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菌糠含量及发酵时间对菌糠饲料营养水平的影响

2021-02-25 05:47张广宇王永鹏海南省农垦科学院海南海口57000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年2期
关键词:粗脂肪饲料原料纤维素

●张广宇 王永鹏(海南省农垦科学院 海南 海口 570000)

食用菌市场需求逐年增加,而栽培菌类的培养料——菌糠只有小部分被回收利用,且多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改善此状况,学者开始关注菌糠的回收再利用问题。研究表明,作为食用菌栽培后废弃的培养料,菌糠含有大量的菌糠蛋白、多糖和微量元素,其营养价值与糠麸类饲料相当,与其他原料混合、发酵配制育肥猪饲料,饲料成本可降低约5.19%,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1-3]。菌糠中纤维素含量较高,不适合非反刍动物直接食用,与基础日粮混合、发酵处理后,可改善饲料营养,使其易被消化吸收。降解饲料原料中的抗生素成分,改善了动物健康水平,提高了饲料安全性。在保证日粮营养水平的基础上,以一定比例菌糠代替其他饲料原料,可节省成本,同时改善饲料的适口性。目前,菌糠发酵饲料应用研究大多集中在营养价值和成本控制上,对于菌糠饲料适宜发酵时间及饲料营养物质变化规律报道较少。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菌糠配比及发酵时间对菌糠饲料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佳菌糠配比和发酵时间,为菌糠在饲料中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实验选取菌丝洁白、菌丝体含量较多、未发生霉变的菌糠包。菌糠破袋晒干、粉碎、过筛备用。所用菌糠全部由海南省农垦科学院文昌试验站提供。玉米粉、豆粕、麦麸等购买于市场,营养成分含量,见表1。

表1 原料营养成分/%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育肥猪日粮配制方案。试验设CK、Ⅰ、Ⅱ、Ⅲ、Ⅳ5个处理,每个处理均为菌糠与基础日粮搭配的混合饲料。其中,基础日粮选取玉米—豆粕—麦麸型混合饲料,菌糠用量按不同梯度添加,分别为0、7%、14%、21%和28%。每组处理重复3次。配比方案详见表2。

称取生酵剂和降解剂(江西宜春强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各250g,制成质量分数为0.1%~0.5%发酵液,然后将发酵液与上述混合饲料充分搅拌均匀。混合饲料湿度保持在60%左右,室内常温密封厌氧条件下发酵培养。

表2 饲料配比方案/%

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试验过程中,分别在发酵0d、7d、14d、21d和28d取样测试,测定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营养物质含量。

1.3.1 粗蛋白含量测定法采用凯氏法,参照国家标准《饲料中粗蛋白的测定方法》(GB/T6432-1994)。

1.3.2 粗纤维含量测定法采用过滤法,参照国家标准《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方法》(GB/T6434-2006)。

1.3.3 粗脂肪含量测定法参照国家标准《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方法》(GB/T6433-2006)。

1.4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7和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处理差异显著性的多重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SD0.05)。各图表中的数据均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发酵天数对各处理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由图1可知,菌糠饲料经过发酵后,与其他处理相比,处理Ⅰ在发酵后第14d,粗蛋白含量达13.99%,且差异显著(P<0.01)。粗蛋白是动物生长和繁殖必需的营养元素,直接影响着动物的生长发育,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高低是评价饲料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4]。粗蛋白含量过低,会导致育肥猪营养缺乏或增重效果不理想[5]。本实验在日粮中添加菌糠后,经过14d发酵,处理Ⅰ粗蛋白的含量达到最高,比对照(CK)提高了29.51%。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7%菌糠,经14d发酵,即可获得最大粗蛋白含量值。

2.2 不同发酵天数对各处理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发酵过程中,在发酵剂的作用下菌糠饲料可被微生物转化成粗脂肪[6]。由图2可以看出,饲料在发酵第14天各处理粗脂肪的含量由大到小顺序为CK>Ⅰ>Ⅱ>Ⅳ>Ⅲ,处理Ⅰ较其他处理表现差异显著(P﹤0.01),其含量最接近对照组。由表1可知,未发酵的饲料原料中粗脂肪含量为菌糠<豆粕<麦麸<玉米,菌糠中的粗脂肪含量最低。粗脂肪是饲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机体消化吸收后,转变成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3]。经过混合配比后观察完整发酵期,处理Ⅰ在发酵14d时粗脂肪含量最高达到1.68%,其次为处理Ⅱ在发酵28d时,粗脂肪含量达到1.58%,符合GB/T5915-2008生猪肥育期饲料中粗脂肪含量不低于1.5%的标准,其他处理均不符合要求。饲料中添加7%菌糠在发酵14d后,饲料中粗脂肪含量最高。

2.3 不同发酵天数对各处理粗纤维含量的影响

菌糠中粗纤维含量较高,菌糠饲料经发酵,可将纤维素分解为简单的糖类供机体利用,从而降低纤维素含量,提高饲料利用率。由图3可知,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各处理粗纤维含量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第14天各处理粗纤维含量达到最低,排序为CK<Ⅰ<Ⅱ<Ⅲ<Ⅳ。处理Ⅰ较其他处理表现差异显著(P<0.05),且与对照(CK)的粗纤维含量最接近,其含量为1.93%。可知,饲料中添加7%菌糠,发酵14d,粗纤维含量最低,不会对牲畜产生不良影响。菌糠之所以不可直接用作动物饲料,尤其是单胃动物,主要是由于菌糠粗纤维含量较高,菌糠与其他原料合理配比,经发酵降低纤维素含量后即可以作为饲料使用[3]。由表1可知,菌糠中粗纤维含量为9.26%。一般生长育肥猪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以3%~4%为宜[7]。可知,饲料中添加7%菌糠发酵14d是控制粗纤维含量达到最佳的方案。

3 结论

饲料中添加7%菌糠,在室温下密闭发酵14d后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且富含粮食发酵后的酒香味,极大地提高了饲料的适口性。

猜你喜欢
粗脂肪饲料原料纤维素
欧委会批准8种转基因农作物为食品和饲料原料
一锅法制备纳米纤维素及其性能研究
纳米纤维素自愈合材料的研制
纤维素基多孔相变复合材料研究
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四种牧草在滨海盐渍土生境下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的研究
常用杀菌剂对芝麻中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广东饲料原料报价
广东饲料原料报价
广东饲料原料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