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骨粉、带蒂肌膜骨膜瓣在改良式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

2021-02-16 04:32张冠峰邵丽郡国江华贺晓培陈广理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23期
关键词:骨膜乳突空腔

张冠峰 邵丽郡 国江华 贺晓培 陈广理

(1 河南省禹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禹州 461670;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河南郑州 450052)

中耳胆脂瘤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尤其是中耳胆脂瘤因较高的发病率,成为耳鼻喉科医生关注的重点。手术是中耳胆脂瘤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有效治疗方法。目前最常用的外科手术是改良式乳突根治术[1],主要目的是解除中耳病变,但由于该术式术后乳突会形成一个开放的空腔,患者常伴随反复耳漏、听力下降、头晕等一系列的并发症[2]。相关研究显示,乳突根治术后进行乳突填塞可减轻不良反应[3]。因此,本研究选取改良式乳突根治术患者,旨在观察单纯改良式乳突根治术与术后应用自体骨粉、带蒂肌膜骨膜瓣进行乳突填塞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 年7 月~2020 年12 月耳鼻喉门诊就诊的中耳胆脂瘤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30 例(30 耳)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5 例15 耳。治疗组男9 例,女6 例;年龄31~65 岁,平均(46.58±8.71)岁;病程3~40 年;胆脂瘤11 例,化脓性中耳炎4 例。对照组男7 例,女8 例;年龄24~60 岁,平均(42.80±12.60)岁,病程2~35 年;胆脂瘤9 例,化脓性中耳炎6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手术方法 两组均在全麻下进行改良式乳突根治术。治疗组取距耳后沟0.5~1.0 cm 处作切口,分离皮下组织达颞肌浅层,于颞肌筋膜骨膜交界颞线水平切开,留蒂于乳突后下缘,前部扩大耳后部分,并下切筋膜骨膜瓣达骨质,钝性分离肌膜骨膜瓣,显露外耳道后缘、下缘;耳科磨钻留取足够乳突皮质健康骨粉,行改良式乳突根治术,磨除并轮廓化乳突,完全清除中耳乳突及鼓室内病灶,使乳突形成开放的空腔,延伸切开外耳道前上及下壁,平行于外耳道切开外耳道皮肤,形成肌骨膜-外耳道皮瓣复合瓣;切除耳后皮下切口内部分耳甲腔软骨,扩大外耳道口(耳甲腔成形术);生理盐水+抗生素冲洗清洁术腔;根据术中情况行鼓室成形术或用软骨行鼓膜修补、筋膜行瘘管封闭;将自体健康骨粉填塞乳突空腔,将复合瓣翻回覆盖于骨粉填塞的空腔上,进一步充填乳突腔,确保无骨粉裸露;外耳道内置入红霉素明胶海绵,外填塞碘仿纱条,逐层缝合耳后皮下及皮肤切口,耳后加压包扎。对照组除不进行复合瓣及骨粉填塞,其余同治疗组。两组术后均静脉滴注抗生素7~10 d,拆除耳后缝线出院,术后第15 天换药并抽出碘仿纱条,随后根据恢复情况换药处理。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随访90 d,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气骨导差(500~2 000 Hz)、气导听阈(500~2 000 Hz)及干耳时间、干耳率,记录治疗后鼓膜术腔形态结构。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录入Microsoft Excel,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参数检验(配对t检验、非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非参数检验(χ2检验、Fisher 确切概率法),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气骨导差均值(500~2 000 Hz)对比 在500~2 000 Hz 区间,两组患者治疗前气骨导差均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气骨导差均值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气骨导差均值对比(dB H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气骨导差均值对比(dB HL,)

2.2 两组治疗前后气导听阈均值(500~2 000 Hz)对比 在500~2 000 Hz 区间,两组患者治疗前气导听阈均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气导听阈均值均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气导听阈均值(500~2 000 Hz)对比(dB H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气导听阈均值(500~2 000 Hz)对比(dB HL,)

2.3 两组治疗后干耳时间及干耳率对比 治疗组治疗后干耳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耳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干耳时间及干耳率对比()

表3 两组治疗后干耳时间及干耳率对比()

2.4 两组治疗后鼓膜术腔形态结构对比 术后第90 天,两组均干耳,但治疗组术腔缩小,形成的新外耳道腔光滑稍大、清洁,鼓膜完整且呈灰白色,不需再依赖医师随访清理;对照组新的外耳道腔宽大、内陷、凹凸不平,鼓膜呈现内陷情况,部分外耳道由于内陷的后壁,常痂皮积聚、自洁引流差,依赖医师后续反复的随访清理。

3 讨论

中耳胆脂瘤是耳鼻喉科常见可破坏骨质、易复发的耳部疾病,严重时会导致颅内外并发症发生。由于改良根治性乳突切除术暴露术野更完全,清除病变更彻底,能很好解决术后复发的问题[4]。但由于该术式不保留外耳道后壁,术后会遗留开放的乳突空腔,使得外耳道丧失自洁功能,导致腔内痂皮堆积增加感染机会,需要依赖医师频繁的随访清理;而过大的空腔增加了助听器试配问题,使得听力无法进一步改善[2],因此对开放的乳突空腔进行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5]。

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中,磨除大部分乳突皮质会损伤乳突腔内上皮的再生,使术后无上皮覆盖的空腔骨暴露,导致组织液分泌增加,延长术后干耳时间;而对面神经嵴、鼓室及乳突天盖半规管窦脑膜角等术腔死角的清理,均会使术后乳突腔产生不规则的形态凹陷,外耳道后壁因丧失骨支持而失去自然的形态结构[6],影响术后乳突腔的通畅和引流,造成痂皮堆积,增加再感染机会,术后需要长时间反复清理[7]。此外,听力重建依赖于术后鼓膜良好振动和鼓室足够容量对声的有效传导,鼓室容量越大,鼓膜振动面积及幅度增加,使得声传导得到良性维持[8]。但磨除了乳突皮质及外耳道后壁的乳突空腔形成负压使鼓膜内陷、鼓室容量减小,进而使声振动在传导过程中无法有效进行。因此,在乳突闭腔填塞时将自体骨粉尽量干燥且压实的填塞入乳突腔,避免填入鼓室内而导致鼓室腔缩小。在瓣膜覆盖时完全遮盖可裸露骨粉所有的角落并封闭,增加骨粉牢固性并减少流失,这为术后听力保持并提高提供了必需的基础,也更凸显乳突闭塞对于听力重建的必要。

乳突腔填塞材料的选择,目前临床上已经应用的有骨粉、筋膜、骨膜瓣、脂肪、肌肉等自体材料及多种生物材料,其多样性也说明了单纯的材料填塞也并非绝对理想的充填方法[9]。本研究使用自体骨粉填充并以带蒂肌膜骨膜移植瓣进行闭塞,旨因骨粉为自体乳突骨屑,留取方便又无排异、接近乳突自然骨质,而带蒂移植瓣是由多个耳后动脉的分支为基础血供,具有良好血液循环,可以更好的成活并使术腔更好地愈合[10]。此外,由于皮瓣良好地柔韧性可以使其在乳突腔的各个角落进行调节,使闭塞物更完全贴合的覆盖骨壁,使组织液的分泌减少,术后更快地达到干耳,降低术后再感染的风险机会、术腔肉芽形成的可能,使耳漏及肉芽增生导致外耳道闭锁的发生机会减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第90 天随访均达到干耳,治疗效果得到肯定。但在术后的干耳时间、听力、术腔及鼓膜外观上存在明显差异,治疗组平均在31 d 左右即达到干耳,对照组平均干耳时间达41 d 左右;术后两组听力改善效果存在差异(P<0.05);此外,治疗组干耳后的新外耳道呈桶状且光滑,对照组的新外耳道呈不规则凹陷伴随不同程度痂皮堆积。结果说明,在改良式乳突根治术后进行乳突填塞对于术后干耳、听力及术腔自然形态的恢复上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乳突腔的填塞使得术后的术腔更接近自然形态,既降低了复发率,也减少了因术后空腔造成的不良表现,使术后仅需较少的腔体护理,从而降低对医生的依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医院的资源负担,值得临床继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骨膜乳突空腔
“至骨”针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思路探讨*
干式超声清洗变截面空腔流场特性仿真分析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仿生型人工骨膜及柔性电子器件制备及应用研究
兔胫骨骨膜细胞膜片的体外构建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空腔几何特性的DSMC研究
两步缓解颈肩痛
鸡蛋里的空腔是因为热胀冷缩形成的吗?
骆驼不怕刺?咀嚼仙人掌满嘴是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