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景观营造中竹文化的融合与应用研究

2021-02-14 00:53刘永安刘庭风
竹子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园林设计竹子园林景观

刘永安,刘庭风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 300093)

中国素有“竹子文明国度”之称,竹子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以竹简为代表的竹类材料曾在先秦至魏晋时期长达数百年时间内作为主要的书写材料,承担了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责任。时至今日,竹子这一植物仍然与中国的生态文明、文化生活等息息相关。“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竹子中空外直的结构以及坚忍不拔的品质与中国的民风、民情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高度一致。以竹子为核心开展风景园林景观营造,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园林设计等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然而,在传统的竹子园林景观营造过程中,多以竹子的植物性特征为内核,注重美观、实用,而对于竹文化内核所营造的意境则相对应用较少。因此,通过剖析竹文化的精神内核,以风景园林景观营造中的意境营造为突破点,对园林设计领域竹文化的融合与应用进行解析,旨在为竹文化与园林设计、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提供借鉴。

1 竹文化与意境营造

1.1 竹文化

《弹歌》据传是黄帝时期上古歌谣中的一篇,曰:“断竹,续竹。飞土,逐宍。”[1]所描述的乃是古代先民砍伐野竹,用野竹制作房屋以及生活器具的生活场景以及打出泥弹、追捕猎物的打猎场景。可见,中国对于竹子的使用极早,竹子与中国文明以及百姓生活的融合也极早。至舜时期,竹子开始作为一种纯洁、高尚的爱情象征,有文曰:“舜崩,二妃啼,以泪挥竹,竹尽斑。”所描述的便是舜驾崩时,湘妃轻轻挥舞竹子泪别舜的场景。至唐时期,竹子逐渐以“君子贤人”的形象出现。白居易在其《养竹记》中赋予竹子“四德”的美称,认为竹子具有“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的美好品德[2]。至今,竹子的传统形象仍然代表了正直、美好,源于安吉百万亩竹海的“两山理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是成为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内核。

笔者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总结,从君子形象、精神内涵以及空间范围等3个视角对现代社会竹文化的内涵进行概括:①崇竹思想,竹子的君子形象是一种关注个人修养、心系民生,主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现身的君子形象,人们对竹子的崇拜其本质是对高尚的个人情操、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盼与崇拜;②用竹比拟,竹文化的精神内涵主张由关注个人修养升华为关注百姓疾苦,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终境界,用竹比拟则是通过对竹的特征、姿态等进行拟人,达到以竹寓人的目的;③人竹相彰,现代竹文化的范围既包含了单纯的竹生活用具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又包含了文化领域所表达和承载的精神文化,竹子从一种自然物逐渐转变为“人化物”“文化物”等,实现了人与竹之间的双向转化。

1.2 园林景观的意境营造

景观园林意境的塑造,是指通过园林或园林内一片区域的景观特征,展现园林或该区域景观独特文化气韵。中国传统的风景园林景观营造,最主张对自然景观和人文艺术中意境的追求。同时,意境的营造也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最难的环节。一方面,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营造方面,多通过建筑、水流、观赏路径等规划,以空间的迂回、变化或以小见大等手法,展现园林或景观的韵味。另一方面,则多以具有特殊情怀的植物如梅、兰、竹、菊等展现各植物相似的精神,通过植物表达园林或景观的意境。这种通过植物本身所蕴含的文化特征营造园林景观意境的手法自古有之。

2 竹文化景观营造主要手法

2.1 借鉴古典园林营造手法

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道家文化等的综合影响,多以“天人合一”为最高追求目标,主张将自然的山、水、植物以及亭台楼阁等融合于一体,在方寸之间增强园林景观的气韵[3]。图1所示杜甫草堂,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手法最典型的代表作之一,草堂中屋、竹、水、桥等参差交错、浑然一体,极具层次感和空间感。受传统诗画艺术的影响,竹文化在与风景园林景观营造融合的过程中多以写意手法进行展现。竹文化景观意境营造可以充分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手法,利用竹子本身的美学理念,营造与气候、地域、园林或景观主题一致的“人化的自然景观”,将自然、园林、景观、竹子等融为一体,形成独特、强烈的自我风格,实现竹文化景观营造中的“天人合一”“形神合一”。

图1 杜甫草堂Fig.1 Du Fu′s thatched cottage

2.2 模仿与借代

笔者所说的模仿与借代并不是指对其他园林景观的模仿或借代,而是指园林景观营造过程中对自然景观如江河湖泊的形、神、意等进行借鉴,将现代生活所需的园林、景观功能以及现代化的园林设计元素与自然界的山、河、风、雨等元素进行融合,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元素使园林设计中的房屋、桥梁、植物等更加自然、生动,更具灵性[4]。对于竹文化在园林景观意境营造中的融合与应用而言,可以采用将竹子与四季、光影等的融合的方法体现竹文化的独有特征。例如,不同竹种的竹笋一般只在特定的季节出现且雨后出笋较多。园林景观营造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竹子的这一特征,将该处景观与四季的变换、气候的变化进行融合,通过以竹子借代自然元素的方式展现园林别样的韵味。

2.3 抽象与象征

抽象与象征手法,多见于文学、绘画以及其他艺术领域。风景园林景观营造中使用抽象与象征手法,可以通过借鉴这一手法将竹文化的精华进行提取,再进行充分的分解、加工以后,以建筑、桥梁、器物以及植物景观的形式表达出来,其展现出来的具体形象或许并不一定是竹子这一完整植株的形象,但是却可以通过带动人们的想象使人们在观赏这一事物或浏览这一园林时感受到更加复杂、广泛的竹文化内涵[5]。如图2所示为某以竹子为核心所构建的禅院文化空间。该园林的主体建筑、自然植株景观多以竹子为核心,突出了竹文化“中空”与禅文化“性空”的交互与融合。在其为数不多的利用水泥材质加工而成的房屋墙壁上,极具抽象和象征意味地使用竹竿对水泥进行压实,压实后的墙壁处处都见“竹”却又处处不是“竹”,既赋予了水泥墙面生机与活力,又通过抽象与象征将园林设计与禅院文化空间的主题进行融合。

图2 似竹非竹的水泥墙面Fig.2 Cement wall like bamboo but not bamboo

2.4 尺度与比例

在风景园林景观的营造过程中,尺度与比例的掌握极为重要。不论是希望通过园林或景观进行何种意境的表现,都应该以实际的应用和功能视角出发确定某一建筑、器物以及植物的大小、尺寸、比例等[6]。要营造竹文化为核心的风景园林景观,不仅应根据空间尺度与比例为景观架设框架,还应充分考虑园林、景观的设计思路,通过竹子植株或器物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元素在点、线、面等环节构建时的形态价值,能够在不同的视角、给予观赏者不同的观感以及文化冲击感。例如,孤植竹的最佳观看视线距离一般为竹子植株高度的3倍左右。因此,在竹子与其他植物或器物的搭配环节,可以将孤植竹设置的位置更深一些或设置在空旷地带,通过更加科学的尺度与比例凸显竹子这一景观的同时,展现竹子不争名夺利、独立于世的高贵品质。

2.5 引导与延伸

风景园林景观营造中的引导,主要指的是通过道路、建筑、水流或植物等有规律的引导,有目的地使浏览者达到某一个去处(例如下一个景点等);而延伸则指的是在有限的风景园林景观场景下,通过某种方式或手段使这一有限空间更具层次感。竹文化在风景园林景观引导与延伸环节具有重要价值,以竹为径是园林设计领域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如图3所示为古昭亭坊景区的一处景观。该景观以竹为径,将植物、石板路等元素融为一体,在阳光下斑驳的竹影摇曳,引导着游客向更深处探寻。竹元素的存在增强了小路的神秘感和整体意境,降低了人工敲凿、堆砌痕迹所形成的反差感,使园林景观整体更加自然、通透,同时也使本不长的一条小路更加蜿蜒,延长了视觉效果。

图3 古昭亭“以竹为径”Fig.3 A bamboo path in ancient Zhaoting

2.6 搭配与韵律

风景园林景观营造过程中通常并不会仅采用竹子一种元素。搭配与韵律是将园林景观中多种元素进行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搭配和韵律是通过掌握景观中各元素的形态、色彩、光影等特征进行不同的配置,例如距离、高低、大小等[3]。竹子的形态通常呈现出高、直、柔等特征。一方面,可以利用竹子的外在特征搭配不同的水流、器物以及植物等营造出错落有致但又自然的景观层次,展现园林景观的搭配与韵律。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竹文化与历史典故、诗词、书画等的结合,将竹子搭配成一首诗、一幅画或一个典故等形式,吸引游客观看的同时,充分展现竹文化这一景观内核。

3 园林景观营造中竹文化的融合与应用展望

3.1 营建特色景观

园林景观营造中竹文化的融合与应用可以从营建特色景观的角度入手。首先,可以采用不同品种竹子搭配建造竹文化景观,根据不同品种竹子的根茎、株高等进行分类,营造不同层次的特色景观[7];其次,以同一品种为元素在园区的不同地点进行多样化的竹子品种景观,为不同的竹子搭配相应的诗词、书画或典故,增强园区浏览的趣味性;最后,与其他植物进行融合,通过融合多种植物的特征,使园区内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下能够拥有完全不同的观感。

3.2 以景育人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竹文化被赋予了更多符合时代特征的特色文化,将这些符合现代文化背景的竹文化意境与景观进行融合,有助于营造充满现代人文气息的园林景观。例如,可以利用竹元素营造廉政文化景点,将竹子内空外直、清秀淡雅的特征升华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和谐、平等、公正、法治”一致的品格特征[8],从竹文化内核中加以提炼并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极具特色的竹廉政文化景观,全面诠释廉政文化,达到以景育人的目标。

4 结语

竹子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承担了文化传承、道德塑造以及维系百姓生活生产的重要作用,对中国的文化体系建设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对风景园林景观营造中竹文化的融合与应用手段进行了总结,通过部分案例说明了竹文化在景观营造中的途径等。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中,竹作为“四君子”之一,在中国百姓心目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现代园林的设计与竹文化的融合,既符合美学与生活的结合,又能够达到寓情于景的目的,符合现代园林设计与发展的需求。

猜你喜欢
园林设计竹子园林景观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和竹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