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科技大市场成果转化路径研究
——以浦城县为例

2021-02-18 03:42兰良程陈金兰余丽銮
海峡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成果科技

兰良程 陈金兰 余丽銮

(1.福建海峡技术转移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3;2.浦城县龙岭下水库管理处,福建 南平 353400;3.浙江伍一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浦城分公司,福建 南平 353400)

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文献分析来看,现有文献多数集中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大市场网上平台建设及构建[1-3],二是科技大市场运行模式及机制体制研究[4-5],三是在科技资源较为丰富大中城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市场化模式以及路径研究[6-8],但对科技资源匮乏的贫困地区开展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模式、机制等研究略显不足。浦城科技大市场是福建首家县级科技大市场,研究其在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推进跨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对于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 浦城科技资源概况

目前,浦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家,产值上亿元企业21家,其中轻纺轻工、食品加工、生物制药三大主导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9.4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79.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14件,全县拥有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福建著名商标15个,名牌产品12个,是福建省“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县”。现有院士工作站1家,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1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5家,省科技型企业3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2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1家,省级技术转移机构1家,市级众创空间5家。

2 浦城科技大市场的功能

科技大市场是浦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包括科技成果展示厅、综合服务大厅、企业孵化器、电子商务孵化园和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线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目前,初步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政府与市场互相促进、需求与成果高效对接、技术与资本有效融合的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具有合作共享、展示交流、服务交易、研发孵化、招商转化等功能,打造“小县城、大科技”创新体系。三年来,科技大市场线上平台累计收集技术成果8001条,技术需求652项,会员注册346人,新增入库专家1350名,有效加速科技创新要素聚集,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造了条件。

3 做法与成效

3.1 组织保障到位

浦城县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是福建的“北大门”,自古为中原入闽第一关,是福建省最早的商品粮基地县。浦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列入县政府“一号工程”,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县发改和科技局分管科技领导具体抓落实,组建科技大市场运行团队,拨付专项建设经费,划拨科技大市场专有用房,确保科技大市场所需的人、财、物到位,夯实科技成果转化基础,聚焦科技创新资源,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支撑作用。

3.2 政策措施有力

浦城县委县政府先后修订制订了《浦城县专利资助和奖励管理办法》《关于促进工业创新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浦城县科技创新风险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政策措施,对从事技术创新、科技服务、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知识产权运用管理等活动给予政策倾斜,营造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营商环境。

3.3 市场化专业运营

浦城科技大市场以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建立符合市场化运营管理机制。引进国内专业化运营团队,具体负责浦城科技大市场建设与运营管理,实行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运行管理,建立“24小时”“5+2”高效服务机制,实行专人专项推进负责制。通过走访企业,组织开展科技成果拍卖、需求挖掘、供需对接、政策咨询、专题对接等活动,促进10多项科技项目对接与落地转化,协助企业申请专利400多项,促成专利交易93万元等。

3.4 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

浦城不断探索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新机制,依托科技大市场,创办“科技特派员”之家,设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特派呼叫中心、微信公众号,科企互动交流服务群,为全县科技特派员提供办公服务、洽谈交流和宣传管理的场所。以科技特派员为主体,聚集一批科技服务机构、企业研发机构、技术检测中心、政府科技职能部门和风险投资机构等,解决“少而散”、“广而浅”和“桥难搭”等难题,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一站式全链条服务,形成有效的供需对接机制,打通科技服务乡村最后一公里。科特派呼叫中心被农村农业新型组织和专家们誉为“一呼就灵”的科技服务热线,在乡村振兴和科技精准扶贫等发挥重要作用。

3.5 开创成果转化借智模式

打破区域和行业界限,拓展科技创新合作渠道,集聚社会资源与创新要素。跨区跨行业组建科技创新联盟,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技术市场联盟体系,外联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内联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从浦城科技资源实际出发,探索走出一条“借智生蛋”、“浦城无高校,高校在浦城”、“浦城缺专家,专家聚浦城”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新路。组织了3场招智引资活动,举办了7场“技术+人才+资本+企业”沙龙活动等,有效对接了长三角区域等域外创新资源,为浦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4 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4.1 科技创新资源有限

浦城经济素以农业为重,是福建省粮食生产大县,科技资源匮乏,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创新意识不够。域内基本上没有高校、科研机构,缺乏与区域以外高校和科研机构沟通渠道。本县存量科技人员少且大多在机关事业单位,高学历、高职称、高层次的人才短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存在人才“引进难、难留住”困境。区域外科技人员不愿来,乡贤科技人员回乡创业少,意愿不高。财政投入的预算内科技专项经费较少,绝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少数有研发投入的规模企业其研发投入也只占企业总投入很小的一部分。

4.2 创新主体企业少且弱

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浦城规模以上企业不到100家,代表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仅13家,创新主体偏少且基础偏弱,科技创新源有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科研投入严重不足,创新意识弱,存在“小富即安”的意识,不愿主动改变现状和提升自我。企业研发基础差,大部分企业无研发机构和人员,研发设施简陋且不健全,研发项目水平及产学研合作水平偏低。缺乏承接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基础,对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信心缺乏,承接科技创新能力低。

4.3 科技服务机构实力偏弱

构建以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为基础,能提供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与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的科技服务机构,对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实施、自主创新发展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浦城现有科技服务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专业化服务程度不高,专业业务能力不足,专业化人才短缺,服务手段相对落后,服务流程不规范,基本没有能提供全链条专业化服务的机构,科技服务业市场自律机制缺失[6]。

4.4 浦城科技大市场功能有待完善

目前,浦城科技大市场是浦城境内唯一一家综合性专业化服务平台,对浦城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浦城科技大市场功能先天不足,入驻服务机构数量有限且能提供服务项目单一,仅能满足专利申请、项目申报、高企申报、合同草拟、政策咨询、产品检测等部分专业化服务,服务质量不高。线上科技成果转移平台是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县域分市场,技术交易功能不足,线上开展技术交易较少,且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功能有限,无法满足技术交易市场及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需求。

5 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5.1 建立健全政策落实机制

通过梳理国家省市县已出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政策与措施,研究制定本县科技成果转化配套激励政策,建立健全政策落实机制,加强对政策落实的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完善科技创新平台服务激励机制,对到科技大市场进行技术交易方,科技资源共享方,从事科技成果收储和技术需求挖掘技术经纪人,对参与平台成果评价的专家,以及对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等,给予相应奖励。

5.2 聚集科技创新要素资源

在整合全县科技创新资源基础上,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科技型企业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吸引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到浦城开展科技创新工作,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科技重大专项联合攻关。引导和支持省内外高层次科技人员、团队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浦城投资兴业,共建研究机构。鼓励支持乡贤科技人员回乡创业。充分发挥“借智生蛋”既定措施,引进更多域外科技人员到浦城发展,借助外力催生浦城科技创新驱动内生动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含量。

5.3 提升创新主体承接能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是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主战场,是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关键环节,企业科研基础对科技成果产业化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意识,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究开发资金投入,改善企业研发基础。支持企业建立科技创新研究中心,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企业设立研究生工作站及大学生实习基地。加大对企业科技人员扶持力度,支持科技人员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提升企业研发基础,提高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承接能力。

5.4 完善浦城科技大市场载体功能

进一步完善浦城科技大市场载体功能,补齐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短板,构建产、学、研、政、金、服、媒协同创新生态链。完善浦城科技大市场线上平台信息发布、成果展示、投资融资、咨询服务、信息检索、技术交易等功能,突出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核心,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互联网等技术运用步伐,提升和完善网上技术交易载体功能作用[8]。依托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等科技综合实力较强的单位,整合线上线下、国内国外资源,建立虚拟研究院。加强与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海峡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等区域性平台联通,推动技术供需、投资融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家人才等数据库互联,推动科技创新资源聚合,为浦城科技创新技术成果转化所用。

5.5 壮大科技服务人才队伍

围绕技术交易、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需求,结合浦城产业发展基础,着重培育一批专业化技术成果转

化服务机构,建立符合科技自身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科技服务机构队伍。加大技术成果转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9],建立多层次的适合技术成果转化需要的高端人才培养体系,满足科技大市场对技术经纪、创业孵化、天使投资、知识产权管理等人才需求。加强政策运用,对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中取得显著成效的人员应在职称、晋级、升迁、绩效评价等给予相应倾斜。

6 结束语

浦城县在推动科技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化道路上勇于探索,打破常规,守正创新,结合该县科技发展现状,引进专业化团队运行科技大市场,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开展跨区科技协同创新,创造“借鸡生蛋”成果转化模式与路径等做了有益的探索,丰富了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方式与途径。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成果科技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