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天子一朝臣,拜登大炒前朝人 美中關係重返和緩

2021-02-26 01:52譚志強
澳门月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有關台灣美國

譚志強

前 言

於美國時間1月20日(週三)中午,在華盛頓國會山莊宣誓就任的美國第46任總統的民主黨總統當選人拜登(白登,Joe Biden),上任當天,便馬上簽署17項行政命令與總統備忘錄,推翻川普政權時期的很多政策,包括重返巴黎氣候協定、取消穆斯林禁令、終止美墨邊境圍牆的建設等等。

不但如此,拜登還發佈行政命令,撤換(炒鱿)多位前總統特朗普(川普、杜林普,Donald Trump)任命的官員、法律顧問、傳媒機構主管,包括白宮疫苗負責人、“美國之音”和“自由亞洲廣播電台”台長、美國勞動關系委員會總法律顧問等等,對特朗普時代的“餘孽”進行清洗。

拜登的17項行政措施

綜合來說,拜登的17項行政措施可以分為大類,其具體內容如下:

(一) 與防疫有關的措施:重返“世界衛生組織”、鼓勵人民配戴口罩(進入公共機構內必須戴口罩100天)、成立“新冠肺炎病毒因應小組”

(二) 與經濟有關的措施:將月日到期的“聯拜學生貸款”暫停償還的限期延至月、將一月底及二月底保護房客的暫緩驅逐或徵收房屋禁令延長至三月底。

(三) 與氣候變遷相關的:重返“巴黎氣侯協定”、推翻“環境監管鬆綁政策”

(四) 與移民有關的措施:取消穆斯林入境禁令、終止美墨邊境圍牆的建設和援助、確保符合資格的非法移民不會被驅逐出境、停止將移民從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中剔除、暫緩利比利亞人被強制離境、停止擴大執行的“移民緊縮政策”。

(五) 與種族和性別有關的措施:要求消除系統性種族歧視、預防工作範圍內年現任何因為生理性別或性別傾向的歧視。

(六) 與政府程式有關的措施:要求行政部門人員簽署道德規範、重新檢查特普時代建立的監管同意程式。

拜登在就職演說中,幾乎沒提對外關係,更沒有涉及中國。入主白宮後,拜登簽發的一連串行政命令,大部份是內政問題,緊急應對的是在“防疫”。這便反映出,拜登會在執政初期把施政重點放在美國國內,先儘快控制住由於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把經濟活動重新啟動,有可能去做其他事項。

美中關係乍暖還寒

在美中台三邊關係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John Blinken)在美國國會口頭答辯時指出,美國對台灣安全的承諾是跨黨派的,而且也支持台灣以觀察員的身分參加國際組織。

在參議員問及如果中國大陸對台動武,美國會如何反應時,布林肯表示,那將是“一個錯誤”。在問及未來美台官員交往的問題時,他表示國務院將會認真審視“美台交往準則”來看看美國能做什麼。他強調,“三個公報”和《台灣關係法》,仍是美國處理三邊關係的基本原則。

拜登核心幕僚之一的哈佛大學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則在接受台灣媒體訪問時指出,美國不會承認“台灣獨立”,拜登也明白只有“一個中國”,“一國兩制”已經走到盡頭,但是,台灣人民現在期盼的,確實和北京當局格格不入。這個問題雖然未能解決,但卻可以被處理。

換言之,放縱台灣的蔡英文政府當“爛頭卒”,以“台灣獨立”、“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之類的動作,去牽制中國大陸的手法,日後應該不再重現。

美國白宮發言人新聞祕書普薩基(莎基,Jennifer Rene Psaki)表示,科技是美中兩國未來的競爭中心點,拜登新政府會以“戰略忍耐政策”去處理美中關係。她表示:“我們看到過去數年,中國對內變得越來越專制,對外變得更加強勢,北京現時正明顯地挑戰我們的安全、繁榮和價值觀,美國需要以新的方法應對,我們希望以戰略忍耐策略處理,希望進行內部的跨部門評估。”

她說,科技是美中未來競爭的中心點,中國不惜一切,包括盜取知識產權和進行間諜活動,以取得科技優勢,拜登新政府將做好防禦工作,確保中國要為以不公平及非法手段取得美國科技負責,建立中國軍事力量,美國將需要以一個全方位的戰略應對。

換言之,“遏制中國”仍是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主軸,不會因為特朗普的下台而有所改變,只不過身份從“敵人”下降到沒有那麼激烈的“對手”而已。

拜登禁止稱“中國病毒”

中國外交部於1月21日凌晨宣佈,對在涉華問題上嚴重侵犯中國主權、負有主要責任的28名美國“反華政客”實施制裁。包括前國務卿蓬佩奧,以及曾經訪台的前衛生部長阿紮爾、前國務院次卿克拉奇,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等。

很有意思的是,中國外交部公佈的制裁名單,並未揭露全部受制裁的人員姓名,這是“留校察看”還是“留有一手”,實在是有點耐人尋味。美國政府方面,也沒有對中國的這次“打落水狗”,作出強烈的反對。

不但如此,美國總統拜登還於1月26日簽署備忘錄,指示聯邦機構加強打擊日益抬頭的仇外心態,特別是禁止將“新冠病毒”(Covid-19)與特定地理位置作出連結,例如,在病毒前面加上“中國”與“武漢”等地標,以避免種族歧視所造成的反撲。

拜登在備忘錄中表示,煽動性與排外性的言詞,導致亞裔美國人與太平洋島國民眾、家庭、社群以及其商業遭到仇視並陷於險境,這是不能接受的。

拜登在備忘錄中指出,透過政治領袖的行動,或者以病毒起源的地理標籤作為病毒命名的參考,這些行為反而強化了排外情緒;聯邦政府有必要認識到自身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此類的言論不僅激起了毫無根據的恐懼、永久抹黑了亞裔美國人與太平洋島國居民,更增加了對其的霸凌、騷擾,以及仇恨犯罪。

備忘錄強調,行政部門與機構必須確保官方行為、文件與聲明,不會表現或造成針對亞裔美國人與太平洋島國居民的種族歧視、仇外心理和狹隘心理。

即使沒有點名,但是,誰都明白拜登是在批評幾乎天天都把“中國病毒”、“武漢病毒”掛在口中的特朗普。

總 結

總而言之,拜登總統上臺後的美中關係,除了拜登這位當年曾參與“台灣關係法”的制訂和投票支持的“外交老手”尚未發言外,就目前國務卿布林肯及其他各級官員的發言來看,大家的普遍預期,要比特朗普的前朝時期樂觀不少。因為拜登本人的溫和色彩,和民主黨行事的比較具有可預測性,相對來說,是比特朗普時期和緩的。

可是,這並不代表美國不會再“遏制中國”,而是“遏制中國”的大方向維持不變,但手段再不會是特朗普時的“公牛衝進中國/瓷器店”(A bull in a China shop)般野蠻無理,不可預測,而會是“笑騎騎、放毒蛇”地採取比較陰柔但可以預測的方法去“遏制中國”,從疾風暴雨更改為綿綿細雨,維持美國的霸權地位於不墜,仍是前後一貫的戰略目標。

中國國家主席兼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於1月27日在視頻中表示:“你們快速反應,措施有力,在較短時間內控制住了疫情,已經連績超過了300天,沒有本地新增病例,贏得澳門市民和各方面高度稱讚”。

最後,澳門的官員和市民,當然要趁著美中緊張關係暫緩之機,在未來的幾個月之內,守好新冠疫苗運到澳門接種的最後階段,“採取有力措施,恢復經濟,舒解民困”,先把經濟振作起來再說。

猜你喜欢
有關台灣美國
Flower Seeds
中国版Zara
和talk有关的英文表达
美國東亞圖書館的歷史沿革
㝬叔吴姬鼎釋讀及有關問題
朱德庸漫画
「九合一選舉」催生的台灣最大黨
從盧麗安到王炳忠
「台灣競爭力論壇」談台灣競爭力
美国时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