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有求必应,孩子的欲哭无泪

2021-02-26 10:12叶倾城
读者·原创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心伤平凡人静电

叶倾城

平凡人的悲伤,像一滴流不出来的眼泪,是眼眶里永远的涩与胀。

她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一年见不到一次。小学三年级,父母买了房子安顿下来,才把她接到身边。当母亲第一次拉她手的时候,她全身都不自在,像被静电刺痛一般。

那静电一直在。她与父母,像超市货架上两盒绑在一起的豆腐,明明同根同源,却被一层又一层的保鲜膜阻挡,不能同声同气。

她渐渐发现,父母对她有求必应。

四年级时,她是班上第一个拥有手机的人。用了半年,她又想要个iPad。她真的只开了一次口—心情是惴惴不安的,但iPad第二天就来了。

此后,她又发现,无论她怎么玩游戏,父母都不会說什么。到了初中、高中,她要的东西越来越多,无论是多么无理荒唐的—比如她有段时间听了《风居住的街道》想买个二胡;她曾经想报个拳击班;她痴迷于游戏,买过游戏皮肤……任何东西,她只要开口,父母全都二话不说答应。

同学们都羡慕她有有求必应的父母,但她并不快乐。她也希望父母能严厉、坚定地拒绝自己,像其他同学的家长一样批评自己。

有时候很难受,她会更加放肆地要一堆东西,而当父母真给她买回来,她又想失声大叫:“拿走,我要的不是这些!”

怎么说呢?有些伤的弥合需要时间,即使是看不见的伤。有些隔膜的打破需要契机,即使是父母和子女。

我得承认,她的故事会让所有的父母落泪。她也许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但全世界每一位父母都明白,这一方面出于想要证明爱与被爱的急切,而另一方面是出于内疚。

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一些父母不得不去远方谋生。当下与未来相冲突,要给孩子更好的明天,可能就得牺牲此刻能给孩子的陪伴。

这样的内疚,让他们想竭尽全力补偿孩子,这种补偿时常会过火,让他们忘记了教育和爱应该并重,他们小心翼翼不想让孩子受任何伤,想用物质和实际行动表达爱意。

而有些事孩子表面上忘了,却可能烙进了他的潜意识。在孩子幼时,一定被父母拒绝过很多次—当孩子哇哇大哭希望父母留下来,他们头也没回;当孩子在黑夜被噩梦惊醒,身边却空无一人。拒绝是一个诅咒,孩子必须借用“永不被拒绝”来破解它们。所以,当孩子索取,多半索取的不是物质本身,而是“你们不会拒绝我”。

双方的心结都同样痛楚,但卡在这里不能解开,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孩子越不被拒绝,越知道这里面只是家长的补偿心理,和自己想要的“爱”相去甚远;家长给予越多,越怀疑自己已经永远失去了孩子的爱,孩子只是把他们当提款机。

年轻的儿女,可以试试主动地去爱父母,以打开他们的心结。

试试想象一下父母多年奔忙、千里风霜的不容易,说一句:你们辛苦了;妈妈的手因为劳作而粗糙,给她买一支平价手霜吧;爸爸是否积攒了一肚子委屈无处诉说,问问他,告诉他:我永远与你同在。

爱给人以力量,让人知道:我不是苦海孤雏,我是一个强大的、有能力给予爱的人。我能大大方方表达我的感激,也能半开玩笑说出自己的心伤。

而我,甚至强大到,可以与我的父母共同组成爱的联结。

猜你喜欢
心伤平凡人静电
有爱有光 勇敢前行
静电
相见欢·无聊独自彷徨
平凡人演唱会
乌镇遇雪
聂一菁 被平凡人的故事所感动
冬雪
平凡人
当心静电
美味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