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21-02-11 22:34赵洪媛
科技资讯 2021年34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科技大学生

赵洪媛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从我国传统科学研究模式和高科技产业现状看,整个社会能够支持起高科技产业技术的社会单位,在较长时间内仍然主要依托于大学、科研院所以及它们培养出来的跨世纪知识群体。该文主要研究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阻碍因素,探讨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策略,为高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提供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12(a)-0000-00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ZHAO Hongyuan

(Jilin Sport University, Changchun,Jilin  Province,130022  China)

Abstract:The 21st century is a century of knowledge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a's tradi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model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tech industry, the whole society can support the social units of high-tech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and still mainly rely on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the cross century knowledge groups they have cultivated for a long time.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obstacles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and innovation strategies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and provides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Key Words:New period; College stud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research

知識经济时代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才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品为支柱,这些特征决定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该文旨在研究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阻碍因素,探讨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策略,为高校在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提供可行性思路[1]。

1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阻碍因素

对于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曾经对高等教育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导。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重要性。虽然在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上,我国各个高校都采取了一定措施进行引导,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着种种阻碍。笔者从事高校教育工作多年,认为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阻碍因素。

首先,固有教育体制制约。我国发展高等教育三十余年,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尤其是应试教育体制束缚,教育教学模式逐渐固化,教育思维模式单一。对于学生科技创新思想和能力培养,都不是很重视,更多是将学生束缚在繁重的专业课下,而对于创新素养和能力却无暇顾及,无法发挥学生科技创新积极性。

其次,科技教师队伍薄弱。目前高校教师队伍,其专注力更多是在科研水平上,对于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观念极为模糊,思想中还是将“教师、教室、教材、考试”作为教学中心任务,失去了对科技创新的认知,没有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技研究,最终使得学生缺乏科技良师的引导和指点,降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1]。

再次,创新活动形式单一。我国各地区高校创新活动大体类似,比如常见的“挑战者杯”竞赛,以及“提前进入实验室”科研培养。无论是哪种形式创新活动,其根源都缺少了对学生自身特性的探讨。创新活动形式单一,未能够将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进行充分考虑,缺乏针对性和量身定制的创新活动。

最后,评价奖励机制不完善。在校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缺乏积极性,很大原因在于学校在评价和奖励机制建设上不完善,缺乏科技创新动力和激情,未能激发出学生在科技创新上的学习、研究动力与热情,挫伤了学生科技创新积极性。

2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2.1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强化制度创新

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工作重点和难点。其中关键性推动因素是,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以身作则,实行切实可行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优质的环境和氛围。高校要完善自我发展模式,实行自我创新和自我约束制度,以学校教育体制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带动高校大学生良好受教育环境,从而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2]。另外,高校在办学体制上,要深入学习欧美等发达国家办学体之家建设,学习他们优秀的办学经验,可以与他们合作联合办学,搭建联合办学沟通机制与平台,尤其是要引进先进的教育办学资源,在结合本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基础上,实时进行制度和体制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学校办学特色的人才培训道路。与此同时,引进欧美国家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属于自己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尤其是要在培养内容体系、途径与方法体系、管理与评价体系上下功夫,真正做到本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工作方案有效实施。

2.2重视师资资源引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真正传授者和执行者,其实还是高校教师管理队伍。因此,各地区政府需要结合本地区实际需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对高水平科技人员以及研究人员,选聘优质的教师队伍进入到本学校中任教。对于已经进入到本学校的教师人员,高校相关部门要加强与教师人员的沟通,比如:可以把本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定位、学生特点、人才奖励机制等,全面地向新进入教师进行灌输,鼓励新教师突破传统束缚,将自己所掌握的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与学校进行交流和分享[3]。另外,注重骨干教師人员对青年教师培养和带动作用,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传帮带”机制作用下,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高素质、高能力化。通过院校教师之间互动和沟通,提升信息交流力度,不断在交流中开拓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和观念,通过不断拓展新思路,提高院校教师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最后,高校要引导教师队伍对学生才华和技能的培养,按照“重基础、多方向、强应用、个性化”指导思想,全面引导学生在组织管理、沟通能力、设计制造能力、科学分析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保证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和质量化[4]。

2.3以科技创新活动为核心,优化教学形式

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活动为核心,优化教学形式,丰富教育体系和内容,是新时期高校教育必须要走的途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不仅仅可以发挥学生的智慧和知识,而且还可以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体现出来。科技创新活动更多是活动形式的创新,即利用科技活动的多样化,实现对学生科技才能的全面挖掘。一般来讲,活动形式的创新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根据学生自身的喜好而举办的小型兴趣爱好科技制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并对学生的小制作和小发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积极性[5]。第二,依托大学生社团组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挖掘科技技能,在一帮具有共同爱好团体里,更有助于营造科技创新和发明的氛围。第三,教师队伍在进行科技研究的时候,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和引导下,探究科技创新的奥妙和乐趣,深刻了解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在老师陪同下了解科技创新全貌,接触科技前沿动向,为后期学生进行独立科技研究和创新奠定基础。第四,举办科技创新竞赛,利用科技竞赛选拔优秀的学生人才,组建更加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打造更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

2.4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机制,进行奖励鼓励

对大学生独自完成的科技创新项目,或者有大学生间接参与的科技创新项目,高校要利用完善的科技创新评价机制,实时对大学生进行奖励,通过良好的评价和奖励机制,激发出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现有科技创新评价和奖励机制基础上,各个高校要深入细节化建设,将学生科技创新纳入教学实施、科技管理、学生综合评价等各个方面,甚至可以把学生科技创新纳入到本校教学目标中,落实科技创新教学责任制度,将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6]。另外,将大学生科技创新业绩,与教师队伍的教育指标相结合,作为教师队伍考核机制目标之一,利用学生科技创新业绩作为教师队伍绩效考核指标。除此之外,构建和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将奖励机制建设纳入环境建设、创新活动、课题申报、项目运行、教师指导、成果转化、学生就业的各个方面,激发出学生在科技创新上的学习、研究动力与热情。另外,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上的各种科技创新竞赛项目,尤其是对本地政府政策指导下的科技创新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将学生科技成果作为升学或学分积累的重要指标,甚至可以由学校向相关部门申请对学生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2.5搭建校外产学研基地,服务学生科技实践

高校与地方共建校外产学研基地,是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创新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模式与机制创新,促进产学研基地可持续发展,在产学研基地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是新时期强化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7-8]。因此,高校要结合自身资源,协调本校已有资源,搭建校外科技创新产学研基地,调动各个部门和合作单位积极性,形成合力对学校科技创新进行资源导入。比如:可以与科技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向他们专门输出所需要的科技型、技术型专业性人才。再比如:学校可以将本校实验室与校内科技创新基地,直接向学生开放,取消特权限制,以便更好地让学生发挥热情积极参与自我科技创新研究。另外,借助科技公司人才力量,举办科技创新演讲会,对学生在学校内所遇到的科技性问题进行解答,给予学生以智力和技术支持。再者,学校可以与科技公司进行合作协议,对优秀科技人才可以直接免试进入到科技公司实习,进一步提升和挖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以上措施建立起“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在自主创新的大潮中,高校要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基础性和生力军的作用,必须致力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满足“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要,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高科技、高水平、高能力的优秀科技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贝毅桦.“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20,14(22):211-212,214.

[2] 赵岩,张春晶,曹小燕,等.新工科背景下电气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0):234-235.

[3] 何德文,柴立元,彭兵,等.特色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9(1):47-49.

[4] 段敏,魏丹.科技竞赛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4(4):92-94,112.

[5] 樊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7.

[6] HAN L J,LIU C.Technology Readiness Level Determination Methodand SystemBasedon Scienceand Technology Big Data:WO2021128523[P].2021-07-01.

[7] XIAO L F.Fluid Analysis Systemin Biological ScienceandTechnology:WO2018161236[P].2020-09-13.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科技大学生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大学生就业趋势
科技助我来看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科技在线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