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光

2021-02-26 02:59郭雅宁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期
关键词:感悟生命

摘  要:当代作家余华先生的《活着》,以平淡略带记述的方式书写了人活着的一生。在这篇小说中,无华的词藻几次让我的心情跌宕起伏、汹涌澎湃。在其笔下的那个年代似乎距离我们很近,又似乎遥不可及。但小说终究还是把读者带入文章主人公的年代,让我们极其强烈地感受着生命、苦难、希望与绝望。读过这本小说的人一定都会对生命有不同的感悟,并夹杂着个人生活经历对“活着”有了新的定义。

关键词:活着;生命;感悟

作者简介:郭雅宁(1997.9-),女,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3-0-02

一、无法为“活着”给予定义

在余华的小说《活着》中,主人公“福贵”,一个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人物坎坷的一生以及他身边的人与事给予了我们读者沉重的感悟。“福贵”从一名游手好闲、吃喝嫖赌的富家公子沦落为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下层人民这一起伏的人生经歷作为这部小说的主线,勾引着我如饥似渴的读完了这本小说。我沉醉其中,仿佛已经置身于文中时代背景下“福贵”身边的某一人物,经历着国民党统治后期的时代,感受着土地改革、大炼钢铁、自然灾害的社会变革。《活着》讲述了一个历经沧桑,饱受世间磨难的老人一生的故事,身边的亲人前后相继死去,一次次经受着生活带给他的磨难时,他的无奈与活着的现状。直到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一头老牛与他相依为命的日子反而在落日的余晖下闪闪发光。

其实对于余华先生“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句话,每一次阅读都有不同的见解和不同的思考。或许前一遍读这句话时表示不解,为什么人活着不为任何事物,一个活生生的人有他的思想,能为很多事情而活着,比如理想、信念、目标、美好、痛苦,比如美食、喜好、金钱,比如家人、朋友、爱人…… 而当下这遍又有了新的见解,没错钱财乃身外之物,理想也是泛泛而谈,人只有活着才是一切的根源,所以人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再读一遍又会把自己推翻,如果一个人没有目的没有感情,仅仅做一具行尸走肉,那他又能或者几天,只有活着之外的美好的事物激励才是每一天醒来用力活着的支撑点。我们每个人都会根据各自人生经历给出“活着”的定义,或喜或悲,但这个定义始终无法定格,无尽的补充也无法诠释它的终极定义。所以,活着究竟是什么,或许在你人生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感悟。

二、活着就是经历苦难

清代学者王永彬在他的《围炉夜话》中有这样一句话:“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谓“人生味苦”。从出生的第一声啼哭开始,人生的苦难就要来临。上学读书,苦;学业有成,苦;成家立业,苦;生存社交,苦;爱恨离别,苦;生老病死,苦。“福贵”在败光家产,父母相继死去时,已经对从前的行为懊悔不已,没成想往后的日子会更加艰难,在那个身不由己的年代被拉去当壮丁,打仗时看着人的生命在枪子儿面前多么脆弱,也明白此刻能和家人团聚都没有一个大馒头能让他向往。再到后来女儿“凤霞”变成了聋哑人,为了供儿子“有庆”读书不得已把凤霞送人,妻子“家珍”的软骨病更是给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这些心碎的事情每一件都让福贵痛不欲生,但他继续活着,像往常一样吃饭、睡觉、干农活。更加悲惨的远不止这些,有庆为了捐血死了,凤霞生孩子时也死了,家珍也熬不下去离开了他,就连女婿二喜也出了事故,只剩福贵一人活着。他的一生最重要的人都相继死去,虽说枪林弹雨中他侥幸逃出,大乱世也没把罪恶落在他的头上,饥荒也没有把他饿死,但他的一生活得好痛苦。他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勇气,面对亲人的离去即使损耗了他所有的元气,他依旧能在透支的状态下迎接未知的每一天的到来。

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过着幸福的日子,沐浴着党的光辉。但是我们的日子苦不苦?依旧是从出生算起,还不会说话时无法向别人表达你是饿了还是不舒服了苦不苦;读小学时二十多斤重的书包,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培训班苦不苦;上初中时复杂的语数外史地生苦不苦;到了高中努力考大学苦不苦;终于熬到了大学毕业,面临着就业苦不苦;就业了发现职场不是那么好混苦不苦;结婚后上有老下有小压得你喘不过气苦不苦;好像一生到头忙忙碌碌,没有一刻能放松下来。人的成长本就是一个经历磨难的过程。

三、生命中那些幸福的时刻

虽然命运常常在打击着人们活着的勇气,但感情又让生命充满了活力。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福贵”悲惨的人生经历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苦难。许多幸福的时光也留存在福贵不多的记忆中。在拥有殷实的家庭背景时按照“正常的”富家子弟该有的状态去享受生活,吃喝嫖赌或许真的带给他快乐也未可知。在被拉去打仗对生命不再抱有一线生机时着逃回家中,见到妻子儿女时,相信他的幸福感与安全感时无以言表的。福贵这一生最重要也是最正确的就是娶了“家珍”,如果不是这个女人为他生儿育女,全心全意对他,或许福贵根本活不到今天,别的就更不用说了,相信福贵每一次想到自己能够拥有家珍这样的妻子时,嘴角都会露出幸福的笑容。凤霞被送出去时,一家人愁眉苦脸,就在凤霞再次回来时,那种失而复得的喜悦也是他们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刻。看着有庆长大能够帮家里分担一些事情时,福贵的幸福感也会油然而生。在凤霞出嫁时,看到凤霞与二喜相亲相爱时,福贵和家珍别提多开心了,仿佛比自己结婚都要激动。就算最后只剩下孤苦伶仃的福贵一个人,他还有“老牛”的陪伴,想到这里也就欣慰多了,与老牛相依为命的感情,似乎像家人一般,在彼此生命的末尾阶段互相扶持、鼓励着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四、在活着时学会追求

余华说:“福贵是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生命的大起大落,各种突如其来的意外,以及亲人的相继离去,一生无法摆脱的贫穷,也无法再次回到的巅峰时刻,福贵依然坚韧地活着。并且,福贵从来没有放弃对生活的追求。被拉去当壮丁的那段日子,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从没打消过回家与妻子儿女团圆的殷切希望,家珍生病后,他东奔西跑想方设法为家珍找郎中看病,即使医生都告诉他家珍时日不久,福贵每天也都在鼓励照看着家珍。有庆到了上学的年纪,福贵又想办法把凤霞送人供有庆读书。凤霞到了该出嫁的年龄,福贵又托人给凤霞找婆家。直到后来凤霞的儿子“苦根”的到来,又成为福贵生活的全部重心。福贵经历了每一位亲人的离世,一次次受到无比沉痛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对生活的追求,他鼓励自己活下去,并且每天都在寻找精神寄托,一个人只有精神站住脚了,人才能活得下去。文中“福贵”的朋友“春生”在那个年代没能经受住压力和折磨,最终选择了自杀,我倒认为,春生虽然也受尽了折磨,精神之苦和皮肉之苦都让他没有了生的念头,但跟福贵相比,福贵也经历了惨痛的折磨,但他坚持活了下来,在这点上,福贵就是一个有勇气的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福贵对生命的态度值得我们尊重与学习。

人活著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曾经一度困扰着我,人从生下来,来这世上走一遭,再死去不留痕迹,为的是什么。读完余华的《活着》后,我仿佛对活着有了不同的认知。我开始有了追求什么的欲望。在这个时代与给予我们的平台,我不想一生忙忙碌碌,到头来碌碌无为。我想追求一份美好的爱情与婚姻,与他相互扶持;我想追求一份喜欢的工作,在我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我想追求能够回报父母的能力。其实我的追求看似简单,实则很难。这需要我为之奋斗,当然我愿意为之拼搏。

五、活着就是生命之光、就是希望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我们无法改变大自然的基本规律,生老与病死作为人类的常态,虽然我们有时难以接受,但只要人活着,放在第一位的就应该是自己的生命。余华自己说道:“我现在是一个关注现实的作家”。的确,《活着》中主人公“福贵”的塑造无时不刻在接受现实。福贵游手好闲、吃喝嫖赌败光了家产后,他接受了把房子与一百多亩田地赔给别人的现实;接受了父亲因此断气的事实;接受家珍回了娘家,他与母亲、女儿凤霞过日子的现状;接受着国家土地改革运动、接受着国家大炼钢铁运动、接受着命运对他的安排;再到后来,小儿子有庆不幸离世,他在悲痛欲绝后选择了埋掉有庆,回家后还瞒着妻子;妻子家珍重病无法下地干活,女儿凤霞却是聋哑人、再苦再累的生活他依旧咬牙坚持着;随后,当身边亲人仿佛中了魔咒接二连三死去,只剩福贵一人时,他依旧没有放弃生的希望。去街上买了一头看起来很老的牛,就像他一样,孤苦伶仃,和牛说话、生活……无论出现怎样的变故,福贵终究没有放弃生命,勇敢、淡然地活着。

在小说《活着》中作者对“福贵”这一人物的塑造仿佛也是自己对生命的思考。“生命”这个话题不仅是文学家、作家、诗人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每个普通人常常在思考的问题。忘记曾经在哪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在生与死之间有一段距离,就叫做人生,而如何走过这段距离,被叫做生活。在出生至今的二十余年中,我对生命与生活的理解还非常浅薄,但我时常会思考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意义。每天都有新的生命来到世间,每天都有生命的消逝。活着的人每天重复着吃饭、睡觉,奔波着生计、工作、学业……时常在思考生命与生活的意义时感到迷惘。

当然,无数的疑问终会在现实问题来临时告一段落,大街上、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都在忙碌着各自的事情。或许,生命本身没有意义,它的存在所发挥的作用才是它的意义。那么我们便要思考如何将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更多的光芒。造福自己,照亮他人。生活尚且如此,不必再纠结于不解的迷惑,从现在开始,从当下开始,赋予你的生命意义,让渺小的自己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覃天然.品读余华的代表作《活着》.新阅读.2020.08:37-38.

[2]田泥.福贵的《活着》与中国人的活着——“重读红色经典”之四.博览群书.2020.05:19-22.

[3]都琳.余华小说《活着》读后感.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6.

猜你喜欢
感悟生命
生命之树
从地里冒出来的生命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参与研究型”模式的反思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