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2021-02-27 10:25钱海荣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三新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钱海荣

【摘要】传统作文教学的局限使得高中作文过于“考场性”,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本文在“三新”(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评价体系)背景下,进行高中作文教学反思,以期创新作文教学方式,让未来的高中作文有分值、有思想、有深度,还有温度。

【关键词】高中作文;“三新”背景;教学反思

一、高中作文现状

首先,让我们看看下面的学生作文片段:

“我也偶尔会在文章里,畅想未来斑斓的图景;我也偶尔会在白日梦中,痴想如果我回到古代会有怎样的奇遇。但是如果时光穿梭真的能够实现,如果有人邀请我迁居到另一个时代,我一定会坚定地告诉他:我不愿意。

因为我爱这个时代。(开篇巧妙概述材料,运用假设,提出论点。括号内的点评为笔者所加,下同)

我爱这时代,因为我的根在这里。……(分论点一,紧扣“根在这里”,列举自己习惯了的生活物品与现象)

我爱这时代,因为这时代充满美与机遇。……(分论点二,列举生活中的美与机遇)

我爱这个时代,因为建设它的责任已落在我们的肩上。……(分论点三,家庭和祖国赋予我们的责任。以上三节从三个角度阐释“为什么”)

我为这个时代而激动自豪,我为这时代而梦寐思忖。纵然还有千千万万个别的时代,它们自有热爱它们的赤子。我爱这个时代,我的根、我的梦和我的责任所在!”(总结全文)

这样的考场作文,从形式到内容,似乎妥帖,既符合命题人的命题意图,也可以让考生拿到“过得去”的作文评分。如此几成模式的“议论文”成为不少考生应试的“不二选择”;但细细读过,这样的文章给人留下的印记少之又少。如果你所读到的学生作文有一半,甚至七八成,都大同小异,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怎么了?是否应该深刻反思并痛改前非呢?

二、“三新”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要求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评价体系,对高中作文教学提出如下要求:

1.新课标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能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的新课标要义,给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极高要求:毋庸置疑,我们的高中学生无论是在运用语言文字的正确、熟练和有效的程度上,还是在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上,都与新课标的要求还有很远距离。

2.新教材的要求

与新课标相配套的新教材,教育部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也让高中作文教学直呼“我太难了!”以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收录了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红烛》等诗词和茹志鹃《百合花》、铁凝《哦,香雪》等小说,多种文体多个角度抒写“青春情怀”。该单元的学习任务之一,是“借鉴本单元诗歌在意象选择、语言锤炼等方面的手法”,写一首有“诗味”的诗,来抒写青春岁月。不难想像,让只“习惯”写议论文的学生写抒发“青春情怀”的诗歌,其味道怎一个“酸爽”了得!

在全书的八个单元中,除了跟之前教材相似的选文外,第四单元要求学生参与体验“家乡文化生活”的语文学习活动,第五单元要求学生整本书阅读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乡土中国》,第八单元收录有关“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的学习资料,教材最后另附四首古诗词。这样的新教材看似编写灵活,内容充实,但也让人忧思绵长:在研习课文、阅读名著和参与活动之余,那些原本就“瘦弱”的学生,还能有多少精力来写让人“欲写还休”的作文?

3.新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教育部考试中心不失时机地推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11月版)。该书提出“一核”(高考的核心功能)“四层”(高考的考查内容)“四翼”(高考的考查要求)“情境”(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查载体)等重要概念,旨在发挥高考评價体系中“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作用。其中的“情境”一词,与高中作文教学关系密切。此处的“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情境活动”是指人们在情境中所进行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活动。随着“情境”的大热,高中作文教学迅速刮起“情境作文”的旋风。

三、基于“三新”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三新”背景之下,本已“太难”的高中作文教学无疑“难上加难”。我们的作文教学,是就此沉沦,还是绝地反击?也许,深刻反思,努力实践,适时调整,对于像笔者一样的普通语文教师更具有可操作性。

其一,高中作文教学实无捷径可走,“九九八十一难”必不可少。曾经大行其道的高分作文“N步法”“X模式”,绝大部分只是江湖骗子的忽悠术。钱理群先生说:“教育难,难就在回到常识。”高中作文教学也需要回归常识,走其该走的路,受其该受的难。这样的道理众所周知,只是很少有明白人能直面困难探寻出路。张中行先生说:“有没有这样(使学生不费力而言下顿悟)的秘诀呢?有,只是不是不费力的秘诀,而是费力的秘诀,说来平常,是‘多读多写……多写的作用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读来的熟悉,必须通过自己的笔才能明朗、巩固,成为熟练。另一方面,写不只随着思路走,还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必须常写,内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条理。” 诚哉斯言。我们只有具有这样的思想认识,才可能有“多读多写”的实际行动。

猜你喜欢
三新高中作文教学反思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建设性对策研究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高中语文作文分层合作运营教学的实践探索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纵览之“三新”
纵览之“三新”