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护岸在中小型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2021-02-21 22:08陈翠翠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9期
关键词:综合治理

陈翠翠

摘要:中小型河道治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百姓生活的基本保障,生态护岸能综合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在丰富河道治理的同时着力完善生态景观功能,对于提高河道的使用寿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析生态护岸的优势,针对目前面临的挑战提出整改对策,以期为生态护岸在中小型河道上的建设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生态护岸;中小型河道;综合治理

引言

河道治理作为一项传统实用工程,不仅与控制水质降低灾害有关,且紧密影响着生态系统。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在河道治理工作上也取得耀眼成绩,但是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中小型河道治理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伴随着国家内部社会環境的变迁,也对中小型河道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对它的重视程度,以有效循环使用水资源为补充、生态平衡为中心任务、确保生态环境稳定发展为核心在满足人类的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共发展的目标。

一、现阶段中小型河道治理问题

(一)排洪排涝能力逐渐退化

目前防洪标准变低、排涝功能下降是中小河道的最大挑战,中小型河道不仅是排放水源的主要方式,也是调控当地降水量的重要途径。现如今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导致河道两边的岸坡空间被侵占,相应河道内承载压力变高过水面积减少,底部会堆积大量淤泥,长此于久,淤堵会提升河道水位,出现暴雨天气时其抗洪能力势必降低甚至引发自然灾害,为岸边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1]。

(二)观赏性差,生态环境恶化

中小型河道管理过程中,过于在乎其基本排水作用而忽视了生态景观等其他新时代功能的要求,加上日常管理方面缺乏专人管控,向河道内倾倒污水垃圾的情况时常发生,河道也从毫无视觉美感,一眼望去毫无生机,植物覆盖率低的普通情况发展成“垃圾臭水沟”和“水泥排污沟”,如图1所示,损伤所在城市形象,也伤害到沿河居住者的利益。

我们都知道生活用水排放量逐年增多,但污水回收率有限,就会出现工业生活废水被直接排入河道的现象,污染河道水质;另一方面,雨水污水不做详细划分,且伴随河道底部淤积氧溶解量降低,会产生很多污染物质间接使水质变差;前文也提及到基础性建设,新建物体结构代替了原本环境的土壤结构,完全丧失水质净化功能和生态物质相互交换的能力,恶性循环下生物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河道丧失服务生态环境服务的功能,水污染情况愈发严重,对人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详见图1)

(三)缺失河道管理

出现暴雨天气洪涝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相关部门对中小型河道管理意识薄弱,无法正确理解其重要意义,出现治理-恶化-再治理无效循环现象,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回馈的经济效益十分有限;责任范围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完善都是造成河道治理无人问津的痛点[2]。生态治理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强行改变河道走向,导致水生态系统被二次破坏,与生态治理的理念背道而驰。

(四)欠缺规划整体意识

实际管理过程中涉及的部门较多,若各部门无法达成统一意见,治理工作就会盲目开展,如对同一问题重复治理、没有高效联动机制等问题,导致部分工作被搁置,耽误最佳治理时机。同时这也是一个多元化工作,在初期考虑阶段就要做足功课,对实际情况进行考察,不能用个人经验制定管理方案,这样会导致设计理论偏离实际,设想内容难以实现,根本达不到治理河道的目标。

二、生态护岸的内涵

现如今河道治理将绿色生态概念纳入其中,以期借助生态手段更好治理河道,在此前提下,生态护岸理念应运而生。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护岸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由西方国家提出,他们认为,我们应该关注河道生态结构,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随着生态学的不断发展,学者们有了更加全面地认识,许多学者认为生态河道系统既全面又科学,与自然界中各个系统都密切相关,同时它与食物链平衡和各种能量转换效应也存在一定联系。

结合我国实际情形将生态护岸定义为堤岸稳定的基础上保持其原有防洪功能,通过植被与土木结合的方式,构建出拥有生态功能的景观护岸。与传统护岸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它并未对改变河道形态,而是调整宽度增强过流能力,可以最大程度与河道周围环境相融合,使水陆物质能量交换效能更加方便,可以为各类水生生物营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稳定性。

三、生态护岸的重要作用

生态护岸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建设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河道地下食物链极大程度上被扩大,多样化生物资源更加丰富,形成统一的生态网络系统,从而支撑中小型河道可以稳定运行,若有意外情况发生它以最快速度使生态群体回复到原本水平;生态护岸仍然保持河道自身的蜿蜒性,这种结构不仅可以增强蓄水能力,还能促进水环境的生态发展,明显推动自然化河流建设;有效控制流量冲击力度,提高了水资源分配的科学性,避免因河道传输能力欠缺引发的自然洪灾,同时它也促进水体环境自净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美好目标[3];除此之外,生态护岸以最小成本保持水利流通的同时,也起防止水土流失美化环境作用。

四、生态护岸的类型分析

生态护岸是利用植物或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一种河道护坡形式。生态护岸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4]。

(一)生态混凝土块护岸

生态混凝土又称多孔性混凝土,可以种植草的混凝土,在实现安全防护的同时可以实现生态种植,其组成由多孔性混凝土,保水材料,缓释肥料和表层土组成。植物能在混凝土中正常生长,进一步增强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盐碱能与其他复合材料反应,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同时,混凝土的净水能力大于小孔径混凝土。此外,微生物可以在多孔结构中生长良好,形成生物膜,更好地完成对水中污染物的降解。

(二)植被生态护坡工艺

植被生态护岸工艺又可称为天然原型河道护岸施工技术。天然原型护岸利用植被保护河岸,保持天然堤岸的特性。主要采用乔灌混交的方式,充分发挥乔灌的特点,利用分散的空间和光照条件,达到林冠的效果。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植物根系也能巩固土壤,增强土壤的密实性,也能达到稳定地基的效果[5]。

(三)生态石笼护岸

石笼是一种全渗透性的结构,可以使水和土壤自然交换,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达到生态作用。另外,现在讲究绿化效果,石笼挡墙、岸上可以直接进行绿化处理,而浆砌石挡墙上,要进行绿化处理很困难,而且重复浪费造价。该技术具有柔韧性好、透水性好、耐久性好、耐磨性好等优点。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河道治理理念和方法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人们对水体生态环境的需求,采用生态护岸技术是当前进行河道科学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河道整治工作中,应当科学应用先进的生态护岸技术手段,提升城市河道整治的整体工作质量,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在尊重自然的原则下,创新保护思维、强化整改措施、加快河道生态治理进程,创造一个人生共处的稳定生态系统。实现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双方共赢的美好蓝景,推动我国生态自然环境的健康、绿色、高效地进行可持续发展,满足时代进步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敬.上海中小河道治理项目中护岸型式的应用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21,(07):83-84+87.

[2]杨文军.中小型河道工程生态治理及建议探索[J].智能城市,2020,(06):128-129.

[3]魏立鹏.长江河道生态护岸技术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5):64-66+88.

[4]王辉;耿晔晗.中小型河道生态治理与修复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18,(16):223-224.

[5]张宝森,荆学礼.何丽.三维植被网技术的护坡机理及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2018,(3):32-33.

猜你喜欢
综合治理
新疆某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渠道设计分析
宿迁市麦田杂草草相调查与综合治理对策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症结与出路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分析
浅谈企业保卫部门在综合治理中如何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