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用力抓保护 久久为功促发展
——唐家河护林老兵40年坚守探索四川自然保护的一隅

2021-02-18 07:58陈诗颖
绿色天府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利民大熊猫鸟类

○文/陈诗颖

大熊猫DNA监测(左一:谌利民)

金丝猴研究(左一:谌利民)

谌利民,40年如一日长期坚守在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工作,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快速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其提出并实践的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理论,唐家河成为全省野外扭角羚最佳观察地;创建的社区共管和保护联动体系、跨区域联防联控保护机制、反哺社区发展路径,实现了唐家河健康持续发展;主导建立的“四川省扭角羚唐家河野外保护研究中心”“四川省川金丝猴唐家河野外研究基地”“四川省唐家河鸟类环志监测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唐家河珍稀动植物长期科研基地,使得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知名度日益提升。个人先后被授予“全省保护野生动植物及保护区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个人”“全省绿色先锋”等多项荣誉称号。个人先后撰写各类论文一百余篇,被西华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聘为硕士校外指导老师。

唐家河,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秦岭山脉西麓,总面积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96.15%,区内生物资源富集,有动植物3700余种,是大熊猫、川金丝猴、四川羚牛、绿尾虹雉等1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银杏、珙桐等5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生命家园,拥有三国阴平古道、红军战斗遗址和众多原生景观。2014年入选首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全球最佳保护地绿色名录。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区内有野生大熊猫39只,是中国森林兽类遇见率最高的地区。

生态监测

刚踏入唐家河保护区给他的直观印象是: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里,人烟稀少,气候恶劣,工作艰苦,生活条件差。当时他只是唐家河保护区电站发电员,跟随发电师傅学到了一手发电操作及维修技术和外业线路检修技术,一天早晚分时段发电8个小时,一到采药和狩猎季节就跟随大哥哥们阻止原住民进山狩猎和采药,进村入户宣传森林防火和政策法规。

1984年,唐家河片区刚刚开始建设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十几岁的谌利民作为当地第一批护林员兼大熊猫科考队员,就开始跟着前辈们学习。在冰天雪地里布笼子,在海拔最高3800米的大草堂勘探路径,各种风餐露宿已经是家常便饭。

他清晰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国家林业部组织了一批中外专家成立科研团队,开始在四川建立国内第二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新成立的考察队急需人手,干练聪明的谌利民很快被选中“入伍”,扔下了维修发电机扳手的他在大熊猫专家胡锦矗教授的带领下,从此开启了近四十年的生态保护之路。

谌利民甚是感触,40年来所经历无数的风餐露宿和险象环生的考验还历历在目。他曾这样打趣道:“年三十林海雪原巡查孤单行,顶风冒雪巡熊猫,身陷雪窖险丢命;野外对话熊猫近咫尺,有惊无险手留情;徒手生擒盗猎者,险被刀劈砍残手;踏雪跟踪金丝猴,正月十五岭上行”。诙谐的打油诗一笑而过其生态保护之路的艰辛却令听者惊心动魄。

绿尾虹雉野外繁殖调查(左二:谌利民)

说起他和大熊猫的故事,谌利民如数家珍。“1985年春末夏初晴好的上午,我在红石坝观测气象站时,不远处山腰一棵华山松树上,一只大熊猫匍匐在枝干上睡觉晒太阳,这正是捕捉它给戴上无线电颈圈的一次机会,我和同事弯腰在箭竹林穿行,忽然大熊猫麻溜地从树上下来直奔我来,在我跟前抬头喷喷鼻,咧咧嘴。”

在这40年中,有将近13年里,谌利民带领团队出入山林溪畔,寻踪觅迹,对唐家河的野生两栖爬行动物和鸟类情况进行了长期观测;如今保护区内标本馆的动植物标本中,有70%左右都是他带着团队一只只收集和制作的。

2007年7月18日,他带领5人到摩天岭区域开展中高山鸟类资源监测,与后续上山专题拍摄绿尾虹雉的野性中国创始人奚志农先生与董磊先生相聚在院昌坪,持续强降雨给他们开展鸟类监测带来很大困难,连续6天顶风冒雨钻竹林、跑草甸、穿树林做监测,7月28日下午6时,那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时刻——自1892年在甘肃省西南部的舟曲、卓尼发现命名后,近一百年销声匿迹,未见踪迹,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分别列为生物学资料不详和稀有,甚至有鸟类专家怀疑在其分布地已经消失的灰冠鸦雀在唐家河被首次记录到影像资料。后期他从专业和保护角度积极推动灰冠鸦雀种群数量、生境选择、营巢育雏繁殖行为等生态生物学方面的调查。

2019年5月,谌利民带领自唐家河各保护站组成的12人的调查小组在大草坪区域开展高山珍稀兽类调查,成功登上广元市最高峰3864米的大草坪,首次发现鸟类雪鹑并拍到影像资料,唐家河鸡形目鸟类资源由原来的10个种上升到11个种。在与甘肃文县共有边界的流石滩上发现大熊猫粪便,这是唯一在3600米区域发现大熊猫活动踪迹的记录,并在在大草坪区域首次发现喜生长在高山流石滩和高山矮灌丛环境的全缘叶绿绒蒿,改写了唐家河罂粟科植物种类记录……

在唐家河的40年间,谌利民参与并牵头建立起两镇一乡7个行政村森林防火联防体系,构建以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为联防辐射中心,东与东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南与平武老河沟自然保护地、西与平武木座乡新驿村、北与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筑牢森林防火联防体系,开展跨区域大巡护大联防,续写了43年无森林火灾发生的历史,捍卫了生态安全。并通过自己多年的社区实践,总结并提出对资源保护与管理不能仅局限于打击防范和巡护监测的管理模式上,得出“打击防范是手段,共同发展是目标。”的管理理念,还应注重提高周边社区居住条件和改善经济环境,提高周边社区资源保护意识和参与能力,参与到保护与发展建设中来,让社区村民获得利益,才能实现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的总体目标。

现如今,唐家河保护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为契机,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社区经济发展相结合,探索建立具有唐家河特色的社区共管模式,形成了以保护区为主导、地方政府为后盾、社区为主体、学研参与、企业拉动、公益组织支持“六位一体”的社区共管机制,就森林防灭火、动植物资源保护、反偷盗猎、疫源疫病监测、环境治理等方面加强联动协作,使公园内社区居民主动参与自然保护,根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以主人翁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自觉积极参与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

猜你喜欢
利民大熊猫鸟类
善于学习的鸟类
看水 听涛
果树大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寻找大熊猫
垃圾分类:虽然“繁琐”但利已利民
遗憾的大熊猫
鸟类
大熊猫也消暑
最有名的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