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共享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2021-02-24 04:06李昕芮
中国民商 2021年12期
关键词:财务共享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李昕芮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事业单位也在不断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效果,传统的会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社会发展需要,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问题,它实现了传统会计管理模式的流程再造,但是,在实现操作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使财务共享模式更好地应用于内部控制管理,是现如今事业单位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对财务共享中心进行了概述,并结合事业单位推行财务共享模式面临的问题,对财务共享模式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为事业单位实行财务共享中心提供借鉴。

关键词:财务共享;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一、财务共享中心概述

(一)财务共享中心的理论研究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方国家社会经济得到质的飞跃。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企业集团应运而生。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这些企业以及一些学者开始了对企业高效管理模式的探索。共享服务即是在这一阶段的探索中产生的。它的核心理念是将分散于组织内部各种性质的经济活动集中在一起,形成一项新的业务。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实现企业资源的共享,进而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以此来提高生产效率。财务共享是共享服务理念的一项重要应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福特公司建立起全球第一个财务共享中心,开启了财务共享的实践阶段。如今看来,这一模式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与其他模式相比,具备显著的优势。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重复性的工作被集中到共享中心进行流程化处理,相关工作人员每人只负责流程中的一部分工作。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员工对工作的熟练度,又提高了各项工作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此外,作业链长度的增加有利于降低舞弊风险。同时,财务共享中心大多实行轮岗制。轮岗制能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避免因长期从事同一工作而心生厌倦,也能有效防止舞弊有利于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二)事业单位推行财务共享模式的意义

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实行,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已日趋完善。然而,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止,下一步政府会计改革必然会以信息系统的更换以及财务管理流程的重塑为重点。以此为契机,行政事业单位也将通过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同信息化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的搭建相呼应,促进政府实现其公共管理绩效目标。政府会计信息化改革不是单纯以新的信息系统替换原有的系统,因为更换信息系统解决不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内部控制执行差、财务造假成本低等。因此,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借此次政府会计改革之机,推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能够有效达到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的目的。财务共享模式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相比,在流程上截然不同,关键风险控制点也发生了变化,风险所造成的结果也比传统财务模式严重得多。因此,财务共享模式下,应更加关注内部控制体系的搭建和完善,使之贯穿于事前、事中和事后,实现对全流程的监督。

二、事业单位推行财务共享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共享中心工作人员只对整个财务流程的一项工作负责。长期执行单一的、程序化的操作,毫无新鲜感而言,极易导致工作人员对当前工作缺乏兴趣。因为每天从事相同的工作,容易使工作人员对其前途产生疑惑,进而导致工作积极性大幅度降低、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出现;基层财务人员原有的大量工作权限被上收至财务共享中心,也会使其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

(二)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缺乏沟通

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财务人员不能直接接触相关经济业务,对经济业务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容易出现判断失误,进而对财务信息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对经济成本的核算出现较大偏差,影响整个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在日常工作中,财务人员一旦出现无法确定的经济业务时,需要与相关经济业务人员进行沟通,而当前的流程首先是需要确定此项经济业务的部门负责人,通过部门负责人找到相关责任人,然后再与相关责任人进行深入地沟通,如果出现沟通不到位的情况,极易出现财务核算的失误,影响管理者通过财务数据来进行经营判断。

(三)單据处理缺乏规范性及时效性

一方面,财务共享中心之所以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原因就在于其规范化、标准化的业务处理模式。然而,基层单位向财务共享中心传递单据这一环节却难以实现规范化。尽管共享中心可以制定并下发单据寄送标准,但由于相关业务人员不是专业的财务人员,对单据规范化缺少思想认识,不能按财务规定标准操作,导致单据收集不完整,单据粘贴不规范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下,财务共享中心只能退回相关单据,由业务人员再重新收集、粘贴并邮寄,这一系列操作,严重降低了财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费用报销一般只需要经过本级财务主管和上级财务人员审批。由于记账工作在本单位中进行,不需要额外邮寄单据,就能够及时处理本单位的费用报销业务。然而,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费用报销的审批和单据的流转增加了新的节点,报销单据需要跨区域邮寄,这就容易导致业务处理不及时的情况出现。

(四)风险评估缺乏可行性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风险点发生了新的变化。原有的风险防控体系可能难以有效识别各类财务风险,不利于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当前,财务共享模式在事业单位实行中仍处于理论探索阶段,还未能付诸真正地实践操作。在没有实践基础的情况下搭建的风险评估体系,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均难以得到有效验证。一方面,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缺乏针对性,无法识别特定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事业单位无法建立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难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

(五)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当前,大多数事业单位未能很好地建立和执行授权审批、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等内部控制制度,致使人员职责划分不清晰、单位内部管理混乱的局面。尽管部分事业单位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内控制度未能责任到人,仅仅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得到落实到位。普遍存在重制度、轻落实的情况,致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阻碍事业单位快速发展。

(六)数据可靠性受系统稳定性影响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各个基层单位产生的财务数据均由财务共享中心在信息系统中集中处理,产生的财务信息被储存在共享平台信息系统中,相关机构和人员在需要相关数据时,需要自行改到信息系统中下载。数据的收集、传递、生成、存储和提取都要依赖于信息系统。在这一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信息系统出现错误,都将使财务数据出现错误。因而,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对财务数据的可靠性有着重大的影响。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要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按照事业单位自身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单位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从事业单位发展角度出发,分别建立会计控制制度和管理控制制度。会计控制制度建立的目的是要保障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的完整性,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质量,严格把控制财务管理的合规性;而管理控制制度是按照国家前期运营规划,建立起一系列实施的措施,以达到推动事业单位预期效果的目的。财务共享模式下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前提是要充分掌握共享中心的运行模式,以保障财务运行的安全性为基础,财务共享中心在实现日常运行的同时,还要着重于对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效率的提升,真正实现会计控制制度与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效结合。

(二)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方面,财务共享中心的各项财务工作要责任到人,建立财务工作流程,定期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员工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内容,绩效考核成绩好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奖励;相反,对于考核成绩差的员工,也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实现监督与激励并存的最终目的,以此来提高共享中心财务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在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积极组织财务人员进行讨论,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共享中心财务处理效率。

(三)规范单据处理标准

各个基层单位可以设置单据寄送岗,负责在单据邮寄前,按照财务共享中心下发的标准,对单据的完整性和单据粘贴的规范性进行初次审核,或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单据的寄送。以提高单据寄送的规范化程度,充分发挥财务共享中心的优势,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和管理效率。建立审查流程,单据的处理要经过多道处理,避免出现作假等情况出现,提高财务资金的安全性。

(四)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财务共享中心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着较大差异,它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手段,如果财务共享中心出现安全隐患,将同时影响到其它机构的安全运行,因此,事业单位在充分利用共享中心進行财务管理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财务管理风险,领导者要增强财务风险评估意识,根据本单位自身特点,建立一套财务风险评估体系,按照现形的内部控制制度,积极开展风险预测和评估工作,并根据各类财务风险的特点,制定财务风险处理手段,有针对性地化解危机,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财务评估体系不仅要将前期准备工作做到位,还要具备预防财务风险的能力,以此来提高财务共享中心的安全性。

(五)促进单位内部人员间沟通

单位各部门间的连接介质是信息与沟通,通过与各部门业务人员的积极沟通,掌握本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运行模式,能够更精准地定位经济成本走向,有利于汇总财务数据,为领导做出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因此,促进事业单位内部人员间的沟通是推动财务共享中心顺利运行的关键环节,财务部门要不定期走访各部门,了解各部门工作内容,掌握本单位各岗位工作流程,提高财务工作的严谨性、合理性。

(六)加强内部监督管理

单位内部监督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预期的效果,内部监督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衡量事业单位前期目标的设立合理性、监督计划实施的最终效果,通过对经营活动的监督,来反馈出事业单位经营成果。财务共享模式的实施,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进行了一些调整,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在真正运行时会出现许多问题,内部监督的实行,能够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做出调整,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模式,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四、结语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共享中心服务技术日益成熟,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中采用财务共享中心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规范单据处理标准、建立风险评估体系、促进单位内部人员间沟通、加强内部监督管理,这些都是财务共享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事业单位未来发展中,管理人员要积极运用财务共享中心,不断强化单位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障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辉,张宜霞.内部控制的经济学思考[J].会计研究,2020(8).

[2]刘霄仑.风险控制理论的再思考:基于对COSO内部控制理念的分析[J].会计研究, 2021

(3).

[3]何瑛,周访.我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关键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 2020(10).

[4]朱萍.基于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内部控制的研究 [J].价值工程,2021(9):64-65.

[5]管淑娟.基于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内部控制的研究 [J].财经界(学术版),2020(2):104-105.

猜你喜欢
财务共享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试析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存在的风险及防控对策
平安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结构框架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