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021-02-13 13:36杨惠
健康之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效果优质护理

杨惠

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从2020年1月~2021年1月就诊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中选取7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7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4.59%(35/3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3.78%(28/37),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效果较佳,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护理不良事件。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护理效果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大类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心肌梗死、脑出血等。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且发病和病情进展速度较快,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胁[1]。同时心血管疾病治疗周期相对较长,预后欠理想,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心脑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是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心血管内科疾病的疗效有直接影响,因此应提高对心血管内科护理的重视程度[2~3]。但在临床实际护理过程中,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护理不良事件时有发生,导致心血管内科疾病的疗效受到影响,护理纠纷事件常有发生。本研究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就诊的心血管内科患者中选取7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7例。实验组男18例,女19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9.31±2.45)岁;病程3~20年,平均病程(12.31±2.15)年。参照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9.21±2.34)岁;病程2~20年,平均病程(12.23±2.09)年。使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一般资料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規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告知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饮食习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相应的吸氧治疗;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并观察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模式。(1)心理干预:因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长的病程,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人员需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实际情况,通过采取心理干预措施,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并与患者建立友好关系;使用通俗语言向患者介绍心血管疾病,并对发病因素和临床表现进行讲述,告知患者治疗流程、预后方法、注意事项等,使患者重视自身疾病,缓解心理情绪,进而提升依从性,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工作。(2)疾病干预:加强对患者的疾病干预,完善病房巡查制度,对患者的用药情况、病情变化情况、临床症状等进行观察,出现异常时及时告知医师,同时对患者进行运动和饮食指导。(3)感染干预:保证病房的整洁、舒适、干净,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单被褥,对患者日常使用的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并告知患者需重视自身卫生情况,防止出现院内感染。对于疑似感染的患者需按照相关方法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投诉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较,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护理效果对比

实验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7.21±1.85) d.,参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11.35±2.03) d.。实验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

2.3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4.59%(35/37),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3.78%(28/3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较危重且病情复杂。因此,心内科护理相比于其他科室具有一定特殊性。护理工作质量不佳,工作强度较大,可导致护理人员出现身心疲惫,极易发生护患纠纷,也会对患者预后造成较大影响[4]。优质护理模式可使得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依从性提升,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和预后结果。分析原因,优质护理模式不仅提高护理人员临床操作技术,还提升对护理知识的认知度,使护理人员自身综合水平得到提升[5];优质护理是以“人”为中心,将患者作为护理服务工作的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当前,优质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受到医疗人员和患者的青睐。优质护理通过心理干预措施,使护患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疾病干预及感染干预,使患者疾病预后得到改善,进而提高护理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参照组,护理效果94.59%(35/37)优于参照组的83.78%(28/37)(P<0.05)。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护患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使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黄婷.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9):40.

[2]朱荣芳.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315,323.

[3]刘惠林,张春菊.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5):66-67.

[4]马晓茸,张瑜.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5):148-149.

[5]李丽,陈涛.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19,14(4):97.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内科护理效果优质护理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