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市 “互联网+农业” 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1-02-26 11:16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农户农产品

李 悦

(武汉轻工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0)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国家非常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当前农村小农经济特征突出,传统农业模式无法将农村生产力聚集起来,各自为战的小农经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导致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而“互联网+农业”的出现无疑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出路。研究发现,当阳市“互联网+农业”的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劳动力大量流失、经济发展太过封闭、信息流通不畅、物流通道欠缺等等,急需通过“互联网+”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当阳市“互联网+农业”发展欠缺的原因,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希望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1 “互联网+” 对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1.1 促进农业信息的传递。我国从事农业生产的绝大多数农民都是根据长期积累形成的经验进行种植,但由于市场的滞后性,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往往难以适应市场,容易造成“种啥啥多、卖啥啥难”的伤农现象。现在“互联网+农业”加快了农业生产信息的传播,可以让农民快速了解各种农业信息,切实推进各种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等方面信息的有效传播。

1.2 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互联网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的配置,同时,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更科学的管理农业中的各种生产要素,达到智能化控制和精准化运行。也可以对气候、土壤、肥力、水文等资源进行综合性分析,科学的发展现代农业。

1.3 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目前已经涌现出了农产品电商、农业物联网、农资电商、农业科技推广平台等多种销售新模式。电商平台的建立减少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时间与信息的不对称,实现了二者互联互动,减少了流通环节,实现了互惠双赢。

2 当阳市 “互联网+农业” 的发展现状

2.1 生产环节。2016 年,当阳市17 个蔬菜生产村自发组织成立蔬菜协会。蔬菜协会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搜集市场信息,引导农户根据市场的变化来选择相应的农产品进行种植,避免市场出现产品过剩损害农户利益。同时,蔬菜协会还负责开发新产品,促进农产品更好的适应市场。另外,在进行生产时,蔬菜协会还承担着推广新技术的责任,负责向农户传递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和新技术的使用方法,为农户降低生产成本[2]。同时,当阳农业信息网农事指南栏目还定时发布农业种植方法、农业物资购买等方面的信息,农民可随时上网查询,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也可以了解最新的农业信息。

2.2 流通环节。流通环节中,当阳市的“互联网+农业”主要体现为网上销售,根据数据显示,当阳市截至2017 年已有电商企业约20 余家,带动2 000 位左右的电商人员就业,网络电商1 万多户。其中,原产地网是突出的代表,它通过整合当阳及周边乡镇的超市、小卖部等,帮助农户销售农特产品。

2.3 消费环节。互联网技术在农村经济消费环节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日常消费。当阳市已建立起供销e 家为农户提供代销代购等服务。截至目前,供销e 家已入驻全市155 个行政村,建成农村综合服务社420 个,极大地便利了农户的生活,同时也能让农户通过网络来购买一些农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

3 当阳市 “互联网+农业” 发展面临的挑战

3.1 “互联网+农业”新发展模式覆盖面有限。总体来看,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覆盖面偏低,对农业的渗透尚处于较浅层次。目前当阳市有50 万人口,但当阳市内“互联网+农业”的新型发展模式覆盖面还非常有限,导致大部分农民仍处于盲目生产的阶段,力量薄弱,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目前当阳市内已打造4 个大型品牌合作社(表1),分别为长坂坡大蒜、东升果业、富民茶叶和绿鑫柑橘,仅能带动部分农户的生产,其它地方仍是力量薄弱的小农生产。

表1 当阳市四大品牌合作社基本情况

3.2 农村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

3.2.1 物流基础设施与电商站点建设不平衡。当阳市基础物流设施仍未普及,农产品依然受地域限制,难以打开市场。除此之外,尽管当阳市多数村镇设有服务站帮助农民在网上进行购物,但由于服务站点设置的不平衡,导致一部分农户并未享受到这一便民服务。同时,大多数乡村并未设置物流投放点,这也导致农户使用互联网进行网上交易时很不方便,不利于互联网在农村生产中的渗透。

3.2.2 电力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电压不稳的现象,对此需要加强农村地区的电力改造,为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普及构造安全的、稳定的用电环境。

3.2.3 农村运输道路欠缺。目前得益于国家“村村通”政策,各个村落虽然已建成一定数量的公路,但由于地形的限制,仍有一部分农户未享受到公路的便捷,同时,由于乡村公路的宽度有限,所以农产村运输道路问题仍然是阻碍农产品运送到城市的重要因素。

3.3 互联网消费与农业生产脱节。目前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常态,但农户显然未将网络购物与农业生产结合起来,网络消费主要集中于日常生活方面,购买农资等生产资料较少,所以农资的购买并未打破地域性的限制,不利于农村生产的持续性发展。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农民对网购的信任度低;另一方面,农户对如何在网络中挑选值得信赖的产品尚显生疏。

4 促进当阳市 “互联网+农业” 科学发展的对策

4.1 政府引导农民加强合作。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依据农民的居住地、互联网使用能力等对农民进行组织,实现共同和谐发展。一方面可以在农民之间形成信息的共享,促进农业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另一方面,加快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避免技术落后导致农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同时打造品牌,形成规模效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4.2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增强农村基础建设能更好发挥“互联网+农业”的优势。

4.2.1 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平衡网络便民服务站点,确保各乡镇农户均具备互联网使用能力。同时,加快乡镇物流站点的建设。

4.2.2 更新电力基础设施。改进农村地区电力设施,加强电网的规划与改造,提高供电能力,加强用电安全意识教育,使农民安全用电。

4.2.3 乡村道路规划应因地制宜。农业的发展要依靠农业部门的引导,更要依赖各部门的组织协调。首先政府应该组织农民进行发展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来设计农村道路的宽度、连接点等;其次农民应积极参与道路建设,节约人力成本;最后,在节约建设成本方面,农村道路可分主干道和次要道路,这样既可以保证农产品的顺利运输,又不会大幅提高乡村公路的建设成本。

4.3 利用互联网降低生产成本。农民要提高对网络的重视,将“互联网+农业”切实执行下去。首先政府要对农户进行网购知识的培训,使农民具备分辨产品的能力,并能自行上网购买相关农业生产资料;其次,农民应主动进行信息共享,降低网购的风险;最后,政府应适当进行引导,增强农户的团结意识,将各个农户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与传播,避免农户各自为战而造成的信息与资源的浪费,同时,政府也要对农户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农户的安全意识,避免掉入网络诈骗的陷阱。

“互联网+ 农业”为我国农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真正将农业从地域限制中解救了出来。但目前“互联网+ 农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农业农户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