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仪、盆底功能训练联用对初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分析

2021-02-23 09:52高玲娟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初产妇

高玲娟

【摘要】目的:分析对自然分娩初产妇运用康复治疗仪并指导盆底功能训练在促进其产后恢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产妇产后指导盆底功能训练,同期观察组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仪。结果:干预前2组产妇Ⅰ类以及Ⅱ类纤维肌电值对比P>0.05,治疗后Ⅰ类以及Ⅱ类纤维肌电值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分娩初产妇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以及盆底功能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其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并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率。

【关键词】初产妇;康复治疗仪;盆底功能训练;产后恢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产妇分娩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受到妊娠、分娩影响产妇盆底支持结构松弛并出现功能改变,影响产妇产后的身心健康,使得生活质量下降。目前主要通过盆底功能训练来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力水平,进而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然而其效果有限。康复治疗仪近年来在产科领域应用广泛,对促进泌乳以及加快子宫复旧有重要价值。以下将分析对自然分娩初产妇通过运用康复治疗仪以及盆底功能训练对促进其产后恢复的实际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20年2月~2021年8月本院76例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8例,年龄22~39岁,均值为(29.6±1.4)岁;孕周37~41周,均值(38.6±0.5)周;单胎妊娠。对照组:38例,年龄22~38岁,均值为(29.7±1.3)岁;孕周37~41周,均值(38.7±0.4)周;单胎妊娠。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产后指导盆底功能训练,方法如下:产妇充分放松身体,保持闭目休养,并进行深呼吸,反复5次。产妇心情彻底平静后保持平卧体位,在头部下方应用软枕进行垫起,给予产妇指导使其主动收缩会阴以及肛门,期间叮嘱产妇避免对大腿和臀部进行主动收缩,需要屏气维持10秒,之后进行缓慢呼气,反复练习,练间隔时间为20s,在训练期间以产妇能够微微出汗的幅度为宜,每天鼓勵产妇坚持练习5次。同期观察组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仪,方法为:在治疗前向产妇介绍康复治疗仪的运用方法、目的和相关注意事项,争取产妇的理解和充分配合。首先将仪器接通电源,等待2分钟,腹部电极片以及乳房电极片分别涂抹适量耦合剂,将其贴于乳房下侧以及骶尾双侧,粘贴效果满意后对电极片皮肤利用治疗巾进行遮盖,遵循仪器说明书完成各项操作,过程中设备能量≤6个能量。根据产妇的耐受情况逐步调整能量级,10分钟/次,1次/天,共计治疗7天,2组均于治疗7天后观察效果。

1.3评价标准

(1)2组产妇均于干预前后对其盆底肌电值进行测定,即Ⅰ类纤维肌电值以及Ⅱ类纤维肌电值。(2)记录2组产妇产后子宫脱垂以及压力性尿失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数据标准差为(±s),组间数据行t检验,计数资料为[n(%)],组间数据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盆底肌电值组间对比

干预前观察组Ⅰ类纤维肌电值(3.68±0.23)ms、Ⅱ类纤维肌电值(5.19±1.06)ms,对照组Ⅰ类纤维肌电值(3.67±0.25)ms、Ⅱ类纤维肌电值(5.20±1.04)ms,2组产妇Ⅰ类以及Ⅱ类纤维肌电值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Ⅰ类纤维肌电值(5.31±1.62)ms、Ⅱ类纤维肌电值(6.39±0.56)ms,对照组Ⅰ类纤维肌电值(4.35±1.06)ms、Ⅱ类纤维肌电值(5.56±0.43)ms,Ⅰ类以及Ⅱ类纤维肌电值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2.2产后并发症率组间对比

观察组产后子宫脱垂发生率2.63%(1/38),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0.00%(0/38);对照组产后子宫脱垂发生率13.16%(5/38),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10.53%(4/38),产后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女性盆底系统的结构十分复杂,包含肌肉、筋膜以及神经等,是维持女性子宫、阴道以及膀胱等重要器官功能的支持性组织,同时也参与着女性阴道收缩以及日常排泄控制等一系列生理反应。在健康状态下女性盆底肌群以及腹部肌群两者发挥协同作用,能够进行协调收缩,进而维持女性盆底的相关功能。女性在妊娠阶段胎儿生长发育使得盆底肌群局部的负荷增大,与此同时自然分娩时对产妇盆底肌群造成持续性的挤压,容易引起盆底肌群的松弛,使得盆底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引起盆底肌群无力,增加了尿失禁、子宫脱垂等并发症的发病率,影响产妇的产后生活质量。盆底功能训练是目前对于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防治的常用手段,指导产妇进行会阴以及肛门的收缩,在坚持练习的过程中有利于改善其盆底肌群功能,并促进盆底肌群力水平的提升,同时可增强耐力强度,更好地改善支持力,有利于促使其盆底功能恢复。然而单一运用的效果有限,并且产妇在练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情况影响康复效果。通过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仪有利于弥补单一应用盆底功能训练的缺陷,借助电极片能够形成磁波,进一步模拟滚动以及旋转等一系列按摩手法,可对产妇子宫、盆底肌群等产生良性刺激,有利于结缔组织恢复运动,也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更好地促进腺体分泌,有助于产妇盆底肌群的改善和激活,增强其肌群的弹性。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产妇在干预后的I类以及Ⅱ类纤维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产后子宫脱垂以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表明康复治疗仪以及盆底功能训练进行联合,可有效促进初产妇产后恢复。

综上所述,对分娩初产妇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以及盆底功能训练,能够有效促进其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并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率。

参考文献:

[1] 杨贵霞. 盆底康复治疗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20,27(13):61-63.

[2] 支会建,张玉芬. 妇产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对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泌乳、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42(2):207-210.

[3] 祝馥兰. 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对初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19,32(8):131-132.

猜你喜欢
初产妇
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按摩对单胎妊娠初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在自然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1 100例初产妇妊娠期保健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责任制助产护理结合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
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在初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健康宣教配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产后康复的影响
产前产后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分泌时间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