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2-21 08:36邓艳芬黄伟坚黄志英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治疗疗效慢性荨麻疹

邓艳芬 黄伟坚 黄志英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应用效果。方法 将9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纳入研究,以随机数表作参考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氯雷他定联合匹多莫德单纯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洗涤治疗(透骨草、毛桃树叶、苍耳、白蒿),对患者维持6个月的随访,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复发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5d,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2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月内、6月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口服抗组胺类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洗剂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疗效,降低复发风险,同时中药洗剂的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中药洗剂;治疗疗效;氯雷他定;风团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1-0096-03

荨麻疹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导致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发病较为常见,大部分患者会在发病后的24h内消退,但容易出现反复发病的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民间将荨麻疹称为风团,用以形容其发病后的皮肤状态,同时在发病后伴有瘙痒、红肿,严重者还可出现发热、头痛甚至是休克昏厥等严重反应[2]。对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西药抗组胺、激素类药物可达到暂时控制病情的作用,但停药后易复发,可延续数年至数十年[3]。近年来荨麻疹相关研究显示中药洗剂在治疗慢性荨麻疹中有较好的疗效,但临床报道还较少[4],因此本次研究结合理论与本院实际病例对中药洗剂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进行探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4月—2019年9月收治的9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14与32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8.85±6.88)岁;病程6个月~8 a,平均(3.86±1.42)a。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为13与33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9.42±6.94)岁;病程6个月~9 a,平均(4.11±1.48)a。本次研究经上级伦理委员会审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均为本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2)病情反复有风团样皮疹及瘙痒患者。(3)血清总lgE显著升高。

1.3 排除标准 (1)治疗、随访期间失联或放弃治疗。(2)资料保存不完整。(3)治疗期间自行采用其他药物治疗患者。(4)对研究中使用的抗组胺药物过敏。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西药治疗,予以患者氯雷他定(厂家: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规格:10 mg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208)治疗,剂量10 mg/次,qd;匹多莫德(厂家:太阳石(唐山)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0.4 g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091)治疗,急性期剂量0.8 g,bid,随后逐渐减至0.8 g/次,qd,直至0.4 g/次,qd。治疗30~60 d。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洗剂治疗,洗剂组方:透骨草、毛桃树叶、苍耳各300 g,白蒿200 g,清水冲洗后,加水3L,水开后小火慢煎30 min,待其温热后搓洗患处皮肤,1~2次/d,以3~5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

1.5 疗效标准 患者的治疗疗效判定依据患者的症状改善而定,其中临床治愈:皮疹消退面积≥90%,仅留或不留皮肤色素沉着,且瘙痒、风团样消失;显效:皮疹消退51%~89%,瘙痒消失;有效:皮疹消退30%~50%;无效:未达到上述疗效判定。

1.6 观察指标 (1)治疗5d后观察患者的近期治疗疗效并对比。(2)3个月、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患者的复发情况。(3)统计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5d,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为78.2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3个月、6个月时随访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3月内、6月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荨麻疹俗称“风团”,中医将其称为“风疹”,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且尚未完全明确,西医认为荨麻疹的发病是由于过敏原因导致的皮肤黏膜血管出现扩张、渗透性增加导致的暂时性斑丘疹或水肿,其表现为皮肤出现瘙痒性风团,抓挠时因刺激而扩大,可遍布全身,时隐时现,通常会在24h内消退[4,5]。西医在治疗荨麻疹时主要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治疗如扑尔敏、氯雷他定等,用药后一般患者的风团块可快速消退,但停药后中远期的复发情况较多[6]。古代中医对于荨麻疹已有一定认识,在《金匮要略》中有言: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对荨麻疹的发病有了较为直白的描述;现代中医则结合古代文献将荨麻疹按照风寒证、风热证、胃肠湿热证等进行辨证论治,中医认为荨麻疹的发病可分为内外两类原因,即内因禀赋不耐,卫外失固,认为蕁麻疹其发病与个人体质及免疫力相关,在复感邪气后发病[7,8]。而现代医学研究指出慢性荨麻疹发病与基因、饮食习惯、过敏性反应等相关。中医与现代医学就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探讨,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

中医在治疗荨麻疹中大多采用灭荨汤、桂枝麻黄各半汤、玉屏风散加味等汤药治疗,或采用针灸等疗效[9,10],而较少的使用中药洗剂治疗,本次研究为填补中药洗剂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空白,对我院近年收治的慢性荨麻疹中药洗剂治疗患者的疗效进行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增加中药洗剂治疗后,近期疗效显著提升达到93.48%,而单纯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为78.26%,差异显著(P<0.05);同时患者中远期的复发情况显示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提示增加中药洗剂后可提高治疗荨麻疹的近期、中远期疗效。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洗剂由:透骨草、毛桃树叶、苍耳、白蒿组成,透骨草主治湿疹、风湿痹痛,味辛、性温;毛桃树叶有祛湿疹、祛风湿的功效,味苦、辛,性平;苍耳有抗炎的作用,味苦、辛,微寒;白蒿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将其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能与西药治疗有机结合,最大程度的提高治疗疗效,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对比中,显示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中药洗剂的安全性也较高,由于是外用直接用于患处,对人体体内环境影响小,加之四味药物药性较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也较小。

综上所述,中药洗剂在治疗慢性荨麻疹中可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对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减少复发有积极作用;同时由于是外用药物,相较于中药口服用药不仅安全性更高,患者的接受度也更高,也便于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冉颖,葛宏松,周洁,等.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J].安徽医学,2018,39(2):203-205.

[2]王丽新,马卉,张靖宇,等.19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兼夹体质类型的分布与演变规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6):2628-2630.

[3]宋红娟,王宝娟,李秋梅,等.灭荨汤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6):1515-1519.

[4]徐延峰,杜威萍,骆志成,等.枸地氯雷他定治療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3和33、趋化因子PARC/CCL-18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52(5):337-339.

[5]韩洁茹,常佳怡,解颖,等.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味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寒冷性荨麻疹60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7):902-905.

[6]王丹,周梦娣,吕永昌.玉屏风散加味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8,34(6):334-339.

[7]李俊捧.富马酸卢帕他定联合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9,21(7):1094-1095.

[8]裴悦,平瑞月,杨贤平,等.国医大师禤国维运用过敏煎治疗荨麻疹经验[J].四川中医,2019,37(4):7-8.

[9]励雄,李朝霞.邵瑛采用通元消敏法推拿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的经验[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4):733-737.

[10]范玲玲,马卫兵.固本止痒汤联合督灸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总IgE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3):456-458.

(收稿日期:2020-08-21)

猜你喜欢
治疗疗效慢性荨麻疹
急性心肌梗塞运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分析
急诊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与疗效观察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研究
祛风汤联合左旋西替利嗪治疗阴血不足型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
探析精细化护理对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效果影响
和平地区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测定临床分析
金蝉止痒胶囊联合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分析
年轻恒牙牙髓血管再生治疗的疗效观察与分析
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