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ARGUS C3广角型和ARGUS C4早期B型两款135普及型相机

2021-02-25 03:50雨晨倩
照相机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取景器圆盘胶卷

雨晨倩

自从照相机发明以来,不少相机公司为了在相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各种外观设计新颖、结构特殊、功能完善的创新型相机层出不穷,为相机市场的多元化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历史上,在各个不同的照相机发展时期,相机的研制和生产都有成功的范例,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持续发展和生产了很长的时间,最终成为照相机发展史上著名的相机品牌之一,成为历史名机。

然而,历史上昙花一现、失败的范例也不少。正是这种成功与失败,才成为照相机不断发展的动力。这些成功的和那些昙花一现的相机品牌,成为我们今天相机收藏市场丰富的收藏佳品,使相机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欧美是照相机发明和早期古董相机的研发和制造中心。各种外观造型精美的古董大画幅相机已成为相机文化内涵的重要标志,具有很好的收藏、研究和观赏效果。

这台法国杜布罗尼(OUbroni)公司在1860年生产的大画幅湿版座机(图1),可作为一例。该机的外观造型别具一格、携带方便,成套出售包括相机一台、三脚架和说明书、冲洗药水、冲洗盘、漏斗、平板玻璃和相纸等,类似的这种古董相机还有很多。

柯达公司在1888年发明了胶片干版和胶卷新型的感光材料以后,开启了相机小型化和相机普及的新纪元。各种外观造型不同、功能各异的小型化相机,使相机市场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1910年,英国生产了一款有特色的小型干版折叠式相机(图2),画幅尺寸为6cm×4.5cm,外观新颖,取景器、快门设计十分精密,在当时属先进水平。

柯达公司在1934年首创上市的柯达莱丁那普及型135相机开启了普及型、大众化135相机研制和生产的新高潮。在1940年前后,美国本土先后推出了一批具有美式风格、特色鲜明的普及型135相机,令人耳目一新,受到了市场和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欢迎。其中,美国纽约宇宙相机公司在1940年前后推出的水星Ⅱ型半幅135相机(图3、图4)和阿格斯相机公司推出的阿格斯C3型和C4型135相机(图5)最具美式风格相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水星Ⅱ型相机设计新颖、独特、与众不同,可充分体现相机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精神,成为具有很好收藏和研究价值的老相机之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公司过早地淡出了相机市场,后续的机型也很少。但是另一款具有美式风格的普及型135相机却一支独秀,这就是美国著名的阿格斯相机品牌。系列化的阿格斯相机品牌从上世纪的三十年代持续生产到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历久不衰,成为世界照相机发展史上的著名相机品牌之一。

阿格斯公司首创推出的本土生产的135普及型相机是在1936年,这款特色鲜明的阿格斯A型135相机,由于设计新颖、实用、操作方便、物美价廉,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形成了热销的局面。经过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后,该公司于1939年又向市场推出了阿格斯A2型135相机,同样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图6)。

1939年,阿格斯公司除了推出阿格斯A2型相机,还推出了它的升级版机型,这就是特色鲜明的阿格斯方砖造型的C3型系列化135相机,图7为阿格斯C3型原始版135相机的外观。

阿格斯公司在推出了阿格斯C3型原始版之后,又继续推出了阿格斯C4型。经过生产两款承前启后的过渡性机型之后,才正式定型为标准的阿格斯C4型。这两款过渡性的机型因为没有明确的型号,因此本文为方便说明和加以区分,暂称为阿格斯C4早期A型和早期B型135相机,是否还有C型和D型还有待查证,笔者只见到这两种机型。阿格斯C4的定型机型(标准型)为1951年生产(图8),上述两款过渡型机型的生产时间应该在1940年~1950年之间。阿格斯早期A型相机本刊上期已有介绍(图9),可参阅。本文以下介绍的是阿格斯C4早期B型135相机的结构和特点,仅供参考。此外,本文介绍的另一款是阿格斯C3原始版的后继机型,该机安装有广角镜头和取景器。

阿格斯C3安装广角镜头和取景器的135相机

美国阿格斯公司在1939年推出了阿格斯C3型原始版135相机之后,随后又推出了它的改进版(图10、图11)。把阿格斯C3原始版和改进版的机型加以比较可看到,两款相机在外形和尺寸上变化不大,但是在细节和结构上还是有明显的变化(图12)。原始版C3的正面没有标识,快门上弦扳手为银白色,十分醒目。而改进版C3在相机的右下角增加了一个argus电镀小标牌,快门扳手改成了黑色,不明显。

此外,改进版C3在结构上的主要变化是快门速度,由原始版的11档减化为8档。原始版的快门速度范围为B、1/5s、1/10s、1/20s、1/30s、1/50s、1/75s、1/90s、1/150s、1/200s、1/300s,共11档。改进版C3的快门速度范围为B、1/10s、1/20s、1/30s、1/50s、1/100s、1/200s、1/300s,共8档。两台相机的快门均工作正常。图13为改进版C3相机的快门速度调节圆盘,圆盘上没有旋转的标记,可左右旋转。

阿格斯C3改进版相机安装的镜头和原始版C3相机一样,为阿格斯森塔正光镜头。镜头的标識为ARGUS CINTAR F3.5 50mm,光圈范围F3.5~F16。该机除了标头外,还可以更换广角和中焦镜头,有独立的取景器可安装在机身上。

阿格斯C3型135系列相机的主要特点,除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方砖式外观造型外,相机的自动测距器的设计和可更换镜头成为最大的特色和亮点。

该机在更换镜头时,可先把测距调焦大圆盘调至最近的拍摄距离3英尺处,使镜头全部伸出,然后拧下调焦圆盘和镜头之间的过渡小圆盘后的齿轮,此时可把标头从机身上拧下,更换成广角或中焦镜头,然后再把卸下的过渡性小齿轮装回原位即可。

这台阿格斯C3改进版相机安装的是阿格斯公司设计、由德国著名的相机厂生产的35mm F4.5广角镜头(图14)。镜头前部外圈的标识为ARGUS Sandmar Wide Angle 35mm F4.5 Nr4481,后部外圈的标识为Enna Werk München U.S. Zene Germany U.S. Pats. Pena。镜头的调焦范围由∞~3英尺。镜头制作精细、精致、精良,有原厂金属遮光罩。

阿格斯公司还为可更换的广角和中焦头特别设计了与众不同的取景器。取景器为发夹的方式,可折卸,使用时可利用弹簧夹,夹在机身的上部。图15为相机机顶上的广角、中焦头取景器的上部标识,有argus和TELEPHOT100mm、WIDE ANGLE 35mm标识。取景器的前部有活动盖板,掀起盖板可看到35mm取景器(图16)。放下盖板,盖板上的长方形小孔与后视窗形成100mm中焦头的取景器。这种别出心裁的设计极为少见,给相机的外观也增加了一定的观赏效果。

这个独立的广角、中焦头取景器在使用标头时,可从机顶上卸下,取景器的后部有弹簧片,弹簧片上开有圆孔(图17),使用时可先把圆孔套在相机取景器的后视窗上,然后利用弹簧片的弹力,再把取景器前部的L形金属钩勾在相机前面的取景窗,就可以锁定这个取景器。

图18为阿格斯C3改进版(上)和C3原始版(下)相机的顶部。可看到,两款相机的上部结构大同小异。卷片旋钮、计数器圆盘和快门按钮的位置相同,只是阿格斯C3型改进版的自动计数器圆盘由原始版的白底黑字改成了黑底白字,不太明显。

此外,这台阿格斯C3改进版的左侧增加了两个闪光灯插口,可加接该公司生产的专用闪光灯。两台相机的右侧(图19)都采用了铰链合页连接的方式,只是改进版C3右侧的螺钉减少了一对,由原始版的5对减少为4对。

这台带广角头和取景器的阿格斯C3改进版的外形尺寸为130mm×188mm×68mm。该机仍采用裂像式的测距方式,在测距窗内可以看到上部的一半为白色的影像,下面的一半为黄色分裂的影像,很美观。当白色的影像和黄色的影像合为一体时,表明测距完成。

相机的背部由光亮的电镀线条构成了一幅美观的图案(图20),后背的中间有圆形的标识,提示使用胶卷的感光度,ASA由10~200,把拍摄时使用的胶卷感光度对准标记即可。

打开机身后盖时,需先把外接的取景器从机身上卸下,按住机身左侧机身后盖的L形开、合锁定弹簧片,相机后盖被弹开,可看到相机的内部结构(图21)。该机仍采用卷片轴远离输片八牙轮的设计,与众不同。机身左端有固定的卷片轴,轴上有细缝可插入胶卷的片头;中间为片框;片框右侧旁边是输片八牙轮和胶卷仓。拉下胶卷仓机身底部的倒片大旋钮,可方便的装入胶卷。

纵观这台阿格斯C3改进版135相机的特点,除了显示可更换广角镜头和取景器外,与阿格斯C3原始版(Ⅰ型)的主要区别在于:机身前面增加了一个argus标牌,快门速度范围由原来的11档改为实用的8档,机身的左侧增加了两个闪光灯插口,其主体结构大同小异。

此外,阿格斯公司为了满足喜欢使用德国镜头的爱好者,还不拘一格地选用本公司设计、由德国著名的慕尼黑相机厂生产的历史名镜ENNa 35mm F4.5高素质广角镜头,以增加卖点。实拍表明,这支德制广角头的素质优良,无论是拍黑白片还是拍彩色片都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图22为使用乐凯SHD135盘片拍摄的黑白样片效果。F11、1/200s拍摄,两底叠放底片放大10×12英寸。图23为使用柯达金100彩色负片拍摄的彩色样片效果。F8、1/100s拍摄,底片放大8×12英寸。

自从阿格斯公司1939年推出阿格斯C3原始版135相机,为说明方便可视为Ⅰ型。本文所介绍的阿格斯C3改进版可视为阿格斯C3Ⅱ型135相机。其后,笔者所见还有阿格斯C3Ⅱ型改进版——C3Ⅲ型(图24)。该机型在结构上有较大的变化,除了在相机的外形和外形尺寸与阿格斯C3Ⅰ型、Ⅱ型大同小异外,其结构上的主要变化为:

①机顶右端的快门释放按钮由原始版的宝塔形状改为扁平形状,面积较大,释放快门时手感很好、舒适。快门按钮上有I、B、标识和快门线插口;

②相机的测距大圆盘与镜头联动的中间过渡小齿轮上的盖板直径减小,使小齿轮外露,一目了然,调焦结构更加清晰;

③该机型的镜头做了重新的设计、更加合理。镜头加长,形成了天然的遮光罩,光圈调节在镜头的外圈,调节很方便;

④相机的快门速度范围进一步的减化。由原始版的11档减为8档后,该机又进一步的减化为实用的6档快门速度。因此,这台阿格斯C3Ⅲ型相机的快门速度范围为B、1/10s、1/25s、1/50s、1/100s、1/300s,共6档;

⑤该机的机顶增加了闪光灯和附件插座,可以加接阿格斯公司生产的专用閃光灯和各种附件;

⑥该机机顶左端的卷片旋钮改为加工精细、美观的圆柱形状,直径也有所减小,为22mm。旋钮的侧面有两圈精细的直丝滚花。原始版的卷片旋钮较大,为φ27mm;

⑦该机型的各种标识与原始版C3Ⅰ型、Ⅱ型的标识一样,饰皮都是黑色,而它的后继机型阿格斯C3Ⅳ型的版本为黄色饰皮和数字化标识,很有特点,可参看后续文章的介绍。

由于这台阿格斯C3Ⅲ型相机安装有闪光灯和附件插座。因此,不但可以安装该公司生产的专用闪光灯,而且也可以在更换广角和中焦镜头时,可以插接该公司设计生产的专用取景器。

阿格斯公司在1939年推出了阿格斯Aa型和阿格斯C3型135相机以后,又及时地推出了另一款特色鲜明的阿格斯C4型的早期A型相机,有关此机的结构特点,可参阅本刊上一期内容。本文以下所介绍的是阿格斯C4早期A型之后的另一款新机型——阿格斯C4早期B型135相机的特点和结构,仅供参考。

美国阿格斯C4系列早期B型135相机

图25为阿格斯C4系列1951年版定型(标准型)机型135相机的外观。在此之前和1939年之后,还有两款过渡性的机型(笔者只有这两款相机的实物,是否还有其它型号的过渡机型还有待查证)。因此,笔者暂时命名为阿格斯C4系列的早期A型和B型相机。两款相机的共同特点是:都是目测距离,与图25的定型机型完全不同。阿格斯C4系列早期A型相机为承前启后的新机型(图26),特点是目测距离,沿袭了阿格斯Aa型的弹射式镜头结构,而相机的机身结构与阿格斯C4系列相机的机身结构完全一样,这也是证实该机为阿格斯C4系列的主要根据。

阿格斯C4早期B型的外观和结构(图27、图28),已经接近1951年版的阿格斯C4的定型机型。但是,该机又与它之前的阿格斯C4早期A型在外观和结构上有明显的不同。

尽管如此,阿格斯C4系列的早期A型、B型和C4定型机型三款相机的机身外形和外形尺寸,却是大同小异,基本一样(图29)。由此可以证实,这两台阿格斯早期A型、B型相机属于阿格斯C4系列相机可确定无疑。

比较阿格斯C4早期B型和C4定型机型(标准型)可以看到,这台阿格斯早期B型相机在设计和加工上还明显带有早期美式粗犷风格的特点。卷片旋钮、倒片旋钮、镜头上的光圈调节环、镜头座环等宽厚,光圈、距离调节环的侧面有粗线条的机械加工,十分醒目。相机的机身用铝合金经精密压铸制成,外贴黑色饰皮。相机的外形尺寸为140mm×76mm×70mm,机身的厚度为30mm,机身两端为圆弧形状。

这台阿格斯C4早期B型相机是经过精心设计和精心制作的新机型,与它之前的早期A型相机在外观和结构上有本质的不同。

从相机的正面看,这台阿格斯早期B型相机仍为目测距离。在镜头右侧的机身上设有快门速度调节盘,相机的快门速度范围为B、1/10s、1/25s、1/50s、1/100s、1/200s,共6档,各档快门均工作正常。快门速度调节盘的下面有阿格斯相机特有的标志性图形和argus标识(图30)。

阿格斯早期B型相机的镜头前端的小圆盘为光圈调节旋钮,上面有黑点作为标记(图31)。小圆盘后面的大圆盘面板上有光圈范围刻度F3.5~F16,共6档。大圆盘下面的标识为ARGUS f3.5 50mm COATED CINTAR,表明相机为加膜的森塔镜头。这个大圆盘也是调焦大圆盘,圆盘的厚度为11mm,后部刻有调焦距离的范围,由∞~3英尺。紧靠机身的镜头座圆盘为镜头装、卸圆盘,捏住圆盘顺时针旋转可把镜头卸下(图32)。卸下镜头上的三道厚度4mm的圆盘上都有相机的粗犷而又精细的直丝滚花加工,很美观,也很有特点。同时也可看到,这台相机的机身镜头座的圆盘很厚,達13mm,表明该机应该还有广角头和中焦头可以更换,但是还未见过。该机镜头为M37×1的螺纹接口,镜片十分洁净。

这台阿格斯C4早期B型相机为目测距离,取景窗的设计也很有特点,左侧的窗口为取景窗,和它并列的窗口为盲窗,作装饰。

阿格斯C4早期B型相机机身的顶部左端为倒片旋钮REWIND,有箭头指示旋转方向(图33)。机身上部右端为卷片旋钮WIND,有箭头指示方向。两个大旋钮对称排列,侧面都有粗线条的直丝滚花,与镜头的三道直丝滚花相同。充分彰显了与众不同美式相机风格的特点,具有一定的观赏效果。

机顶的中间为一个60mm×27mm的长方形平台,平台上设有闪光灯和附件插座,有闪光灯M、F转换开关。平台右侧下面设有自动计数圆盘,圆盘上有0~30刻度,可计数36张底片。计数器手动归0,计数器圆盘的前面为快门释放按钮。这台相机快门按钮的设计也与众不同、很特别。按下快门按钮快门释放后,快门按钮不再弹回原位,只有卷片上弦的同时才可看到快门按钮也开始缓慢的上升,卷片上弦到位后,快门按钮也升回原位。快门释放后再次下沉,只有再次卷片上弦后,快门按钮才能回到原位。

此外,一般的镜间快门设计在释放时,都希望越宁静越好。而这台相机,也是阿格斯C4系列的相机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快门释放时可听到清脆悦耳的咔嚓声响,这声响会使你感到新奇和兴奋,却不会使你烦躁。

阿格斯C4早期B型和早期A型相机的背部外形、尺寸和结构完全一样(图34),只是阿格斯早期A型相机有一个曝光参考圆盘,而早期B型相机在此位置粘贴了一块饰皮。两台相机的底部也大同小异,只是底盖的开、合锁定方式有所不同。这台阿格斯B型相机采用的是一字形扳手的方式,有OPEN指示旋转方向,它的旁边有三脚架螺丝孔。该机压印有编号0000009148。

旋转相机底盖上的开、合锁定钮,相机的底盖、后盖可卸下看到相机的内部结构(图35)。相机后盖内的压片板有粗线条凹凸状美观的横向花纹,可减小输片时的阻力。这台阿格斯C4系列早期B型相机的输片方式与阿格斯C3系列相机的输片方式完全相反,改为卷片轴靠近输片八牙轮通常做法的设计。

相机的左端为胶卷仓,机身中间为片框,片框的旁边为输片八牙轮和固定的卷片轴,卷片轴有插胶卷片头的细缝。该机与众不同的是,在卷片轴外还设有一个不锈钢压卷框架(图36)。向外翻起框架(图37),可把胶卷片头插入卷片轴的细缝中,框架前面有活动的导片细轴,翻下这个框架,在导片细轴的压力下,可使胶卷的齿孔与八牙轮紧密的接触,使卷片更顺畅,万无一失,此时可以关闭后盖进行拍摄。该机只有在上好胶卷后快门才能正常工作。卷片和上快门一次完成,可以自动停片,自动计数。胶卷拍完后,向上拨起卷片旋钮顺时针旋转可锁定,进行倒片(图38)。

这台阿格斯C4早期B型相机由于机顶设有闪光灯和附件插座,因此可以使用独立的测距器进行准确的对焦拍摄。图39为相机插接美国制造的直立式自动测距器的外观。自动测距器的距离刻度为英尺,与相机的调焦范围相一致。图40为该机插接阿格斯原厂生产的闪光灯外观,闪光灯的背面有供曝光时参考的表格。

此外,这台阿格斯C4早期B型相机还可以使用φ32mm卡口柯达公司生产的成套滤色镜和遮光罩进行拍摄(图41)。图中左为滤色镜φ32mm的卡圈,可套在镜头上,卡圈内可放置和更换不同颜色的滤色镜;图中中间的为压环,可拧在卡圈上压住滤色镜;图中右为螺口遮光罩,可拧在卡圈压环上,形成φ32mm卡口滤色镜遮光罩,也可以把滤色鏡拿掉,单独使用遮光罩,灵活方便(图42)。

使用这台阿格斯C4早期B型相机进行实拍表明,上胶卷方便、卷片顺畅。这支森塔50mm F3.5标头成像十分锐利,清晰度、反差、色彩还原效果很好。无论是拍黑白片,还是拍彩色片都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图43为使用乐凯SHD135黑白盘片拍摄的黑白照片样片效果。F11、1/200s拍摄,两底叠放底片放大10×12英寸。图44为使用柯达金100彩色135负片拍摄的彩色样片效果。F8、1/100s拍摄,底片放大8×12英寸。

从以上所介绍的这台阿格斯C4系列早期B型135相机的情况可以看到,该机外观设计新颖、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在相机的结构上也特色鲜明。因此,该机特点可简单归纳为:

①机身两端的旋钮侧面、镜头外圆盘上的三道边缘及快门调节圆盘侧面,都有加工粗犷而又精细的直丝滚花,十分醒目和美观,给相机的外观增色不少;

②设置有和取景器相连接的盲窗,起到了一定的装饰性效果,也很少见;

③该机型与阿格斯C3系列相机的明显不同之处是卷片、上快门一次完成,快门释放时有明确的声响,也难得一见。卷片、上快门的结构设计与众不同成为该机型的最大亮点和特点;

④卷片轴设置在靠近八牙轮一侧也有别于阿格斯C3系列相机的结构,也更加合理。卷片轴外设有压片框架在135相机中也极为少见;

⑤该机型安装有闪光灯及附件插座和可以更换广角和中焦镜头;

⑥该机型起到了阿格斯早期A型的承前和阿格斯C4定型机型(标准型)启后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照相机的发展进入小型化、携带方便的经典相机时代,为了相机的普及和大众化,美国的柯达公司于1934年首先向市场推出了物美价廉、使用方便的柯达莱丁那普及型135相机,获得好评和成功,并对普及型135相机的研制和生产曾起到过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影响。

阿格斯相机公司是美国本土研制和生产普及型135相机起步较早的相机公司之一。在1936年首次推向市场的是具有美式风格的阿格斯A型135普及型相机,由于物美价廉受到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欢迎和使用,因此大获成功。该公司随后于1939年又向市场推出了一款阿格斯Aa型135相机和它的升级版阿格斯C3方砖造型的135相机,令人耳目一新、特色鲜明。

阿格斯C3型135相机真材实料,全金属、全机械制造,方砖式的造型,结构上与众不同的设计,充分彰显了美国相机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和创新精神,使这款相机受到了广泛欢迎和系列化的生产。

此后,阿格斯公司又相继推出了另一款与阿格斯C3完全不同的阿格斯C4型135相机,该机在1951年定型之前,还生产有两款很有特色的过渡性机型,本刊上一期所介绍的是阿格斯早期A型,本文所介绍的为阿格斯早期B型相机,可供参考。阿格斯C4系列化相机的结构特点,有待后续文章的介绍。

猜你喜欢
取景器圆盘胶卷
Scratch制作游戏
商业摄影师的胶片情怀
可爱金狮狨上线当摄影师脑袋钻进遮光罩站错位置
为什么数码相机不用胶卷也能照相
有缩小镜吗?
两家欧洲公司复产黑白胶卷
奇怪的大圆盘
我有相机,你愿意拍照么
基于Android平台的Camera系统核心架构研究与设计
从圆盘形世界到圆球状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