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规模、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2021-02-26 14:12■王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

■王 丽

(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一、绪论

十八大以来,创新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开展企业的创新活动,离不开研发经费投入的支持,研发投入会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绩效。通过企业研发活动形成的知识、技术、产品等,有助于企业升级产品、服务;研发活动形成并完成申报的专利权,有助于企业建立“技术壁垒”,保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和超额收益。近年来,中国的R&D投入平均每年增长10.66%,创新成果也与日俱增,以发明专利为例,2014—2018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数平均每年涨幅14.23%(见表 1)。

表1 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专利申请情况

企业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加大自主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通过新产品、工艺、服务,满足、刺激市场需求,降低资源能耗,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所在,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意义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于科技变革,推动产业变革,是经济社会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把握全球技术、产业革新的重大机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创新驱动、壮大规模、引领升级为核心,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创新能力。通过有效的研发投入,可以促进企业的工艺创新、流程再造、产品创新,最终实现创新成果的转换,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帮助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研发活动受智力资源、资产配置、市场偏好等影响,风险较高。

本文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揭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规模、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相互作用,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绩效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促进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迭代发展。

二、文献综述

从现有文献来看,学者们分别从产权保护、政府支持力度、政府治理、高管网络等角度对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展开研究,并发现以上因素对研发投入或创新绩效的影响巨大,Xiaolan Fu[1]对激励机制和创新绩效框架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应继续加大对研发和教育的投入。无论是基于何种视角,研究学者都普遍认为研发活动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有益于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良性发展,而提升企业研发水平的直接因素就是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但Mank和Nystrom[2]、张俭等[3]却发现研发开支强度负向影响创新产出。

董晓庆等[4]以中国深市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相对于大规模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更多。罗绍德、刘春光(2009)指出,虽然研发的绝对支出与企业规模成正比,但是规模较小的企业研发投入情况更高,在技术创新方面更加积极主动。

方明月和聂辉华[5]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创新活动、企业利润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存在正相关关系。李绍东、张莉[6]对山东省工业企业2008—2014数据进行研究,实证发现: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呈正相关,且存在规模效应。

高良谋、李宇[7]发现,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是倒“U”型关系,大小企业的创新动因不同是造成倒“U”型关系的主要原因。李大军等[8]通过分析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得出结论:民营企业规模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国有企业受到资源配置效率和产权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规模对创新绩效的正向效应不显著。

综上所述,无论是基于以上何种关系研究,都会受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差异影响,难以得到一致结论。大多学者在研究中将企业规模作为自变量或者控制变量展开分析,很少有学者将企业规模设定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在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中的调节作用。

三、理论基础

(一)资源基础理论

1984年,沃纳菲尔特提出了“企业的资源基础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企业持有的资源的差异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实力的差异。企业持有的资源的异质性较强、难以被模仿,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就越来越稳固。因此,企业会以所拥有的、控制的资源为基础,通过费用的支出赢得更多的资源。企业可以通过创新活动,加强对资源的利用、开发,增强资源的专用性,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二)创新的理论

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对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探究》中,提出“创新”一词。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在生产过程中内生的,是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创新意味着毁灭,在市场竞争中,新的生产要素的组合会通过竞争的方式,取代、消灭旧的组合方式;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提升经济效益;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发展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大企业比小企业更具创新性。在竞争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优化组合生产要素,获取创新成果带来的差额收益。

(三)效率理论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所有经济主体是逐利的,因而在进行决策时,必然需要考虑效率问题。亚当·斯密认为,效率提高是由分工所导致的,因为分工,工人专注既定的工作,专业知识、技能逐渐得到有效提升,促使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但此时的分工,必须要建立在大规模市场的基础上,若市场规模受到局限,分工难以实现。市场从根本上影响分工,进而影响了效率。18世纪后期,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提出了用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公平、效率。帕累托效率可以评价资源配置状态是否有效。企业在创新活动管理过程中,发生资源配置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效率。

四、研究假设

(一)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持续的创新活动是驱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引擎,是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的途径。研发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企业获得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在资源重新组合、配置的基础上,使企业降低了成本或者提高了营业收入,带给企业超额利润,提升市场竞争实力。但研发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研发投入超过某一界限时,过分的投入会导致研发资源分布不均衡,出现投入冗余的现象,进而会制约企业的创新效率。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存在倒“U”型相关关系。

(二)企业规模与研发投入

企业规模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涉及了诸多方面。如果仅从研发开支的绝对数指标衡量,企业实体规模越大,资金规模也会相对增加,即便研发支出占所有资产或费用的支出比例不变甚至缩小,研发投入资金的绝对数额也很可能显示增加。因此,在研发投入研究时,要考虑研发投入的相对指标。初创企业的规模有限,为保持、提升竞争实力,会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的份额会相对较高;随着企业竞争实力的提升,企业规模会逐渐扩大,资产扩张,企业的研发投入的份额会逐渐缩小,创新活动的节奏减缓;当企业的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时,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的规律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会注重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巩固市场地位,此时会加大对创新活动的投入。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企业规模与研发投入呈“U”型相关关系。

(三)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

企业规模、市场,都对企业创新活动具有关键作用。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是为了谋求短暂的超额利润,但绝不是所有企业都愿意、有能力承担研发的成本与风险。当企业规模扩大时,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层级会出现巨大变化,岗位分工推动专业化的发展,会让企业获得超额收益;但伴随规模的扩张,组织管理的复杂程度提升,降低了横向、纵向、跨部门沟通的效率,资源分配不均衡,会带来研发经费冗余、研发人员冗余等问题,直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水平;当企业扩张至一定程度后,市场的竞争格局会相对稳定,企业具备更多的资源优势,更容易实现对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由企业规模扩大带来的良性发展会帮助企业实现总体绩效的提升。

因此,结合中国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规模特征,本文提出假设3: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之间呈“U”型相关关系。

(四)企业规模在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中的调节作用

企业的创新研发活动,通过对产品、服务的升级,目的是发掘新的市场价值,抑或降低现有成本费用,最终实现企业绩效的提升。

当企业规模增大,企业创新效率会受到资源配置不均衡等因素影响,即便研发投入的绝对数额增加,但受研发投入的人员或者经费冗余问题影响,相对有限的资源因分配不均衡得不到有效利用,创新绩效会受到消极影响;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企业掌握了更多的资源,会通过平衡资源输出,优化资源组合来保存、提升竞争能力,而之前产生的研发投入冗余等问题会通过新的、更优质资源组合化解、替代,企业创新绩效下降的情况会得到缓解。因此,本文认为,将企业规模、研发投入、创新绩效纳入同一框架研究时,企业规模增大,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作用会被缓释。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4:企业规模增大,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作用会被缓释。

五、实证研究设计

本文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指数》《上证指数调入调出名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等资料,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查询2014—2018年面板数据,剔除深沪以外币认购和交易的B股上市公司,剔除ST和*ST公司,剔除信息披露不全的公司,剔除绩效波动过大的上市公司,一共得到298家代表性上市公司5年共1490组观测值作为样本,并且借助Excel 2007和SPSS1 7.0统计软件分析上述数据。

(一)变量选取

主要变量见表2。

表2 主要变量

(二)模型设计

为了检验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根据假设1,建立模型。

为检验企业规模在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中的调节作用,本文根据假设4,建立模型。

六、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运用Excel 2007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创新绩效的平均值为3.0958,标准差为2.5776,最大值为24.9405,是最小值的139倍,说明不同企业的投资效率差距显著,波动程度非常大;研发投入均值7.8927,标准差701283,最大值是最小值的7275倍,说明不同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差距明显;企业规模均值22.0986,标准差1.1263,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3倍,说明样本企业中规模虽有差异,但大部分企业的规模分布相对集中。

为了观察产业内不同行业的指标差异,对1490组企业样本根据行业一级代码进行分类研究发现: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创新绩效整体最佳,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次之,制造业行业排名第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整体研发投入最多,制造业次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第三;企业规模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相对较大,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次之,批发和零售业第三。从统计数据中不难发现,创新绩效、研发投入、企业规模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二)相关性分析

无论是Pearson系数,还是Spearman系数,各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分析结果,基本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见附表1)。

附表1 变量相关性分析

(三)回归结果与分析

1.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本文设计模型1,以创新绩效为被解释量,以研发投入为解释变量,运用回归方法进行研究。回归结果显示,R&D2系数为-0.001,而R&D系数为0.098,说明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假设1得到验证。

为了检验企业规模与研发投入的关系,本文设计模型2,运用回归方法进行研究。回归结果显示,Size2系数为0.147,Size系数为-6.785,说明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呈“U”型关系,假设2得到验证。

为了检验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本文设计模型3,回归结果显示,Size2系数为0.212,Size系数为-10.339,说明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呈“U”型关系,假设3得到验证。

为了检验企业规模在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中的调节作用,本文设计模型4,回归结果显示,R&D*Size系数为-0.017,并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说明企业R&D对Inn的影响水平,会被企业规模缓释。假设4得到验证。

2.分行业回归分析

为了能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不同行业的差异性,本文选取了样本量中,行业样本数目超过100的行业进行回归分析。即制造业(行业代码C)、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代码I)。

附表2 的回归结果显示,制造业企业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Size2的回归系数均为正,Size的回归系数均为负数,说明企业规模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表现为一致,呈“U”型关系。但研发投入、资产周转率对创新绩效的作用、企业规模在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在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作用不同。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在制造业中呈“U”型变化,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呈倒“U”型关系。资产周转率在制造业的回归系数中均为负数,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该系数均显示为正数,说明制造业的资产周转率上升,对创新绩效有抑制作用,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资产周转率提升,会有效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的提升。

表3 行业回归结果(模型2)

附表2 行业回归结果(模型1、模型3、模型4)

从模型2的回归结果中分析,无论是产业内的制造业,抑或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Size2的回归系数为正,Size的回归系数为负数,说明企业规模与研发投入都呈现出“U”型关系。

七、研究结论及对策

(一)结论

本文首先通过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了企业规模、研发投入、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所提的研究假设均得到验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规模与研发投入呈“U”型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之间呈“U”型关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规模在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中起了调节作用。此外,本文在研究中还发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资产负债率水平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抑制作用明显,企业的销售增长率、高管持股比例对创新绩效有积极作用;受行业特征的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隶属于制造业的企业,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作用以及企业规模在研发投入与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普遍情况存在差异。

(二)应对策略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整个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的运行机制,促使该产业发展需要政府主导,行业协会、企业、全社会共同作用。

政府层面可以从科技创新政策方面着手,设立差异化的财税政策,搭建科技信息平台,设计人才储备计划,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产业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大市场监督管理力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发展。

行业协会要积极发挥企业与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了众多行业,每种行业的行业协会应积极建立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内企业的经营行为;其次,发挥行业监管作用,对行业内的产品、服务等严格监督,维护行业形象,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推动行业有序发展;最后,积极建立行业信息平台,及时收集、统计、分析行业及市场情况,并发布信息,保障信息传输的及时性、有效性,提升行业协会的服务水平。

整个社会应推崇科学,社会大众应提高全民对科学的认识,提升科技文化素养。科技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强盛的基础,是民族进步的动力。科学的进步,离不开科技人才。因此,社会各界应发挥积极作用,推崇科学,提高创新意识,促进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企业需要通过积极的手段,多管齐下,促进创新成果转换,推动创新绩效提升,促进其竞争能力的提升。对研发投入情况不足的企业,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创新成果产出和经济效益转换,以此改善创新绩效水平和效率,保证并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研发投入较大的企业,要注意研发投入的资源组合有效性,提升资源的配置能力,降低研发投入冗余,提升创新绩效。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涉猎行业最多的制造业行业,应更加注重产品迭代和资本结构的合理性,通过产品的不断更新,保持市场活力;通过资本结构的调整,优化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创新活动的资金供给。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陕西经济挺起“新支柱”——“数说陕西70年”之新兴产业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和思考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