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课程融入吴地童谣的实践方法

2021-02-17 22:44浦黎瑾
幸福家庭 2021年21期
关键词:童谣教学活动游戏

浦黎瑾

幼儿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了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握教育契机。童谣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接地气、易上口、寓意丰富及意向鲜明的特点,是蕴意深刻的语言素材。教师在幼儿大班课程中融入童谣元素,有助于丰富教学形式,活跃教学氛围,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本文阐述了吴地童谣的基本特点,分析了将幼儿园大班课程融入吴地童谣的意义,并提出了在幼儿园大班课程中融入吴地童谣的实践方法,以期为其他幼儿教育者提供参考。

童谣来自民间,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不同的地区、时节,结合幼儿的心理、思想、想象等现编现唱的一种短诗。童谣语句简短、韵律活泼、朗朗上口,十分适合幼儿吟唱,且童谣中蕴含着一些行为指引或人生哲理。

童谣在我国各地广为流传,不同地域的童谣具有不同特色,吴地童谣是地方童谣的代表之一。首先,吴地童谣富有语言美,韵脚极具音乐性,能够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影响幼儿,比如“小麻子,拉车子,拉着一粒西瓜子”,简短易上口,十分有画面感。其次,朴实平直也是吴地童谣的语言特色之一,比如“大清老早,掼只书包;份量蛮重,作业要交”,形象地吟唱出幼儿上学时的情景,还隐藏着幼儿上学时的心情,通俗形象,浅显易懂。再次,吴地童谣幽默风趣又不失情致,形式简短,便于幼儿记忆,能够让幼儿在传唱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最后,吴地童谣多以方言进行传唱,在当前以普通话为主要交流方式的语言环境中,传唱吴地童谣能带给幼儿完全不同的语言感受,有助于传承地方方言。总的来说,吴地童谣包罗万象,内容广泛,传唱度高,是促进幼儿成长的重要文化载体。

(一)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幼儿日常与人沟通交流的基础。基于吴地童谣的语言特色,结合当前幼儿的语言基础,教师在幼兒大班课程中融入吴地童谣,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吴地童谣语言结构简单、朗朗上口,且内容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契合幼儿的生活场景。教师将童谣融入大班课程设计,引导幼儿对熟悉的童谣进行反复吟唱,可加深幼儿对童谣的印象。幼儿熟悉童谣后,能够根据游戏场景,结合自己的语言经验,对童谣进行即兴改编。此外,幼儿具有爱分享、爱交流、爱热闹的特点,一段童谣经由一名幼儿吟唱之后,能够带动更多的幼儿参与吟唱,而且幼儿在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进行再次甚至多次创作,进一步提升语言能力。

(二)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

吴地涵盖了苏南、浙北以及皖南的多数地区,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文化,涌现出大量的历史名人。吴地发展延续至今,积淀和形成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就包括吴地童谣。吴地童谣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反映了吴地在不同时期的社会面貌、人文历史和发展情况,它是时代的缩影,也是时代发展的见证。教师将这些独特的吴地童谣融入幼儿大班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丰富幼儿的学习活动形式,对幼儿进行间接的传统文化教育。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童谣,让幼儿了解吴地习俗的由来以及吴地的地方特征,让幼儿充分感受童谣的语言魅力。童谣的传唱可以起到一种延续作用,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三)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幼儿大班课程中融入吴地童谣,不仅丰富了幼儿学习的途径,还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吴地童谣在幼儿大班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还有利于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因为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幼儿教育的理念,在大班课程教学活动中对吴地童谣的应用环节及模式进行科学的设置。教师要结合幼儿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选择符合课程主题的吴地童谣,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增强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细致地观察幼儿的表现,结合幼儿在课程中的表现以及对童谣的吸收情况,不断地总结经验,调整教学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

(一)结合幼儿实际选择童谣

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要以科学的课程设计为依托。教师需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选择,将吴地童谣融入大班教学活动。一是教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的童谣素材,辅助游戏活动的进行。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选择的童谣素材如果超越了幼儿的认知范围,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二是教师选择的童谣内容要简单、易读、上口,幼儿处于成长时期,无法通过几次吟唱理解童谣中蕴含的深意,教师需先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积极参与吟唱活动,再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探索童谣中的深厚内涵。三是教师选择的童谣素材要贴切幼儿的生活,比如幼儿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玩具、日用品等,以熟悉的场景吸引幼儿参与活动。

(二)在游戏活动中运用童谣

游戏活动是幼儿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幼儿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沟通,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亲社会行为。童谣是一种很好的互动媒介,能够促进幼儿间的团结协作,比如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活动中,扮演鸡妈妈的幼儿与扮演鸡宝宝的幼儿需要通过密切配合避免鸡宝宝被老鹰捉住,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吟唱童谣,引发幼儿愉悦的情感体验,创造欢快的游戏氛围。比如《跳皮筋》的童谣:“上海小姑娘,穿上滑雪衫,戴上红领巾,学习好榜样!”这首童谣不仅韵律节奏明显,还具有正向引导作用。游戏与童谣结合,可增进幼儿和同伴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三)在节日活动中融入童谣

对于幼儿来说,节日是必不可少的,节日能够引发幼儿的幸福感。教师在大班课程融入童谣时,可以结合节日元素,比如春节。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关于春节的童谣有:“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教师可以通过这首童谣让幼儿较为全面地了解春节的习俗,同时还可以利用该童谣创设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的热闹氛围。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是幼儿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要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将童谣融入幼儿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教育意义。幼儿教师可以利用童谣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发挥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学质量,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车坊幼儿园)

猜你喜欢
童谣教学活动游戏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