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睡眠去哪了

2021-02-17 07:17陈一竹
人人健康 2021年24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本质效益

■陈一竹

长夜漫漫无法入睡,青天白日却混混沌沌,眼皮打架。为了迎战第二天的工作,许多职场人们祭出了各种武器来振作精神,比如咖啡、红牛等。即便如此,到了下午两三点,那睡意还是如同惊涛骇浪,摧枯拉朽地袭来。

在下午这个时间段里,经常看到有人在电脑前呈点头状,眼睛半睁半闭,似是灵魂出窍,挣扎在清醒与睡眠的边界线上。身体虽然疲倦,可潜意识却告诉自己,这可是大白天,今天的工作还没完成呢。

按理说,经历了如此折磨的一个白天,晚上总该一秒入睡了吧?非也非也。许多白天瞌睡的人,晚上继续被失眠折磨。现代人,想达成睡眠自由越来越难了。这究竟是何缘故?

失眠,也许是一种时代病。有失眠困扰的人不在少数,从大街上如春笋般冒出的睡眠门诊可以看出来。在睡眠失控的背后,是现代时间的“变质”。工业革命前,因为没有电、晚上缺乏照明等原因,人们遵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方式生活,对时间的概念并未精确到每小时、每分钟。举个例子,中国古代就经常使用“一炷香”来衡量时间,这明显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时间概念。因此,当时的整个社会对待时间的态度呈现包容、放松。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引发了重大的社会变革。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科学技术的一日千里上,还体现在出现了更精确的时间概念上——也就是24/7(一天24 小时,一星期7 天)。这是因为高速发展的工作制度以及一日千里的消费市场迫使人们使用更精确的时间轴来工作生活。

在《24/7 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一书里,作者道出了本质,“人类生命大体上已经被裹挟进了没有间歇的持续状态……由于睡眠本质上不能带来效益……所以睡眠将永远与24/7 体制的要求相冲突。”由此可见,由于睡眠基本不可能为社会创造实际效益,因此被放置在一个随时可以被牺牲的位置上。当我们有其他所谓重要的事情时,睡眠就会第一个被我们抛诸脑后。

除此之外,在白日繁重的工作压力下,人们在夜晚需要释放自我。白日里压力愈大,夜晚需要释放的时间就愈多,也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夜晚失眠,可能是一种主动的失眠,是对白日里工作的反抗,以主动不睡觉来证明对自由的渴望。这也许是人对生活、自我的纠缠。

长期失眠,会对身体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如今,人们愈发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大家对睡眠的关注度和消费意愿其实很强。如果有什么手段可以改善睡眠,必定大受欢迎。比如,蒸汽眼罩、香薰蜡烛、白噪音APP、褪黑素等产品销量屡创新高。但这些产品只是为人们创造一种睡眠环境,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睡眠出了问题,并开始探究失眠的根本伊始,其实就是一种进步。这代表着我们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试图将被我们抛诸脑后的睡眠找回来。这仅仅是第一步,后续可以通过调适自己的心理,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来解决问题。我们希望更多人可以体验到高质量的睡眠,实现“睡眠自由”。

今夜,希望每个人都得到一场好眠。

主编信箱:rrj k365@126.com倾听您的声音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本质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回归本质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童年的本质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