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书外

2021-02-22 06:44钱一禾
莫愁·小作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我们仨圆圆杨绛

一位88岁高龄的老人,接连遭受丧女逝夫的人间极痛,从此孤独地活着。在一个人的岁月中,她开始捡拾自己与女儿、丈夫在一起的生活记忆,在92岁高龄之际完成了女儿未竟的遗愿之作——《我们仨》。

世事的沧桑,人间的疾苦,精力的不济,都没有让这位老人倒下。她用饱含深情的笔调和独特的语言,回忆着曾经温馨、甜蜜而又历经坎坷的家,她娓娓道来,宁静如水,风轻云淡。

他们仨的人生是不平凡的。

杨绛与钱锺书婚后携手留学英法,在牛津生下女儿钱瑗。学成归国后,两人一边教书,一边创作。空闲时,两人相伴静读,互不相扰,在艰难的岁月中淡然生活。“文革”期间,杨绛拼命保护《堂吉诃德》的翻译文稿,终于完成了中国翻译史上第一部西班牙译著。女儿钱瑗毕业后任教于北师大,直至去世。他们仨,为中国教育事业和文化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一生过得不甚平坦,经历了颠沛流离的苦难和亲人离散的苦痛,无论人生境地怎样,他们的腰板始终不折半分,坚持自我,做最真的学者。

他们仨的生活却是平凡的。

在《我们仨》中,杨绛记录了许许多多的生活琐事。她以前不会做饭,但会为了女儿、丈夫认真准备菜肴,而丈夫和女儿为了哄她开心,总说好吃,好吃;女儿担心父母病愈后营养跟不上,专门为他们准备烤箱,烘焙美食;细碎的生活中,妻子和丈夫也会精打细算……在家庭生活中,他们仨的关系并不固定。有时候,爸爸是老师,圆圆和妈妈都是学生;有时候,爸爸和圆圆都成了顽童,专门与妈妈作对;还有的时候,爸爸又成了孩子,需要妈妈和圆圆去照顾……他们仨就是这样平凡而有爱地活着的。

往昔的点滴装进了杨绛的心里,满满当当的,陪着她走过一年又一年。“三里河的家,已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 杨绛先生如是说。我想,正因为那里有他们仨在一起的岁月,失去家人的杨绛先生,才能在梦中找到人生的归处吧。

真实的学者,纯正的亲情,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人世间这些美好的画卷在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中真实地呈现着。这让我好生羡慕,因为我家也有三个人:爸爸、妈妈和我。生活中,我也努力希望我们仨的生活能如他们仨一般美好。我曾鼓励不爱阅读的爸爸多读书,也曾督促微胖的妈妈多运动锻炼。书里是杨绛的他们仨,书外是我们的一家仨,这是我人生的愿景。

其实,书里书外,本应是一个世界。书中的美好世界激励着我们去追寻现实的美好。

我一直钦佩于他们仨对待生活的态度。钱先生才华横溢却无半分傲态,为人随和。杨先生精神力量强大,正如她翻译的文字所表述的:“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每当回忆这段文字时,我都会泪流满面。我常常想,是什么让杨先生和钱先生有如此强大的人格魅力?答案来自阅读。广泛的阅读让内心从容淡定,充实丰盈,帮助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找到人生的支撑点。

是书成就了他们仨,是書感动了我们仨,书里书外,都是生活的影子。

钱一禾: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高级中学清流文学社成员

编辑 闫清

猜你喜欢
我们仨圆圆杨绛
我们仨
选择
圆圆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杨绛守诺
Across the Style of Culture
读《我们仨》有感
蘑菇圆圆
荷叶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