成供试种子膜上穴播出苗效果的变化。

表1 覆盖方式试验出苗穴率

3.5 播种方式

由表2 可见,供试种子出苗穴率,穴播远大于条播,说明穴播有利于供试种子出苗,即穴播为最佳处理。实践进一步证明,红砂种子的顶土能力比较弱,穴播更能集聚红砂种子出土力;条播加覆农用薄膜,若膜上没有通风孔,会出现未出土烧苗,若膜上打孔地面上方形成的水蒸气加快水分的蒸发,不利于保湿出苗。

表2 播种方式试验出苗穴率

对比表1、2 与图1、2、3 数据可见,F2 的供试种子出苗穴率远大于播种日期、播种量、播种深度、播种方式试验的最佳处理,说明膜上穴播加覆白色保湿布显著促进供试种子出苗。这一结果与曾彦军等[3]、朱恭等[4]的研究相似,说明强化保湿措施是红砂播种育苗的关键。

3.6 灌溉次数

方差分析表明,灌溉次数试验苗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灌溉次数有效影响试验幼苗生长。由图4 可见,试验苗高,G3 与G5 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二者苗木生长效果相同。G3—G5与G7 有统计学差异且数值大于后者,说明G3—G5 苗木生长效果最佳,即苗木生长期间灌溉3~5次为佳。

图4 灌水次数试验苗高

4 结论与讨论

在干旱荒漠区,红砂露地膜上穴播以6 月上旬、90~120 粒/穴、播深0.5 cm、覆盖细河沙加覆白色保湿布出苗效果最佳,加覆白色保湿布后出苗期间漫灌3 次出苗穴率可达55%左右;苗木生长期以漫灌3~5 次为佳,当年苗高可达15 cm。

相关研究表明,人工育苗容器、覆盖方式、覆土厚度、覆盖时间对种子出苗有影响[4]。红砂种子细小,顶土能力弱,并且种子发芽喜高温高湿,覆土过厚不利于顶土出苗,过薄容易造成表层干燥,不能保证种子出苗的水分条件,因此增加覆盖保湿措施是红砂播种育苗的关键。

红砂幼苗适宜干旱条件下生长[4]。在干旱荒漠区,红砂播种出苗后灌水3~5 次量为宜,灌水次数过多容易造成幼苗根系坏死,反而不会促成苗木的生长。

从实践看,红砂种子出苗最快的时间5 d,高峰出苗期为10~15 d,15 d 后仍然有出苗的现象,苗期能持续30 d 左右,相关研究[5]证明了这一点,说明红砂种子出苗期比较长,在干旱区露田育苗难度增加,今后如何缩减出苗期,增加出苗量是下一步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河沙播种量供试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沙子危机
播种量与多效唑对豫麦158 产量性状的影响
河沙涨价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
不同处方配比及提取工艺对银柴退热汤解热镇痛抗菌抗炎作用的影响
不同覆盖物对红松播种育苗效果的影响
2015年版《中国药典》脑安胶囊项下阿魏酸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改进
弱筋小麦“杨麦15”播种量试验研究
驴拉奔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