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21-02-13 11:32王军杨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建设

王军,杨岚,2

(1.辽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2.沈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针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情况,做出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战略部署。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1]为此,在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意识形态建设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各个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工作,取得了各个阶段的胜利。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党的事业才不会迷失方向。

(一)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与方法分析各种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立场和方法要求我们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避免孤立、片面、主观地看待问题。客观地看待问题,我们应该认清各种社会现象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客观分析其出现的历史和现实根源,明确其产生的根本目的及主要危害。全面分析问题,我们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与意识形态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用科学态度正确分析各种社会现象。辩证地看问题,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各种社会现象,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二)通过提升马克思主义传播效果掌握话语主导权

要想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通过多样化、喜闻乐见的传播手段,提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效果,使马克思主义掌握话语主导权。其一,加强对传统媒体的监督和管理。以报刊、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具有信息来源权威、采编刊发流程严谨等特点,因此更具公信力和权威性。增强马克思主义在传统媒体中的话语权,必须按照党管媒体的原则。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增强底线意识、导向意识和责任意识,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引领传统媒体发展。其二,用好新媒体信息传播工具。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主阵地。要积极发挥好新媒体的舆论导向功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主旋律,建设好、巩固好马克思主义舆论阵地。其三,建设好红色新媒体阵地。创建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开展红色资源宣传的微博、微信公众号,搜集、整理、挖掘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共产党员坚定的政治信仰、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凝心聚力,不断巩固和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

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当今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时代,人们的观念及价值取向更加活跃,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定“四个自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意识形态建设。

(一)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列宁曾指出:“任何革命运动,如果没有一种稳定的和能够保持继承性的领导者组织,便不能持久。”[2]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完美诠释了自身优秀的稳定性、继承性及长久性,使中国共产党成为坚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其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关口,我们党抓住了决定性的时刻,化危为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判断并牢牢抓住21世纪前20年的战略机遇,搞建设、谋发展。历史表明,中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党的领导,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党的领导。

其二,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离不开党的领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财富迅速增长,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变为现实,这样惊人的发展成果,西方发达国家用了上百年才取得。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摆在我们面前的,既有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也有国内诸多考验。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

其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离不开党的领导。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在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世情在变化,国情在变化,党情也在变化。中国共产党要接受长期执政的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要经受住外部环境的考验。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接受考验、迎难而上、战胜困难,已经充分证明了她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组织优势。

首先,通过溴代物与硫代羧酸之间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两种含羧基结构的双硫酯(1,2),两者的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习近平指出:“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3]我们要时刻牢记,我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胜利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时代中国的发展。

(二)全面展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不渝、绝不放松,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其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不仅在理论上得到了全社会认同,在实践上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不断攀升,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产能过剩和金融资产泡沫隐患至今没能得到缓解;2018年,美国与朝鲜核外交危机,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巴尔干与高加索地区的冲突甚嚣尘上;2019年,全球贸易摩擦超出预期,美国继续挥舞关税大棒,加剧了世界经贸的紧张气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美股出现罕见断崖式大跌,欧洲股票市场一片惨淡,为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埋下了导火索。

当世界各国的经济仍然低迷,还没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贡献率不断增长,带动了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其二,中国经济增长改变了全球经济发展格局。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1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3 678亿元人民币;而到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高达99.09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到接近16%,财政收入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4]。

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的背景下,中国面对百年大变局提出的“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等倡议和思想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先后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国方案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焦点,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呈现出全球化的新路径。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影响力不断加强,打破了全球经济固有的南北格局,推动了国际经济重心的转移。

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全球技术的创新和传播效率的提高。上合组织秘书长诺罗夫在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的开幕式上讲到,中国智能技术将促进创新和数字化经济领域的合作,为上合组织和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共同创造新动力和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生产力取得了巨大发展,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影响作用不断增强,正在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做出的科学决策,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三)全力保障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实现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9 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6]。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三、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

意识形态工作是关系国家和社会发展方向,关乎党的执政地位是否巩固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理所当然地应当由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

(一)用改革开放的成绩引领意识形态建设

“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通过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而只有通过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7]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社会关系是意识改变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进行的伟大变革。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在较长一段时间实现了较高的年均增长速度,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农业基础实力越来越雄厚,农副产品品种多样、数量充足。我国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2018年末,我国高铁通车里程达到了2.9万公里,已经是世界第一[8]。《2018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41.89亿吨,比上年增长2.4%[9]。我国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天宫、天眼、墨子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先后问世,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有了巨大进步。

中国共产党不惧风险考验,冲锋在前,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有序推进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后的恢复重建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事实胜于雄辩。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制度基础,向世界证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及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正确性。

(二)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引领意识形态建设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10],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回顾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脉”上下了苦“功夫”,中国共产党才形成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才用实践检验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幸福生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11]。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斗争,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会失去方向。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革命才能获得胜利。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我们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这是用鲜血换来的正确抉择。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建设事业,同样是正确的。因此,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引领意识形态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当今社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凝聚民族精神、激发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正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我们才能从容自信地扛自己的旗,走自己的路,做到别人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传播、展现中国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势,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如果不能形成全民族共识的道德要求,就很难凝聚全民族的向心力,也就会失去民族的精神支柱,失去共同思想支撑。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善于从政治角度看问题,站稳立场、把准方向,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流言所惑,不为暗流所动,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建设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