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血管显像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及病理对照分析

2021-02-23 23:59张秋月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张秋月

【摘要】目的 探究超微血管显像(SMI)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的临床应用。方法 筛选出本院于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接收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8例,对其实施SMI技术检测,检测新生血管的血流丰富度、流速max和阻力指数。病理对照分析通过CD31染色法实施超微血管密度检测。结果 SMI技术测定的血管丰富程度和斑块新生血管密度、SMI技术测定的斑块新生血管丰富程度和斑块厚度均具有正相关性。在所有研究对象中,有34例检测到新生血管,其中27例(79.41%)的血流方向是由外膜至内膜,7例(20.59%)的血流方向不具有规律性。结论 在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研究病理样本等过程中,SMI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对此,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关键词】SMI技术;颈动脉粥样硬化;新生血管;CAT

引言:

在临床上,引起缺血性脑卒中(CAT)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一个最常见的病因则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本文通过SMI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实施评价和分析,希望能够明确SMI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

一、基本资料及方法

(一)基本资料

筛选出本院于2018年2月-2019年3月期间接收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英文简称“CEA”)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8例(男女之比是:14:5;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3.8岁)。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SMI技术检测,斑块总计是38个。本文实验已正式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且每一位患者在参与前都对研究内容及目的有所了解,且签订同意书。

(二)方法

①SMI技术检测:通过彩色超声检查仪(由飞利浦企业提供,型号是CX50),兼容SMI检测项目,探头频率范围是5-8MHZ。首先,检查者需要安排患者平躺在仪器台上,头部挺立后仰,且颈部朝向检查者,便于颈部得到全面暴露;其次,检查者需要对病患的两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外动脉等进行大面积扫描和筛查,判断是否存在AS斑块(内膜厚度超过1.5毫米)。若存在斑块,需要通过颈动脉短轴切面检测斑块厚度max,若存在若干个斑块,需要选择颈动脉狭窄部位厚度最大的斑块对其进行研究;再者通过常规超声技术确定斑块位置、数量、大小、流速、回声等;然后实施SMI技术,通过灰阶超声和SMI成像双幅技术,确定样本的筛选范围,设置SMI标尺是1.5cm/s,通过多切面动态观察斑块新生血管的具体特征,以血流丰富的切面为研究基点,对其静态图像、动态图像等进行扫描和分析,然后实施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

②图像分析:在进行常规超声检查、SMI成像的过程中,需要安排两名年资不同的医生进行操作和分析。根据SMI技术的操作原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的级别有四种:0级代表着不存在新生血管;I级代表着点状新生血管;II级代表着斑块肩部或基底处存在点状或≤2条线状新生血管,通过频谱检测是II级;III级代表着>2条线状新生血管贯穿斑块,通过频谱检测是III级。

(三)数据处理

通过SPSS25.0软件对相关数据展开分析,其中计量指标给予(x±s)阐释,组间差异对比实施t检验;计数指标给予(%)阐释,且实施x2检验。不同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则通过Spearman给予检测。若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

二、结果

(一)SMI技术测定的斑块新生血管丰富程度分级和斑块厚度、微血管密度的对比

通过SMI技术能够确定斑块有38个。其中,0、I、II、III级别对应的数量分别是:7、8、10、13个,其占比分别是:18.42%、21.05%、26.32%、34.21%。具体如表1。

(二)斑块新生血管方向及流速

对于38例患者来说,经过SMI检测后发现,有34例患者存在新生血管其中27例(79.41%)的血流方向是由外膜至内膜,7例(20.59%)的血流方向不具有规律性,血管流速均值是(5.405±0.145)cm/s,血管阻力指数均值是0.753±0.086。如表2。

三、讨论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来说,大部分是由外膜滋养而成,穿透血管中层后,能够往血管内膜延展,且在坏死部位出现II级或III级分支。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发现:有27例(79.41%)的新生血管血流方向是由外膜至内膜,7例(20.59%)的新生血管血流方向不具有规律性,这与之前的临床研究结论一样。而在本次实验中,全部新生血管阻力指数都属于低阻血流,探究其原因,则或许是因为新生血管和正常血管的管壁结构存在差异性,其没有结缔组织和基质等,所以相當脆弱,结构稳定性差,对此,阻力指数比较低。

由于本文的研究样本量有限,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扩大样本量。并且,在此次研究中,笔者将具有强回声斑块已排除,虽然已将一些不稳定的斑块纳入研究范围内,不过针对行CEA方案的患者而言,大部分斑块都属于以强回声为主导的混合回声,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对此,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扩大研究样本量。

综上所述,关于临床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而言,若要检查其斑块中新生血管的具体情况,通过SMI技术获得的效果不错,这对于无创评价不稳定性斑块提供指导和借鉴,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炫嘉, 王红燕, 姜玉新, et al. 超微血管显像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及病理对照分析[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9, 13(2):108-112.

[2]董晓云, 李荔, 季青.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 2017(6).

猜你喜欢
颈动脉粥样硬化
虫草保肾颗粒对慢肾衰大鼠颈动脉内膜的影响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联性探讨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超声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
血清胱抑素C、尿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检查意义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梗死的价值
前列地尔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