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下构建审计智能化的研究

2021-02-18 07:36国能大渡河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现代经济信息 2021年32期
关键词:发票审计工作信息系统

刘 平 国能大渡河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对全面从严治党新部署新要求,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七项费用审计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日常内审重点工作,做好七项费用审计,不仅有利于规范企业内部管理,规避企业管理风险,同时还能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实现“节本增效”,对国有企业落实从严治党和实现长远发展均有特殊意义。

传统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在开展“七项费用”审计时,是以人工计算为主要方式,审计数据的分析、计算、对比、汇总都依然审计人员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加之人力有限,在数据检测中也只能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检查,这导致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无法提高,审计覆盖范围有限。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当前审计业务痛点主要体现为:集团统建财务信息系统数据获取较为困难;低效的人工审计难以满足“七项费用”审计严格要求;简单重复的人工审计与智慧企业建设理念相去甚远。审计工作对企业成本控制和长远发展有着直接性关系,这对企业经济效益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各项技术的发展对于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当前所采取的审计方法与流程加以改进,从而更好地达到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为开展审计工作夯实基础。此外,企业各部门与审计人员间应加强交流联系,借助信息数据平台搭建桥梁,以此实现各种资源共享。如此一来,就可以及时了解审计工作的实时动态。

二、数字化转型下构建审计智能化的研究

(一)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当前企业审计业务痛点

1.集团统建财务信息系统数据获取较为困难。由于数字化转型刚进入初始阶段,公司欠缺经验,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上有很大不足。目前集团公司针对财务信息系统实行统一建设,且不向各分子公司开放数据访问接口,这导致上下公司的数据难以流动,下属单位无法访问上级单位的管理系统,不能获得相关财务数据,因此,在整理数据时难免有所欠缺。此外,当前发票信息未实现数字化,发票的给予依然以纸质文件为主,这使得审计人员即使在线上完成了信息化审计工作,但是还需要在线下获取发票,信息化审计不仅没有带来工作便利,反而让审计人员的工作环节复杂度增加,使得审计开展难度较大。

2.低效的人工审计难以满足“七项费用”审计严格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近几年审计内容增加,公司依然沿用传统人工审计模式,这造成了审计效率低、票据信息大、工作强度高、经验依赖重,难以实现审计全覆盖,不能满足中央对国企“七项费用”审计的严格要求,因此,加速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就十分必要。

3.简单重复的人工审计与智慧企业建设理念相去甚远。智慧企业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业务智能化处理,让大量业务人员从简单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开展有创造性的数据分析和业务提升工作。而传统人工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从事大量简单、重复劳动,工作负荷大,工作创新性不足,与智慧企业理念相去甚远。

结合上述内容来看,国有企业在应用数字技术打造智能化审计时还存在诸多问题。

(二)实现真正的审计智能化,国有企业应注意的问题

1.业务核算一般会涉及到不同的系统技术环节,这样所呈现的形式一般就是系统输出报表,甚至还会出现系统直接生成的记账凭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导致财务数据不准确的问题出现,这使审计人员难以获取的升级证据。所以审计人员需要通过信息系统专家的知识、经验与技能,利用计算机辅助升级的方式,能够独立验证系统输出报表的逻辑。

2.在审计企业的数据内容时候,直接访问数据库的数据。国有企业现在针对财务信息系统实行统一建设,对财务报表的编制数据都是存在于数据库之中,所以无论是更新数据库系统或者调阅数据内容都会对审计成果带来影响,但又因为公司一般不向各分子公司开放数据访问接口,这又使得审计人员无法获知数据库的更新和调阅情况。所以企业针对关键数据库的访问、登录权限以及对应的控制系统监测方面,都需要给予审计部门权限,让审计部门了解到数据库的数据更新情况。

3.作为审计人员需要针对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加以测试。信息系统可能会面临木马病毒、黑客入侵以及网络自身瘫痪的风险。所以审计人员就需要通过专业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利用计算机辅助的方式来审查信息系统,以此来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最终保障财务数据可靠,同时,还需要重点关注数字本身的勾稽关系,能够对照测试异常项目的具体内容。

(三)国有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控制环境。能够合理地开展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访问权限活动的整体性管理,能够做好岗位职责分离制度的落实。保障内部审计部门的实际地位,能够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以此来实现内部控制水平的全面提升。

2.开展风险评价。考虑到网络环境出现的变化,就需要结合企业本身的经营战略,在风险意识提高的基础上,能够对国有企业的新风险表现形式加以识别。企业内部还需要塑造专业的信息处理团队,以此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3.落实控制活动。这一点需要确保系统开发的高质量,杜绝系统之中存在重大的缺陷或者是错误;指派独立人员针对数据传递前后的一致性加以分析;构建完善的权限对接流程。先通过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国有企业内部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对各项业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建立科学合理的业务操作系统,这样才能够在国有企业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直接利用各项业务数据。

4.完善信息与沟通。在当前的商务环境下,企业的信息传递效率与实际效果是非常关键的,企业还需要懂得提升信息的收集和传递速度,能够帮助员工提升其应变能力,以此来保障沟通的有效性。

5.内部监督。在实际监督中,要求将业务经营与日常监督相互结合起来,基于系统日志来持续性的监督内部情况,针对相关人员的安排,还需要及时地更新身份认证,能够授权其制度。基于系统监督的角度出发,还需要全面利用安全稽核机制,注重非现场审计和现场审计工作的结合,让经济责任审计全面贯穿于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面监控国有企业的各项业务风险。针对国有企业的非现场审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对被审单位的各项业务数据资料进行全面搜集、分析和整理,动态监测国有企业的业务经营状况,这样便能够让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在第一时间获得审计线索,从而为国有企业开展现场审计提供帮助,以此确保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如此才能够将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辐射范围提上去,这样才可以真正保障内部监督的有效性。

综合而言,基于人工智能的“七项费用”审计模型建立后,一方面,“RPA数据自动采集机器人”可有效解决了数据采集回流;多层卷积神经网络(CNN)、自然语言处理(NLP)及概率统计模型提升发票识别准确率,解决了从图像到数据难题;审计规则引擎实现规则模型敏捷开发功能,为智慧审计奠定基础。

图1 智慧审计数据架构图

另一方面,提高了审计效率,传统人工审计的方式往往要几周甚至数月,且仅仅是抽样审计,实现智慧审计后既可以在“分钟级”完成,又极大缩减了审计成本。加大了审计深度,建立多维度的审计分析模型,可以发现审计人员发现不了的深度问题。改变了工作流程,帮助审计人员脱离繁琐发票、会计凭证审核,从单一的查看会计凭证变成对审计预警的处理。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智能化程度,通过系统对设计人员纠偏的深度学习,逐步减少审计分析过程中的人为参与度。基于审计人员经验,并通过审计人员自身审计经验结合公司制度,沉淀为多个、多维度的审计模型。最终为统建系统数据回流趟出了新道路,为审计知识积淀应用谱写了新案例,为人工智能开发应用作出了新尝试,为智慧企业建设实践探索了新方向。

三、“七项费用”智慧审计模型应用案例

(一)虚开住宿票的智能识别

通过接入商旅平台(如携程、去哪儿、飞猪、艺龙、同程等)获取酒店、机票、火车票、汽车票等价格信息数据,或定时通过RPA在相关网站上获取数据库中酒店未来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挂牌价格,将各方获取的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取最接近真实的市场价格;通过已识别发票的开票日期及含税单价与酒店挂牌价进行综合比较从而得出审计结果。

图2 虚开酒店住宿票智能识别应用场景

(二)景区消费智能识别

根据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建立国内“违规景点”所属地等地域范围信息数据库,并自动存储更新数据库中“违规景点”所属地等地域范围信息;基于报账信息、车辆管理数据、违规景点数据库,通过发票信息检索建立违规景点消费报销模型,判断如会议费、招待费等不合规报账行为。

图3 景区消费智能识别应用场景

(三)企业内部“七项费用”审计智能识别

利用RPA、OCR图像识别技术实现高精度票据识别技术,解决了企业内部的数据回流。以某公司为例,2020年获取报账单信息38 499条,识别发票数26 784张,其中24 413张发票正确,发票识别正确率91.15%,审计问题自动预警共184条,实现了审计范围的全覆盖。单张发票可在1秒内完成识别,平均每天可下载200笔报账单下的所有发票,每分钟审计300条报销记录,约1.5小时可完成公司2020年全年的报销记录(38 499条),对比人工审计效率大大提升。

四、价值与成果

(一)管理上的创新

1.用智能化代替人工。把简单、重复的审计劳动交给计算机去做,把审计人员从会计账册、报表和海量数据分析中解脱出来,大大降低审计人员对计算机的依赖,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分析研究计算机审计发现的问题。

2.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转变。该项目支持数据动态实时采集,可实现联网审计、动态预警、实时监控,通过设定的各种审计任务,可以实现“365天不间断审计”;同时,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自学习功能,不断提升针对性和操作性,进而实现审计的“精准打击”,从而做到审计前置。

3.抽样变为全覆盖。传统模式下,审计人员只能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检查,碰到什么查什么,查到什么算什么,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无法提高,审计覆盖范围有限;如今可以实现到边到角,审计全覆盖。

(二)审计方式的变革

舍恩伯格在其名著《大数据时代》中提出了“样本=总体”的理念,智慧审计全新理念与审计全覆盖战略高度契合。通过“智慧审计”单元建设,打通与企业管理、财务、招标采购、物资管理、人资等系统数据智慧关联,对审计项目多、数据大、范围广的工作内容有着极大的作用,提升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

在建立审计管理系统过程中,综合管理整个审计的流程。在管理系统中设立审计报告模块、法律法规模块。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能够自动且智能地统计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并做好分类,以此来为后期的审计工作重点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准备审计阶段,配置好企业中的各项资源,支持各项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审计结果做好分析与总结,并将各方面信息整理、分类、归档,审计人员以相应权限进行查阅;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固化到“问题库”中,以此为基础做好后期的跟踪,监督问题的整改状况。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模块要做好全面且细化,能够及时地为审计人员做好知识与政策的服务支持。

实现审计方式两大变革:一是由手工审计直接跨入智慧审计阶段,审计人员由业务的审计员向标准的制定者过渡。二是由事后审计转向以事前服务为重点的全程审计,审计业务由单纯的审计向融入业务的全程监督,从而丰富了企业智慧化管理内涵。

四、结语

将“七项费用”智慧审计模式复制到公司很多财务经营领域,与企业管理、招标采购、物流、人资等系统数据智慧关联,实现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乃至工程审计的智慧化,最终实现企业智慧审计的全覆盖。同时,将人工智能技术、审计规则、审计模型融入财务管理、招标采购、物资管理等企业业务,实现业审融合和智慧化。

猜你喜欢
发票审计工作信息系统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基于改进LeNet-5卷积神经网络的发票识别研究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启用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