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采办皇木小史

2021-02-18 07:59○文/马
绿色天府 2021年12期
关键词:楠木四川

○文/马 睿

四川,简称川或蜀,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全省总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因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温度、湿度、土壤、降雨等立地条件优越,四川的森林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分布广泛、特有种多。

秦以前的四川森林概况

在人类活动之前,四川的森林演化大致分为三期:古生代(4.05亿—2.30亿年前),以蕨类植物为主(形成了今天丰富的川南煤田);中生代(2.30亿—1.37亿年前),以裸子植物为主(今攀枝花市尚存少量苏铁);新生代(6700万年—1万年前),以被子植物(樟、楠、栲、栎、桤、椿等)为主。

在第四纪更新世晚期,随着“资阳人”的出现,四川进入石器时代。当时,四川正值古气候的一次持续温暖期,森林覆盖率约为60—80%(凌大燮,1983),距今约6000年前的凉山州冕宁县野海子古森林,就是这一时期的遗存。

进入青铜时代后,随着农业的发展,耕地不断扩大,加之人类建房、开路、架桥、造纸、造船、烧炭、棺椁、开矿、煮盐、种茶、炼铁等生产生活需要和战争破坏,四川的森林开始减少。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四川进入封建社会。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铁器推广和经济繁荣,四川森林面积进一步减少。

四川采办皇木始于何时?

皇木,是指专供皇室工程使用的原木木料。

四川采办皇木,始于秦阿房宫、汉长乐宫等工程的兴建。

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木材,主要取自汉中、秦岭、巴蜀和荆楚一带(在元代以前汉中也归巴蜀管辖)。

阿房宫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赵家堡、聚家庄一带,遗址总面积达15平方公里,是北京故宫的20倍(《阿房宫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因此用材量非常大。

在短时间内如此大规模的集中用材,直接导致“蜀山兀,阿房出”(杜牧《阿房宫赋》)。

此后,便形成了惯例。皇室凡是“建九庙而西苑神仙长年之殿及珍台闲馆,岁有兴造,颇病蜀、荆之材”(归有光《左副都御史李公宪卿行状》)。

四川采办皇木始于秦汉,继之唐宋,极于明朝,衰于清朝。采办树种多为楠、杉、桧、鞭、松、柏,尤其是巨楠和大杉,主要用于营造宫室、园林、陵寝、寺观、宗祠、宅院和城市道路等工程。

明清两朝在四川共采办了多少次皇木?

据清嘉庆二十年(1815)刻本《四川通志》卷七一《食货志》之《木政篇》记载,前后历时400年,累计采办23次。

明清两朝主要在哪些地区采办皇木?

据专家统计,北京故宫至少使用了桢楠、落叶松、冷杉、云杉、软木松、硬木松、柏木、杉木、圆柏、金钱松以及紫椴、润楠、喃喃果、印茄、大果木姜等15个种属的木材,其中9种针叶材,6种阔叶材。

在诸多树种中,楠木是历代皇室用材的首选。楠木具有耐腐、防虫、芳香、恒温(冬暖夏凉)、木性稳定(不易变形)、美观(金丝纹理)、树龄长(生长缓慢)等特点。

据统计,我国现有楠属植物34种,四川有9种(山楠、竹叶楠、长毛楠、细叶楠、雅砻楠、白楠、光枝楠、紫楠、楠木(桢楠))和1个亚种(峨眉紫楠)。在史前时期,楠木是四川海拔1500米以下古森林的建群种或优势种,在近年出土的碳化木(乌木)中,树种主要为小叶桢楠和红椿木,全省各地均有分布。

随着资源的减少,到明清两朝,四川采办皇木主要集中在峨眉、洪雅、天全、荥经、雅安、成都、都江堰、城口、万源、汶川、平武、北川、江油、青川等楠木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杨钦周《四川树木分布》)。

但同时,由于怕得罪神佛,历代帝王也会对庵观寺院(如峨眉山布金林、古德林)、坟前宅后的楠木列入“不伐之例”,加以“特旨豁免”(释海源《古德林赋》)。

采办皇木对四川造成了那些影响?

为朝廷采办皇木,以招商采办为主,辅以官办木厂(明朝),或只设木厂采办(清朝)。

频繁的采办,对四川境内的亚热带常绿针叶林造成了严重破坏,楠木资源基本枯竭(今都江堰青城山圆明宫尚存一小片)。

清代中后期,民间就有谚语流传说:“乾隆爷,心不公,拆大改小十三陵。”

乾隆五十年(1787年)三月,乾隆皇帝巡察了明十三陵,发现地面建筑如明楼、棱恩殿等多有损坏,连神牌龛案也找不到了,弘历“为之慨然弗忍视”。不久,便下旨修葺。

经过两年的修葺,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三月初八告成,共花银万余两。据奉命督修的吏部尚书刘墉、礼部尚书德保、工部尚书金简奏称,此次修缮,采用“拆大改小”的方式进行,修葺后“多出”了不少材料,这些陵材统统被从十三陵运走。

被运走的材料有:大小楠木238件、木墩头584件、改砍槽楠木224件、小件楠木截头折方25700余尺、花斑石500余块、旧砖130万块,“拟运回京城,以备各工取用”(《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二六、一二七六)。

若非四川楠木资源枯竭,乾隆也绝不会出此下策。

四川皇木采办成本是多少?

清朝康熙年间,四川“通省之户口,总计之一万八千九十余丁……就中抽拨五千人入山采办楠木……远者千里,近者数百里耕作,必致全度”(常明《四川通志》卷七十一《木政》)。

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工部给事中王德完奏称:四川“数年采木,十室九空。赤子委于沟渠,白骨暴于林莽。且大木不蓄于八府内地,而巨木偏产于苗穴夷巢。舟车之所不及,负贩之所不至,故有数百年之栝焉。计之一株。山本仅十余金,而拽运辄至七八百人,耽运辄至八、九月,盘费辄至一二千金(常明《四川通志》卷七十一《木政》)。

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四川巡抚乔壁星为在涪州、遵义、夔府、重庆府、永宁道等地采足2401根皇木,需银两近400万两,竟只能靠全省“加一岁赋”才勉强凑足(常明《四川通志》卷七十一《木政》)。

四川皇木如何采伐?

皇木大多生在深山老林,为便于统筹管理“汉时,蜀郡严道(今雅安荥经)始有木官”(常明《四川通志》卷七十一《木政》)。

明清时期,朝廷在林区设置木场,设有“督木同知”,官府招募有经验的斧手、篾匠、拽运夫等,参与木料的砍伐与运输。为避免木材砍伐坠入深谷导致损毁,技术要求很高,每次砍伐都要采用定向拽曳技术。树木伐倒后,要进行去顶、截根等粗加工,由斧手砍掉树木枝叶,修理主干形成木方,并在大木一端凿孔,即“穿鼻”,以适应长途运输的需要。

四川皇木如何运下山?

皇木经粗加工后,要转运出山。工匠们首先把木材从采伐地运到溪水处,让木材沿着溪水顺流而下,即溪水递运。一棵大型楠木长达20多米,直径3-4米,只有借助溪水才能运出深山。

山溪平时水量小,加上水道崎岖,砾石遍布,要等待雨季,大木方可顺流拽运前进。因为高程问题,有时还需要分段筑坝蓄水,建立方塘,才能逐级下放大木运至大江。故而“拽运于陆者在冬春,拽运于水者在夏秋”(常明《四川通志》卷七十一《木政》)。

四川皇木如何水运到北京?

“皇木”下山后,“督木同知”将放出木头赴督木道交割,验收之后沿江运至京城。

运送皇木分为长江和运河两段。先将这些皇木扎成巨大的木筏、木排沿长江漂流。长江水道各段地势变化较大,水势也大不相同,因此需要沿途经过的各府州县征用军士或民夫协助拽运。

皇木进入运河后,此时地势南低北高,皇木到山东南旺(今山东嘉祥)运河段,需逆流而上。过了南旺后,运河变成了顺流而下;经过天津后,再沿北运河北上又是逆流而上。木材顺流而下较为容易,而逆流输送则较为困难。为保证皇木顺利运输,官府多次征调沿河州县民夫助运。

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第一次进京时,看到运河沿岸民夫拽运皇木,他记载:“一路看到把梁木捆在一起的巨大木排和满载木材的船,由数以千计的人们非常吃力地拉着沿岸跋涉。其中有些一天只能走五六英里,像这样的木排来自遥远的四川省,有时是两三年才能运到首都。”(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第四卷第二章《从南京到北京》)由此可见,水运皇木之难。

这些皇木进入大运河北端的通州张家湾,再由这里运往北京城。运输是有专门运送木石的车户,负责将皇木输送至京师。

正因采运艰难,古人哀叹:“近世以来,特重蜀之楠、杉,深岩丛菁,缒幽凿险,万工举斧以入但乐其材之足用,而弗审于纲运之艰,其弊遂有不可胜言者”(常明《四川通志》卷七十一《木政》)。

沿途均由四川的州县官吏押运,送工部交割、收验后,采办任务才算完结。

四川皇木储存在什么地方?

四川皇木抵京后,按体积大小分为三类:特别巨大者储存于神木厂(今北京钢琴厂院内),普通皇木则储存于大木厂(今西单大木仓胡同),工程零星剩料,则就地存于紫禁城内,以备后人使用。

永乐年间,从四川省雷波县马湖地区采办的首批木材,其中有几根特别巨大,世所罕见,被朝野视为“神物”。工部尚书宋礼不忍使用,一直存于神木厂。

大木厂,则是存放、加工普通木材的地方。西单大木仓胡同,东起西单北大街,折四五个弯一路向西,与二龙路相连,北面与其平行的是辟才胡同,南面与之相邻的有皮库胡同。在明清古北京地图上,又称“打磨厂”。

四川“神木”叫什么名字?分别是何树种?

据史料记载:“京师神木厂所积大木,皆永乐时物。其中最巨者曰‘樟扁头’,围二丈外,卧四丈余,骑而过其下,高可隐身”(孙承泽《春明梦余录》)。

又称:“神木厂所积大木多永乐时旧物,木各有名,刻字为记。最大者为‘樟匾头’又曰‘张点头’,围径二丈余。又‘王二姐’‘嫌河窄’‘混江龙’等,名朽栏弃,掷对而人立尚不相见”(阮葵生《茶余客话》)。“樟匾头”,顾名思义,当为樟木。

清代人记录说:“《大清一统志》言:神木厂在广渠门外二里许。有大木,偃侧于地,高可隐一人一骑。明初构宫殿遗材也。相传其木有神。《春明梦余录》云:大木,樟也,围二丈,外卧四丈余,骑而过其下,高可隐身。今见其木长乃六丈余”(俞正燮《癸巳存稿》)。

清代李虹若的《都市丛载》中直截了当地明言:“其木系金丝楠木”。

民国时,天台野叟《大清见闻录》记载:“京师俗传有‘五镇’。东方之镇为黄木厂,其木系金丝楠木,长七丈有奇,围两丈余,不知置自何年,覆以厂栅,围以石栏。清高宗(乾隆)所书碑碣等在焉。”也认为是金丝楠木。

四川“神木”最终到哪里去了?

神木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外通惠河二闸南面的黄木庄(今北京钢琴厂院内)。乾隆皇帝曾在此建碑立亭,刻《神木谣》于碑上。

另外,北京故宫内也存放了少量楠木余料。

据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原副局长孙向东回忆:2006年,毛主席纪念堂除主体建筑结构外其中的装修及设备均已经陈旧老化。经中央批准,纪念堂进行了一次维修改造,其中最为特殊的维修任务之一,便是纪念堂内共有6樘高四米多的金丝楠木大门,制造这些大门的木料来自存放于北京故宫的明代金丝楠木余料。

经过两个多月的辛苦奋战,终于把门修复好了。现场安装时,专家和有关的负责人,对修复效果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充分地肯定了他们的工作。木门如金丝缎子般,手感温润、柔和,色彩和纹理华贵、典雅、自然,达到了期望中的最佳效果,恢复了金丝楠木门原来的光彩(新浪网-新浪家居栏目2014年3月6日《毛主席纪念堂内的金丝楠木门》)。

四川是如何保护和恢复珍稀树种资源的?

1949年以来,四川作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在大力营造常见树种的同时,历届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珍稀树木的保护、培育和发展。

199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包括珍稀树种在内的全省天然林全部停止采伐并得到了全面保护。

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生态遗产,永续保护四川的珍稀、特色树种,2003年,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川委发〔2003〕28号)中,提出了“适当发展大径级珍贵树种”的战略思想。2004年,原省林业厅印发了《四川省工业原料林培育业发展规划(2004—2010年)》,将香樟、桢楠、水青冈、柏木等乡土珍稀树木作为重点。

2009—2011年,原省林业厅依托长江防护林工程和世行贷款,启动了“长江经济带珍稀树种保护与发展项目”,根据“适地适树,分区施策,多远优化,工程融合,科技支撑,政府补助”原则,在兴文、南江、古蔺、叙永、纳溪、三台、盐亭、梓潼等地营造珍稀树木人工林4.05万公顷。

主要树种6个(桢楠、香樟、银杏、香椿、红椿、桂花)、备用树种24个(云南樟、青冈栎、滇青冈、滇润楠、冬青、黄杨、红花木莲、毛红椿、光皮桦、黄连木、麻栎、马褂木、尼泊尔桤木、滇楸、光皮梾叶、红豆树、华椴、色木槭、三尖杉、青杄、柏木、侧柏、大果圆柏、方枝柏)。

政府向农民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从而达到“绿得更精致、更壮观、更深远”的目标。

猜你喜欢
楠木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Pingtan in Suzhou
四川移动
四川移动
茶盘洲的楠木王
金丝楠木不神奇
“楠木行动”造起片片“子孙林”
通道县发现湖南境内最大野生楠木
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