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培育与践行路径探究

2021-02-23 01:04余琦琦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4期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摘要:本论文以习近平有关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等方法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和教育的现状,分析指出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最后就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探究一套适用于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践行路径,加深对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培养和提升,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性[1]。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践行路径

一、引言

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包括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当前社会现状的认知,是大学生特定群体的最基本利益特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与社会使命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更好地引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创建和谐校园[2]。在当下意识形态问题频发的环境中,各高校更应及时、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动态,多措并举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高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3]。

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培育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培育环境日渐复杂

根据调查问卷的发放,得出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媒体是互联网,其次依次为电视、广播等,且调查显示近六成学生每天花费在互联网上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然而大学生辨别能力弱,缺乏对国情的全面了解,网上的错误思潮言论造成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混乱,这导致大学生意识淡泊、责任意识不强;并且多数大学生对时事新闻不感兴趣[4]。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大学生,缺乏对国家、社会、群众的光荣感、责任感以及服务意识、奉献精神。

(二)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培育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高校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但部分高校在教育体制机制、思想认识、队伍建设、阵地管理等方面存在与新时代大学生需求不相适宜的方面。一是把意识形态教育归纳到普通德育层面,认为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工作,责任分工不明确,缺乏常态化教育管理机制,对社会舆情、政治事件方面的教育投入力度不够[5]。二是少数教师缺乏职业精神,理论功底薄弱,政治方向偏差,理想信念不坚定。

(三)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培育方式不够灵活

一是采用传统的课堂理论宣讲方式,存在形式化、填鸭式现象,缺少互动;教授的热点舆论事件缺乏时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学生易产生抵触心理。二是缺少实践环节,学生认为纯理论教育方式较为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教材书面体系向教学话语体系转化困难。三是意识形态教育大多只停留在思政课上,未在专业课、公共选修课、通识课程中体现,教育教学体系建立不够全面。

三、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培育与践行路径探究

(一)强网络环境监管,稳固意识形态教育阵地建设

高校应坚守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阵地,重视校园网络舆情的导向与监管。一是加强对学生舆情动态的跟踪分析,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出现问题时能高效处理负面网络事件,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渠道;对于学生在新媒体上的负面言论和错误行为,要严肃批评教育。二是积极运用网络平台,例如高校官方网站、公众号,及时最新时事政策消息,帮助学生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三是开展网络法律、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上网行为,督促学生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御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和侵袭。

(二)完善教育内容,强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一是鼓励大学生要注重开展自我教育,自觉增强媒介素养,提高对社会思潮、错误观念及网络谣言的甄别抵御防范能力,争做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历史观为切入点,完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宣传阐释中国特色。

(三)丰富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效性

一是增加讨论式教学法,如征文活动、辩论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社会舆情,同错误思潮做斗争。二是丰富第二课堂内容,结合专业的实践教学,校内外的社会调查、志愿活动,学校的文体育人平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舆论背后的社会、基层、群众,增强文化鉴别能力。三是引入新媒体教学手段,“线上+线下”的教育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例如把图片、影音资料带进课堂;通过“易班网”、“中国大学生在线”开展线上主题教育活动,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四是积极落实课程思政,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类课程和教学环节中。

四、结语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培育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观,是研究阐述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强化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感的必然要求。高校必须持之以恒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主动权、领导权和话语权,深入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促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强起来”、“硬起来”,保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李墨,颜丽,王丽豪,刘超,赵如山.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研究[J].科技风,2020(15):201.

[2]眭国荣.全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旋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7):74-76.

[3]张平.大学生新媒体使用行为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4):208-212.

[4]刘瑞.新时代青年政治认同建构的路径探析——以当代大学生为例[J].学习与探索,2020(02):69-75.

[5]钟静.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传播,2020,12(06):140-142.

基金项目:学校一般科研项目………………项目(编号:SZYYB202009)。

作者简介:余琦琦(1992-),女,浙江衢州人,講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浅谈初中校园安全教育
信息技术在高校安全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刍议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途径述评
浅论中国“主旋律”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