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漫旅之先秦文化

2021-02-23 04:57陈咏霞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9期
关键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陈咏霞

摘要:就人类文明的发生顺序大体可以归纳为:第一,人文——物质文明;第二,人伦——社会文明;第三,合道——自然科技文明;第四,人道——精神文明;光阴荏苒。放眼中国文化,百年不过弹指间,千年亦为眨眸时。而 先秦文化便只是璀璨银河里的一颗很小的星星。在文化长河里散发着微弱的光。

关键词:先秦文化;物质文明;社会文明;自然科技文明;精神文明

文化,是一个名族的灵魂,是与人种和土地这些物质要素同样重要的精神要素。“文化,是人类能动创造意识定向人文物化的结果。”

因此,一个名族的文明史,便是其文化的发展史。而在先秦时期,先秦文化也为我们展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文明之景。

首先,在物质文明方面。例如,先秦时期,以玉为财富象征,虽然玉器并不作为货币来进行交换流通,在市场上玉也并不普遍,但是玉器的价值确是及其昂贵的。玉器文明分别在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西辽河的红山文化得到发展。又由三方向中原交汇而诞生中原龙山玉器文明。山东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延续,而陶寺文化是中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陶寺文化和龙山文化均发现了许多玉器制品。如玉梳等大件玉器还有管、珠等小件玉器,在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中珠、管等小件玉器非常丰富。由此观之,中国的玉器时代,亦大汶口——良渚——红山——龙山文化的玉器鼎盛时期为标志。

我认为:在中国先秦时期,物质文明还可以包括人工取火,结绳,记事,编织卉服,定居,驯化动物为家畜,驯化植物为五谷等方面。先秦物质文明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不仅为秦汉以后甚至是更远的将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是我国先秦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次,在社会文明方面,先秦时期同样带给我们别样的文化瑰宝。首先,在原始社会时期血亲婚配逐渐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氏族逐渐形成。而在当时盛行的族外婚制使得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因此形成了母系氏族社会。然而,随着近亲婚配的限制日益扩大,氏族之间也不再准许通婚。于是,原来作为一个氏族标志的姓就扩大为这些近亲氏族的共同标志。这样,一个姓至少代表一个部落,而在同一部落内的各个氏族,又必须又有新的标志,这就是氏。

因此,姓和氏在中國古代有严格的区别。《说文解字》中对与“姓”有严格的解释:“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我认为:氏族社会是原始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社会文明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文明的基础上而发展的。也只有当人们在物质需求上得到满足时才会考虑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先秦时期的社会文明是建立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而继续向更深处发展的。

而社会文明表现的方面远远不止这一点。在物质文明中提到青铜器等工具的出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也正是由于工具能创造出一些剩余劳动力,也必然造成了劳动力的多余。于是,奴隶与奴隶制便出现了。而在商代,社会的基本矛盾便是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而商代的国王便是奴隶奴隶掠夺者军事集团的首领,而商代的氏族贵族,被强制接受商王的测命,而成为商代国家统治异族的代理人,而僧侣贵族,则是由氏族社会中咒术师转化而来的,而奴隶则主要是通过战争掠夺而来。商朝就是在这样一种矛盾关系中向前发展。

再次,自然科技文明方面。伴随着物质文明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传世的第一部历法是夏代的《夏小正》,它是一部自然历的历法,而直至春秋时期,夏朝的历法依然沿用。《左转》昭公十七年记载:“《夏书》曰:‘辰不集于房,瞽奏鼓,蔷夫驰,庶人走。”

这是历史上最早关于日食的记载。而到商朝时,人们已经开始学会立影,测方向了。他们对日月的观测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了,卜辞中有关日食月食的记载是最早记有日期的文字记录。已经能用预卜的方式大概预测日食月食,已经初步有了“日月交食”的观念。

最后,在精神文明方面。众所周知,在当代社会,全力提倡进行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建设。由此可以得知,精神文明的建设的重要性,在当代繁荣发达社会尚且如此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更何况在古代呢?

夏商西周是我国散文的形成时代,其代表作是《尚书》。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夏代文化的全貌虽不太清楚,但是它为商周两代的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夏到商,社会和经济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商代,文字的构成法: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形声都已具备。为后世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西周时期,金文有了较长的篇幅,最长的毛公鼎近500字,记录了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资料,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而《诗经》是我国最长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300多首诗歌。在当时,诗歌与音乐已经有了较为完美的结合。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开始繁荣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思想和学派等。例如,轻天重民思想的形成和朴素文物主义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逐渐解体,封建制逐渐建立的时期。经济政治的巨变反映到了思想方面,通过思想表现出来,是对天的信仰的动摇与对重民思想的抬头,而随着对宗教和对天的信仰的动摇,逐渐发展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相继出现了很多思想流派。老子冲破了传统的宗教思想,提出了一个超绝一切的虚无本体,创办了道教。主张“无为而治”。他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但他的哲学观是为他的历史观服务的。

在先秦文化史上,我们不仅仅了解到各种文明,更能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无论是社会文明还是科学技术文明,在先秦文化史上总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索深究。漫漫历史烟云,茫茫碧落。群星璀璨时,我独掬一颗。揭开弥漫在历史面前的面纱,我们会突然发现,历史原来如此迷人。先秦,隐藏在朦胧烟霭之后的神秘面孔。独自漫步,拣尽寒枝,细细嗅着别样的芬芳。

参考文献:

[1]《上古中华文明》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王大有 著 2006年7月第二版

[2]《中国历史·先秦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岂之主编 2001年7月第一版

[3]《说文解字》 卷十三 许慎 著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04年2月1日出版

[4]《先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翦伯赞 著1999年5月第二版

[5]《中国古代史》上册 福建人民出版社 朱绍侯 张海鹏 齐涛 主编 2004年7 月第一版

[6]《道德经》 李耳著 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第二章

猜你喜欢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歌剧《原野》文明视角鉴赏
生计变迁下旧州壮族的影响分析
从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看和谐社会构建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武德修养在当代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浅谈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