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装置治疗凶险性肾周脓肿实用性探讨

2021-02-25 09:02魏俊峰刘耀雷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脓液脓肿皮质

易 强,魏俊峰,刘耀雷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7)

肾周脓肿是严重的非特异性肾周围炎,属于腔隙内感染,临床较少见,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原发性的多由于肾皮质感染蔓延形成,继发者多由外科手术及外伤后肾周血肿继发感染所致。由于肾被膜脂肪等结缔组织丰富且疏松,感染容易蔓延及形成间隔,易引流不畅,难以控制。目前治疗主要依靠敏感抗生素及经皮穿刺置管引流。但置管引流手术常因引流效果不佳导致患者治疗周期延长,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有病情不能控制的危险。VSD装置为创伤骨科和烧伤科常用并且早已应用多年的一项成熟技术,其良好的引流效果明显缩短了感染创面的治疗周期[1]。本科室在2013年3月至2019年10月共有11例12侧(1例为双侧肾周脓肿并肾皮质脓肿)肾周脓肿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失败后,受骨科技术启发,征得患方同意,均采用VSD装置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探讨其应用价值,结合文献复习,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2013年3月至2019年10月本科室收治的11例12侧肾周脓肿及部分合并肾皮质脓肿患者放置及更换VSD26次。11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45~69岁;病程7~32 d。2例为经皮肾镜碎石术后继发肾周围脓肿,6例原发肾及肾周脓肿(1例为糖尿病患者原发性双侧肾周脓肿、肾皮质脓肿并感染性休克,1例为输尿管结石所致慢性肾及肾周围脓肿、腰大肌脓肿);2例体外碎石后肾周血肿继发脓肿;1例老年女性患者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后肾周大量积液继发脓肿形成。其中3例合并多重耐药细菌感染。

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热、寒战、腰痛、腹痛及膀胱刺激症状等;发病时最高体温38.6~39.9℃;术后体温均在38℃以下。11例中行尿细菌培养阳性4例(36%),行血细菌培养阳性5例(45% ),行脓液细菌培养阳性4例(36% );细菌培养结果中大肠埃希杆菌5例(产ESBLs多重耐药菌株2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产ESBLs多重耐药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未培养出细菌4例;全部病例均应用敏感抗生素同时治疗。

1.2 治疗方法 根据CT检查结果判断脓肿大小及范围,选择经腰切口,好处是可将脓肿局限于腹膜后,避免脓液流入腹腔。11例患者中,8例患者先行经皮脓肿穿刺引流术、开放引流手术等治疗,术后3 d,病情控制不佳,引流管引流不畅,仍持续发热超过38℃,随后放置并定期更换VSD装置;3例病情严重患者直接开放手术放置VSD并定期更换。其中1例女性患者双侧肾皮质及肾周脓肿,伴MODS、ARDS,直接依次行双侧开放手术放置VSD(两侧进展时间有先后),手术总计8次,7次更换VSD(左4右3),最后一次关闭伤口。1例女性患者为右侧输尿管结石长期慢性梗阻、感染所致肾皮质及肾周脓肿、腹膜后脓肿、腰大肌脓肿,脓肿侵犯至髂窝,右肾皮质完全坏死;先后3次手术,第一次直接开放手术放置VSD,5 d后更换VSD 1次,脓肿痊愈;10 d后包膜下切除患肾,术后第5 d并发十二指肠瘘,经禁食水、引流管引流及肠外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后痊愈。1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 min至1 h。更换VSD时间间隔为3~6 d,或在体温再次升高超过38℃时更换,平均更换次数为2.4次。更换VSD手术时间短暂,麻醉方式使用静脉全麻,对机体干扰小,患者均耐受。放置VSD后接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负压压力无具体要求,可依据冲洗生理盐水进入及吸出速度平衡调节。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广谱抗生素或敏感抗生素治疗,11例患者均获得痊愈;除1例女性患者肾实质完全破坏行包膜下肾脏切除术外,其余患者均保留肾脏;随访半年未复发。所有患者放置VSD手术前后6 h体温对比,下降明显。穿刺引流及普通开放术式引流,平均3 d,病情未控制;VSD治疗周期,平均6 h体温下降,11 d痊愈。1例双侧肾皮质及肾周脓肿患者,半年后复查,双肾皮质完全恢复正常形态(图1、2、3)。

3 讨论

肾周脓肿为位于肾纤维囊及肾筋膜之间的脓肿,感染严重时较为凶险,病死率可高达57%[2]。传统处理方式为切开引流脓液,但随着经皮穿刺等微创技术的发展,多数情况下可得到有效治愈[3]。经皮穿刺引流创伤小,疗效肯定,是最常用的方法[4],对于多数病情稳定,且脓腔小、间隔少的肾周脓肿可达到通畅引流控制病情,但却无法彻底清除感染灶。但当出现患者一般情况较差,病情进展迅速、全身炎症反应严重及多房脓肿或经皮引流失败的情况下,首选开放式外科引流[5]。单纯开放手术清除感染灶及放置引流管容易出现病情控制不佳可能,对于多房性的肾周脓肿或合并腰大肌脓肿,甚至需要切除肾脏[6],放置VSD负压吸引装置则能有效彻底地引流脓液,迅速控制感染,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挽救肾脏及生命。肾皮质及肾周脓肿均位于腹膜后,极少突破腹膜进入腹腔,客观上为VSD提供密闭的腔隙负压吸引提供了条件。

VSD是一种用医用泡沫包裹多侧孔引流管,再用半透性粘贴薄膜封闭引流伤口,接通持续负压吸引及冲洗液,组成高效冲洗—引流系统。VSD目前在国内骨科界广泛应用,是治疗四肢创面渗出及感染控制的主要手段。之后裘华德[7]教授等改良了该技术,并广泛应用于严重软组织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骨髓炎、急性重症胰腺炎、严重腹部创伤、腹腔内感染、体表脓肿、陈旧性血肿、皮肤溃疡、压疮等治疗,疗效显著。对于腹部的感染,VSD能有效地降低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费用、缩短住院时间[8],且VSD装置患者耐受良好,无明显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9]。

开放手术虽然创伤大,但当患者面临危及生命的肾周感染甚至是多重耐药菌感染时,这将是解救患者生命的最后手段。传统开放手术的术后引流也多为放置1~2根引流管,但这未必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细菌的繁殖呈几何增长,产生的毒素源源不断,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将其引流出来。经皮穿刺放置引流管,存在脓液粘稠、坏死组织堵塞及脓肿间隔形成等因素,致引流不畅可能。如果微创穿刺引流效果不佳,应果断采取开放手术清除脓肿、坏死组织及放置引流。受骨科医师应用VSD负压吸引装置处理大创面的启发,我们在初期1例女性肾周脓肿患者穿刺引流治疗失败后,征得患方同意,应用VSD负压吸引装置引流感染病灶及脓液,获得良好疗效。

尤其是有两例肾皮质脓肿及肾周脓肿的女性患者,其中1例合并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的女患者年龄65岁,主因高热、嗜睡入住我院呼吸ICU,经查发现左肾周脓肿及左肾皮质脓肿,住院时已并发ARDS、SIRS、MODS;且培养致病菌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株。住院后先经床旁血滤、敏感抗生素等治疗后生命体征稍稳定,经我科医师会诊后果断采取开放手术放置VSD装置,病情得以控制。治疗期间出现右肾脓肿,随后在更换左侧VSD的同时行右侧肾周切开清创并放置VSD,前后双侧共计更换VSD7次,同时配合控制血糖、敏感抗生素治疗等措施,最终获得痊愈。1例女性患者,因高热、寒战入院,查CT提示右腹膜后脓肿,范围由右肾皮质蔓延至右髂窝,伴腰大肌脓肿,右肾完全破坏,脓肿内输尿管走形区可见结石影。先后手术3次,第1次行脓肿切开清创+VSD置入,6 d后更换VSD,再6 d后切除患肾并缝合伤口;术中均未见明显腹膜破损。患肾切除5 d后出现十二指肠瘘,经禁食水、完全肠外营养支持及抗感染等治疗后彻底痊愈。两例患者均为脓肿患者中较为凶险且复杂病例,最终均得到治愈。

随着目前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细菌的大量出现,对于肾周脓肿,传统治疗措施有时候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如果感染严重,错过早期诊断及治疗,或者脓肿范围较大(如超过3 cm),液化不完全,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明显,多数情况下应果断手术干预。对于严重感染的腹部病灶VSD可以治疗感染,缩短切口愈合时间,缩短住院时间。VSD手术时间短,更换VSD时麻醉方式可仅静脉全麻,对机体干扰小,处于全身感染状态的患者大多数可耐受,无绝对手术禁忌证。放置VSD之后,接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负压压力无具体要求,可依据冲洗生理盐水进入及吸出速度平衡调节。不需要等待脓肿液化,减少全身感染蔓延、失控风险。

本文只是提供一种解决复杂、大型及凶险性肾周脓肿的治疗方法,通过迅速有效控制病情,挽救患者生命,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患者躯体、精神损伤。并且因VSD费用较高,创伤稍大,目前仅限于常规治疗无效患者;如果能通过微创穿刺引流控制病情,则可不应用此术。另外,在目前多重耐药频发,抗生素更新迟缓的大背景下,对于无法控制的感染,采用负压引流,将细菌及其毒素排出体外不失为一种挽救生命的办法。因此,对于此类病患,常规穿刺引流术等治疗措施效果不佳,或者脓肿较大、脓液黏稠,预期引流不佳时,应及时果断应用VSD装置,保护肾脏,挽救生命。

猜你喜欢
脓液脓肿皮质
遇到恼人的“火疖子”,该怎么办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临床分析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皮质褶皱
迎秋
暗香浮动
乳腺炎患者乳腺脓液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分析
治疗难易不同的肝脓肿
我院2013年病原菌种类及药敏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